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离青赴南海 着力打造深远海探测研究平台

2017-07-11 06:14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7月10日上午,“科学号”科考船缓缓驶离薛家岛码头,执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WPOS)2017年南海综合调查任务。本航次分为两个阶段,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组织实施,将对中科院专项自主知识产权深海探测设备进行可靠性验证。这也是国内首次使用多台/套系列深海探测设备开展多平台协同、综合立体观测,以新的技术手段与观测作业模式服务海洋科学研究。

  

“科学号”科考船出发时不少家属赶来送行。



  现场

  大部分装备我国自主研发


  10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薛家岛码头时,“科学号”科考船已经整装待发,近80名科考人员、船上工作人员在码头整齐列队,准备登船起航。登上“科学号”记者发现,所有的海洋观测装备都被牢牢固定在甲板上,科考人员介绍,这些装备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技术装置,其中包括大洋滑翔器、自主式深潜器、取样器、原位探测器及通讯装备等,在本航次的科考任务中,这些装置将接受大洋的检验。

  记者了解到,“科学号”本航次科考任务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组织实施,航次分为两个航段,将分别在我国南海冷泉区和南海北部陆坡执行科考作业任务,预计8月初停靠厦门或深圳,9月底返回青岛母港。本航次科考任务中,第一航段的首席科学家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俞建成研究员,第二航段的首席科学家为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孙松研究员。

  

科考人员、工作人员在整齐列队,准备登船。



  人物

  一年在陆上不到两个月


  送船的队伍中,有不少是科考队员的家属,谭女士带着4岁的儿子与丈夫惜别,她的丈夫是“科学号”上的工程师,作业时操作水下机器人,“这次出航又要三个月,今年到现在一家人团聚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但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我们全家都习惯了按照他的时间生活。”谭女士说。科考队员吴兵的家属也赶来送行,他的儿子才20个月大,“现在船上的通讯设备都很先进,可以经常跟家人视频通讯,要不然一走三个多月,回来后孩子就不认识我了。”吴兵笑着说,从2013年开始跟随“科学号”科考船执行科考任务至今,他已经习惯了整天生活在海上。

  “科学号”的大副是今年38岁的苑林,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已是“科学号”今年第三个航次的科考任务,半年的时间他们已在海上生活了100多天,“去年全年我们执行科考任务共300多天,在陆地上的时间不到两个月,跟家人团聚的时间就更少了。”苑林说,眼下这个季节台风较多,出海执行科考任务时他最关注的还是船上所有成员的安全问题。

  

被固定在科考船上的“探索号”水下机器人。



  创新

  检验自主产权深海设备


  记者了解到,“科学号”本航次将对中科院专项自主知识产权深海探测设备进行可靠性验证,这也是国内首次使用多台/套系列深海探测设备开展多平台协同、综合立体观测,以新的技术手段与观测作业模式服务于海洋科学研究,助力新的发现。

  专项首席科学家孙松研究员介绍,本航次科考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一个深远海探测与研究的综合平台,这个平台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些大型观测装备,通过综合调查任务来检验这些装备及平台相互支撑的能力,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创新,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平台,为我国深海大洋探索做出贡献。“没有这样的平台只能望洋兴叹,有了这样的平台就能事半功倍。”孙松说。

  那么,本航次任务中将要接受检验的海洋技术装置都有哪些?孙松介绍,其中一个叫做大洋滑翔器,将布放10个大洋滑翔器往海洋不同方向滑翔,组成一个网络状,检验其性能的同时并收集各项数据。还将检测的有自主式深潜器,主要检测其布放后自主返回的能力、航行时间、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效果等指标。“还有取样、原位探测等一系列的仪器装备将进行检测,这些设备能把实验室搬到海底。”孙松研究院说,通讯网络数据传输也是本航次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检验探测设备与科考船配合、大洋和海底的配合、岸基和海上配合等方面。

  目标

  解开地球奥秘生命奥秘


  之所以选择在南海海域执行此次科考任务,是因为该海域的海底有冷泉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以及很多特殊的生态系统。“与我们日常接触的万物靠太阳的生态系统不一样,这里海底的生态系统一切靠化学能,此次科考任务也是解开地球奥秘、生命奥秘,以及潜在战略性资源、基因资源、药物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孙松研究院介绍,探查冷泉区甲烷溢出口周围的生态,也对可燃冰的形成,及其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科学号”本航次科考任务第一航段结束后,将选择停靠厦门或深圳,随即再次出发继续执行科考任务,9月底返回青岛母港。“今年在这个主题下共有四个任务航段。”孙松研究员告诉记者,第一个是研究大洋和近海之间相互关系,看近海的环境演变与大洋有什么关系,特别是黑潮对中国影响相关;第二个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第三个是探查西太平洋海底生命状态,研究特殊环境、矿物资源、地形、生物现状等;第四个则是检验完成这些科学目标所需要的特殊装备,通过科学目标来驱动特殊装备的自主研发,最后形成一个完整平台体系。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科学号 南海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