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通讯员 辛世星 周洋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山东省党代会报告在相关的表述中专门提到“以青岛蓝谷建设为核心”“建设全国深远海战略保障基地”等。坐落在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其定位就是要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目前,青岛蓝谷已经聚集了17家国字号涉蓝科研平台,累计全职或柔性引进各类人才达到3900余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总人才的三分之一。除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外,其他涉海项目及产业也在加速聚集,海工装备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之重器”成为依托
6月23日,国家海洋局“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抵达国家深海基地码头,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安全圆满地完成了计划的科学考察任务。“蛟龙号”的研制与顺利应用,本身就是深海重大装备研究与应用的典范。先进的车间、试验室、大型科考码头等硬件设施为“蛟龙号”等深海运载器的维护保障提供技术支撑;职业化的潜航员队伍和技术保障队伍不断得到锤炼,深海基地公共平台安全高效的运行机制已经形成。以这样的国家级项目为依托,蓝谷海洋装备产业事半功倍,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高端平台协同创新
作为蓝谷创新平台的大块头,海洋国家实验室先期启动实施了“透明海洋”计划,着力发展海洋观测核心技术与重点仪器设备,并启动了部分重型无人水下航行器等装备的研发工作;与山东省科技厅共同设立“问海计划”专项,加快构建我国自主的海洋观测系统,研发了水下智能装备平台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观测仪器装备……据介绍,目前海洋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转向已初见成效。其透明海洋、蓝色生命等战略研究任务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智慧海洋”工程的研究基础。
●海检中心落户蓝谷
为保障海洋装备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质检总局还在蓝谷批准筹建了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海洋装备类国家质检中心,该项目总投资10.1亿元,总建筑面积6.1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水下设备、海洋电缆、电气产品、新能源电力电子等检测实验室。建成后可为海洋设备、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海洋新能源等领域提供550余种产品4000余项检验检测服务,同时还可为汽车机车等40大类陆地产品提供1700余项检验检测服务。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