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晒出2016年财政“账单”。7月25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全省财政决算和201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透过报告,可以清楚地了解到2016年政府的钱都花到哪儿了。
城镇保障房货币化安置率55.9% 省政府制定出台降成本30条、促转型15条、扩消费40条财税政策措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全省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的72.87万户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减轻企业税负327亿元。认真实施减费降负政策,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扩大至所有企业和个人,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统一下调至18%,停征价格调节基金,提前实现省定涉企“零收费”目标。全省落实财政奖补资金38.85亿元,着力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加大棚户区改造投入和货币化安置力度,全省城镇保障房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5.9%。积极支持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挂牌企业由611家增加到1811家。
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省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总额达到1.2万亿元。省级对107个重点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其中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的项目达到52个。扎实推进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去年全省政府采购额2672.89亿元,增长88.9%;政府购买服务额461亿元,增长52%。
民生支出比重达到78.9% 去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6904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达到78.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在资金分配上,重点向社会事业倾斜,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地方新建改建学校1830所,集中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教育薄弱地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落实投入政策、完善补偿机制,提高了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和居民养老等补助标准,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整合社会福利救助资金71.5亿元,对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城乡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重点救助,兜实托牢民生保障底线。
向脱贫攻坚倾斜,全省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6.27亿元,其中省级财政17亿元,连续第三年实现翻番;对其他涉农专项资金,除据实结算的普惠性资金外,一律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切块用于扶贫;选择20个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启动扶贫资金整合试点。
向困难基层倾斜,去年省对下转移支付1906.34亿元,增加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投入,扩大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补助范围,较好地发挥了转移支付保障民生、改善生态、调节区域间财力差距的作用。
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6.5% 坚持不懈抓好盘活存量资金,各级共盘活以前年度各类财政存量资金1050亿元,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加强转移支付管理,省级专项转移支付由243项压减到67项,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6.5%,增强了市县政府统筹安排资金的能力。建立“四挂钩、一通报”制度,督促各级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去年前11个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达到95.7%,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度最快的一年。创新国库库款管理模式,我省库款保障水平在财政库款管理月度考核中,一直保持在全国第一位。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年末全省政府债务率为7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强化基层财政管理,将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37个县(市、区)。
上述几项内容,在国务院组织的“2016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考核”中受到通报表彰,并获得7000万元资金奖励。
记者 姜宏建 赵君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