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肖玲玲 报道
半岛都市报5月25日讯 最近岛城闹得沸沸扬扬的“肉松蛋糕洗出棉花”一事终于等来了官方说法。26日下午,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了针对涉事蛋糕样本的检验报告,报告显示,肉松样品中未检出棉花内源基因,排除肉松蛋糕中添加了棉花的可能。由此可知,这一事件无疑又是一场谣言。结果出来后,“江南糕点”的吴经理总算松了一口气,“这两天一直在等结果,现在终于还我们清白了,打算这两天就恢复营业。”
5月22日下午,有网友发布了一条“从费县路一蛋糕店所售肉松蛋糕中洗出棉花”的视频,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转发。市南区食药局八大峡所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安排执法人员前往位于费县路72号的门头名为“江南糕点”的食品店。经查,该店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执法人员实地查看了制作原料及其供货商资质和购货票据,现场也未发现类似棉花的物质。执法人员依法抽取了肉松蛋糕及其使用的肉松原料,委托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验。
5月26日上午,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检验报告。据该中心基因检测室主任高宏伟介绍,经过检验人员检验,肉松样品质地均一,由单一纤维组成。检验人员还提取肉松里面的核酸物质DNA。经检验,提取出的DNA为鸡成分DNA,由此说明肉松样品是鸡肉来源,未检出棉花内源基因。
高宏伟表示,由于肉松蛋糕中洗出棉花广受网友关注,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开辟了绿色通道,三天内对抽取的肉松样品进行了两轮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可以排除肉松蛋糕中添加了棉花的可能。
同时,市南区食药局对“江南糕点”食品店的肉松蛋糕所使用的原料肉松进货渠道进行了调查。经查,原料肉松由安徽省肥东县傅家子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其主要原料为鸡肉脯、白糖等食用物质。该生产厂家持有有效食品生产许可证,具备生产肉松的资质。而为了抓好蛋糕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南区食药局各食药所同时行动,对市南区市场上在售的肉松蛋糕等食品进行了排查、抽检,目前尚未发现食品安全质量问题。
对于这一事件,“江南糕点”的吴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开始他以为这就是一场网络炒作,解释一下就行了,结果解释不通人也越来越多,市南区食药局的工作人员建议他们先暂停营业,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再营业。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他感到很委屈,“我开业才二十多天,刚把生意做起来,我们的流程都是按照正规手续去办理的,三证一票什么都有,我们也是受害者。”而连夜坐飞机赶到青岛配合调查的肉松厂商也感到很冤枉,“感觉就像天灾一样!”煎熬数日,26日下午等到结果的吴经理总算松了一口气,“终于还我们清白了,打算这两天就恢复营业。”
有视频未必有真相
盘点那些食品谣言
食品造假让人深恶痛绝,那些有图有真相甚至有视频为证的造假行为更让人深信不疑。然而,这些图像视频是不是真的呢?其实不然,有一些甚至相当不靠谱。
1 塑料紫菜
这个谣言现在大家应该都应该免疫了吧?之前说是紫菜泡了之后撕不烂,是塑料做的。
实际上这最多是紫菜长得比较老一点,但不可能是塑料做的。塑料薄膜的原料价格还是挺贵的,如果要做出紫菜的质感和外观,再加上人工成本,肯定比紫菜贵多了。
再说了,你见过能吸水,能泡发的塑料吗?
2 假鸡蛋
网上经常有新闻报道说消费者买到了假鸡蛋,有的蛋黄像橡皮一样有弹性,有的颜色异常等。实际上,这些异常鸡蛋都是真鸡蛋,有的是因为被冻过,有的是因为鸡的输卵管炎症,有的是因为鸡的饲料问题。
网上也有人声称能人造鸡蛋,还有视频为证,使用的是海藻酸钠、氯化钙等原料,连央视都信以为真。
有高校学生实践了一下,似乎真的能做出来。
但是后来有媒体记者暗访,发现这是一个骗局。目的是吸引别人去“拜师学艺”,学费不菲而且“关键技术”还保密。
人造鸡蛋根本无法实现,光鸡蛋壳就很难模仿,比如有气孔、有气室、有卵膜。网上流传的制作工艺挺复杂,一天也做不出几个,有这功夫,去搬砖不好吗?
