唯一的闺女智力残疾 青岛这位爸爸曾不敢面对

2017-05-21 09:54   来源: 半岛网-半岛客户端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在童童出生的前两年,老陈一家跟其他正常家庭一样,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直到童童3岁还不会说话,老陈和妻子才着急了。小学报名时,童童被拒收,老陈带她去医院鉴定,结果是三级智力残疾。“正常孩子的家长是盼着孩子好好学习,一路考大学找个好工作。智障孩子的家长,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帮她尽量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这些年,老陈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如今,童童已经22周岁,特教学校毕业后进入了辅助性就业中心工作,从生活上很难自理,到能够独立完成很多智障人士难以完成的工作。老陈现在最大的希望是,童童以后能找个像他一样有耐心的男人,时时处处纠正她,给她长个眼。

  

童童在辅助性就业中心绣十字绣。



  女儿3岁不会说话,不敢承认智力低下

  20日上午,由市残联主办的“康之梦·心之声”第27次全国助残日诗文朗读会在青岛大剧院举行。来自市北区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18名智力残疾人,上台朗诵了一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站在舞台前排的其中一名小姑娘,嗓门洪亮,看起来像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她叫童童,今年22岁。

  1995年,童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都说爸爸亲闺女,老陈对女儿童童宠爱有加。起初的两年,老陈一家没觉得童童哪里不正常,只是别人家的同龄孩子会说话了,童童还不会说。老陈的母亲总是安慰他们,“贵人语迟嘛。”

  童童3岁多的时候,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说话还是单个字往外蹦。4岁时说话还是不连贯,老陈问她吃不吃苹果?她会不断重复老陈的话,“吃不吃苹果,吃不吃苹果……”老陈心里开始犯嘀咕,隐隐感觉不大正常。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脑,老陈就跑去图书馆翻找相关书籍,觉得女儿的表现应该是智力发育迟缓。童童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曾提醒过童童的母亲,是不是去做个智力鉴定?老陈夫妇没去做,“当时就是不敢承认,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老觉得过两年会好。”

  但是老陈夫妇心里面已经在慢慢接受这个现实,因为童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向好发展。不会算数,说话时眼睛不看着对方,有时候喜怒无常,有时候会旁若无人自言自语。童童临上小学前,老陈特意去给去世的父亲上了个坟,他跪在坟前给父亲磕头说,“爹,你一定得保佑咱家这个独苗,让她健健康康别有什么事。”

  

童童在辅助性就业中心绣十字绣。



  从来不跟外人谈论女儿的详情

  然而,小学报名那天,老师面试了一会儿,就对老陈说,你家的孩子不大正常,不能上正常的小学。老陈不记得当年老师问了童童什么问题,只记得当时感觉受到当头一棒,一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天下午,他就带着童童去了儿童医院。鉴定结果很快出来,童童是智力三级残疾。带着鉴定结果回家,老陈与妻子默默无言。“这么多年不敢面对不敢承认的事实,还是来了。”老陈摊摊手说,“怎么办?摊上了,这是命。”

  老陈只好为童童联系了特教学校——青岛三江学校。没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一位邻居问童童的奶奶原因,童童的奶奶不想让外人知道,说孙女去姥姥家附近上学去了。“一开始家里人都很忌讳,生怕让别人知道。”老陈说,有一次有人遇见童童的姑姑,问她“你弟弟家的闺女是不是有点毛病?”童童的姑姑当即火了,“哪有毛病,好好的!”“其实,虽然童童外表看起来跟正常孩子一样,但左邻右舍通过行为观察,也都能猜出来。只是人家很少有当面问你的,不好意思问。”这些年,老陈从来不跟外人谈论自己女儿的详细情况,别人问起来,他顶多会说孩子“上初中了”“毕业参加工作了”之类含糊的话。

  是丢人,还是自卑,还是担心女儿受偏见,老陈也说不出其中缘由。不过,有一个智障孩子的事实,他坦然接受了,更确切地说,是认命了。“我比她妈有耐心,所以对她照顾更多一些。实时为她纠正错误行为,就是为了尽量把她往正常人的轨道上拉,希望她能尽量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童童跟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不会与对方对视,总是会往上瞟,老陈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她,让她看对方的眉心。童童说话语速快,且爱啰嗦,老陈就不断提醒她慢慢说话,教她怎么表达更像一个正常的孩子。

