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细密平齐的针脚、色彩十足的配色……5月30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2013级毕业生举行了主题为“37°感官”的服装作品秀,37位毕业生向大家展示了独立设计的150余套服饰作品,将现场演绎成一个颇具“国际范儿”的T台秀。
伴着动感的音律,模特们身穿毕业生的作品穿梭在舞台上,为现场观众送上一道道时尚盛宴。现场一共展示了150多套风格迥异的成衣,充满了学生对材质、廓型、色彩、图案、款式、搭配、风格的独特感官,不乏一些设计另类的服装让观众直呼“脑洞大开”。
“每套衣服的理念都不一样,比如我设计的衣服有四个系列,主题分别是卤味、盐碱地、抵制整容和滑板文化。比如卤味系列的灵感是来自于爷爷,以前爷爷经常带我去吃卤味的东西,我就根据他常穿的一件大衣完成了设计,算是对过去的回忆。”大四毕业生朱倩玉告诉记者,成衣看似简单,其实掺杂了设计师很大的心血,从灵感调研、面料选择到最后成衣设计,每一套衣服光手稿就要绘制100多张,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有些复杂的作品需要几个同学一起做,“我做这四个系列的衣服用了半年多。”
毕业生梁雨佳选择了印第安文化中的“捕梦网”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为了更好地展现出这一创意,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灵感调研,将印第安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今天我们37名毕业生全部带来了自己的设计,每个人的设计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这次发布会的主题也叫‘37°感官’。”青科大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系主任李艳艳告诉记者,这些作品除了在设计和风格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在面料选择和创意理念上也是比较新颖,如有的运用了可携带电子设备的理念,有的运用了3D打印面料,有的同学则全部用手工编织的工艺完成了作品,视觉冲击力较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前身可追溯到1962年成立的青岛美术专科学校,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服装与服饰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和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开发、创意与实践、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该系现配备设施齐全的专业实验室,设有缝纫工作室、 服装制板裁剪教室、服装立体裁剪教室、蜡扎染工作室、 手绘工作室、化妆造型工作室、纤维艺术工作室、丝网印刷工作室、 服饰配件设计工作室、专业计算机机房及服装陈列室、面料样品室等,同时拥有先进的专业设备。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