另外,还有个视频是批量做假鸡蛋的,实际上那是恶搞的玩具,淘宝就有卖的,也比鸡蛋贵得多哦。
3 假卷心菜
网络流传一段视频,有人用一些像蜡和塑料的原料做成卷心菜。
实际上,这是日本人发明的制作食物模型的方法,可以用于饭店、商场展示的菜肴模型、早教或学校教育的道具、家居装饰、游戏道具等。
你知道这玩意多贵吗?比卷心菜贵多了呀!再说了,这种一吃就知道是假的,造假也不能这么玩吧?
4 注胶虾蟹
前不久有个大妈说自己买到了注胶的皮皮虾,愤愤然地都扔掉了。实际上,这是皮皮虾的生殖腺,或者叫做虾黄,是精华部分。
还有吃螃蟹的发现打了黏糊糊的胶,半透明的那种。其实那是蟹膏,雄性生殖腺的分泌物。
之前还真有视频是给青蟹打针的,不过那是把调料打进去,然后马上上锅蒸,这样更入味。
虾蟹的生命力很脆弱,如果真的注胶打针,分分钟会死掉,商家岂不是赔本?
5 西瓜打针
每年夏天都会有给西瓜打针的传言,让瓜农很伤心。
通过良种选育和田间管理,咱们好不容易吃到了甜蜜多汁的西瓜,难道不好吗?
给西瓜打针有多难你试过吗?一般的针根本打不进去,里面是实心的啊。如果你用力强行打进去,也只有针头路过的地方能渗进去一点,而且瓜瓤很快就会烂掉。
■链接 如何识破谣言?
1.凶猛的“塑料紫菜神话”,仅出自短短几分钟的手机视频,视频内容避重就轻,而且镜头前的人刻意误导观者,视频“伪打假真造谣”。
2.根据常识识破“塑料紫菜神话”并非难事。塑料薄膜和正常紫菜也非常容易区分,比如浸泡时,干紫菜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被成功泡发,相比之下,塑料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粉丝亦是如此。造假容易识破且成本高,商家绝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大多数谣言的传播机制大同小异,避免踏入认知雷区而轻信谣言,要常对接收到的热门信息保持怀疑态度。
4.特别耸人听闻、特别不可思议的,谣言可能性大。
5.一眼能看出来的,一吃能吃出来的,谣言可能性大。
6.便宜的东西造假,谣言可能性大。没有足够利润空间,不会铤而走险。
7.朋友圈里各种本地生活类公号疯传的,父母转给你的,谣言可能性大。
8.里面写着“是中国人就转”的,“赶紧转给家人”的,“再不看就删了”的,“转发是积德行善”的,谣言可能性大。
散播谣言咋治?
近日,北京召开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新闻发布会。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司司长颜江瑛发表讲话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
“国家食药监总局已经建立了监测系统和谣言数据库,对于旧谣新炒可以在24小时内做出迅速反应,让正言跑在谣言的前面。”颜江瑛强调,接下来将加大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打击力度,重点运用法律手段从传播源头进行打击,同时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力度。
据介绍,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120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散布虚假的食品安全信息。第141条规定,违反本规定的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惩罚,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责任。颜江瑛透露,近期被广泛传的“猪肉钩虫事件”和“棉花造肉松”的造谣者均被处以7天行政拘留,塑料紫菜事件的造谣者已被新浪微博永久禁言。会上,多家企业表示将运用法律武器追讨造谣者。其中,金龙鱼已向发布谣言的微信公众账号正式提起诉讼,并出资3000万元成立反击网络黑公关专项基金。
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专家阮光锋则表示,塑料紫菜是今年最大的网络食品安全谣言之一。虽然只是一个短视频,但是造成的负面影响及误导非常大。“有业内人士告诉我,这条谣言对南方沿海城市的紫菜种植行业影响很大。”阮光锋说,一些谣言的发布者已经是团队化运作,通过发布谣言赚取流量费和广告费。有业内人士透露,拥有1万粉丝量的微信号转发一条谣言的价格为150~300元,个人转发一次可以获得5毛钱的收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