  慢慢放手让孩子独立走出家门

  童童有时候会脾气暴躁,不爱听老陈唠叨。急了,会自己咬胳膊自残。还有一段时间,动辄就要跳楼,或者直接上来就把老陈摔倒在一旁。“劲头很大,好东西没白吃。”现在说起来,老陈当个笑话讲,当时他和妻子却心力交瘁。

  问老陈为什么没再要一个孩子,他摇摇头,“不敢,万一再生一个也有问题,这日子就没法过了。生孩子对我们来说也跟赌博一样,赌上了一辈子。”

  发愁归发愁,老陈对童童的教育和引导就没放弃过。他有一次跟同是智障孩子的父母聊天时说了一句话,“咱们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在智力上不一样,但对我们父母来说所有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是我们手心里的宝贝。”好几个家长哭了,为了他们的宝贝,这些家长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心力。

  在三江学校上学的时候,绝大多数家长都接送孩子上下学。老陈觉得应该适度放手,“我不能跟她一辈子,等我老了,她什么也不会怎么办?”老陈就把童童送到公交车站,让她自己坐车。但老陈并没有离开,而是悄悄躲在后面,见女儿上公交后,赶紧打车跟在后面,试验多次,发现女儿能独立上学了,他才放心。

  不过,放手童童自己出门,也让老陈操了不少心。童童爱玩,自己会坐公交车后,经常自己不打招呼就坐车到处玩去了,李沧、城阳都自己去过,亲朋好友看见了告诉老陈,他才知道。有一次晚上十点都没回来,老陈急得上蹿下跳,打了半天电话童童才接,“就是故意不接我电话,怕我叫她回来。”

  2014年,童童从三江学校毕业前夕,老陈夫妇有些犯愁。这个任性、在家里什么也不会干的女儿,毕业后怎么办?碰巧当年青岛市第一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成立,去学校招人,老陈将童童送了过去,“只要有人看着,我们就很知足了。”

  

童童每天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记录在就业中心工作的情况。



  



  



  



  希望女儿能结婚生子过正常人生活

  童童刚去的时候,就业中心的老师对她的印象是“敌视而倔强,喜欢听好话,不爱劳动还任性,不暴躁时看似一个正常的孩子”。根据初始评估的结果,就业中心为童童制定了专门的培训计划。她不爱干活,劳动技能培训时总爱哭闹,但是乐意参加外出活动和节目演出,老师说你不学习劳动技能就不让你出去玩,不让你演节目,她立即乖乖参与培训。童童有非常要强的个性,难以接受批评,经常自言自语,甚至有无故的自残行为,就业中心的老师们就利用她争强好胜的秉性鼓励她、表扬她。很快,由于童童积极学习,在中心脱颖而出,成了女生中的劳动能手。

  老陈觉得这两年童童的变化非常大,有了明显的进步。回家能帮助母亲拖地了,也喜欢跟老陈讲述工作中的事,能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老陈开始有了更远的目标,希望童童能结婚生子。“人家都说智障的最好别生孩子,怕遗传,我查过了,这个怀孕期间是可以检测的。”老陈说,他想女儿也能当一回母亲,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现在,老陈经常会往婚姻的话题上引导童童。有一天,他卷了一个毛巾被,告诉童童,如果这是一个小宝宝,你会怎么哄?童童抱过来拍了拍,接着猛地扔到了沙发上。“这样会摔坏宝宝的,你得温柔些。”老陈赶紧纠正。“那怎么弄!”童童有些不耐烦。老陈把毛巾被放在怀里,像小时候抱着童童一样,轻轻地摇着拍着,然后慢慢地把它放在了沙发上。童童也模仿着老陈,重新“哄”了一遍。“这回很温柔,像个妈妈的样儿。”老陈笑着告诉记者。

  老陈希望女儿能找一个像他一样耐心的男人,能时时处处纠正她,引导她,给她长个眼。将来自己老了,他不奢望女儿能照顾他,但是希望等自己不能照顾女儿了的时候,女儿能有个人照顾,相依相伴地生活下去。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 智力残疾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