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堵"全国第二青岛如何做到? "五更"保畅通

2017-08-08 06:2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

  近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等数据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市拥堵降幅最大的城市中,青岛位居第二。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形势,青岛市是如何破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实现城市拥堵大幅下降的?

  

青岛公安交警指挥中心凭借先进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确保岛城道路畅通。



  答案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建设、交通、公安、规划等部门组成的“青岛市交通拥堵治理指挥部”,市政府连续3年将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市公安局牢固树立“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不断推出一系列“更高、更新、更严、更细、更优”的机制和措施,主导和推动了城市交通顽疾的有效解决,走出了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之路。

  更高

  高点站位谋划交通大局


  青岛市中心城区以丘陵地形为主,道路比较狭窄,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车流、物流的迅猛增长,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大幅攀升。同时,青岛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近几年平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200万人次,每年夏季外地车入青流量日均达6万辆(其中大型车占比45%),且换乘停车场设置不足,外埠交通流叠加致使交通拥堵加剧。地铁密集施工,市区受到施工影响的道路关键节点最高时达到了26处之多。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岛城的交通状况异常复杂,因此缓解交通拥堵就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解堵不能只看一点,而需立足高点、把握全局。2014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建设、交通、公安、规划等部门组成的“青岛市交通拥堵治理指挥部”,市政府连续3年将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资金20亿元,投入规模及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市公安局及交警部门在《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的框架内,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在立体交通建设、理顺停车管理体制、加快停车场配建、打通“断头路”、完善高架路网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做出突出贡献。目前已协调有关部门打通28条断头路,解决城市路网先天不足问题;建设行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36处,解决市民过马路难问题;统一规划建设停车场和管理方式,缓解城市停车资源不足难题。

  更新

  深度应用智能交通系统


  如今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缓堵离不开科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深度应用,青岛公安交警部门把缓堵的着力点放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上,针对一些城市在建设使用智能交通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围绕“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应用信息”动足了脑筋。

  2013年以来,青岛市投资在地面、高空建设了1200余台高清数字监控摄像机,覆盖了市内68条主干道、102条次干道、75条关键支路以及11条高速公路、38条国省道,并为每个高清数字监控摄像机配备了超声波、线圈等交通流检测设备,让系统实现了各类交通事故、拥堵等警情的自动发现、弹窗报警,系统对交通事故、拥堵等警情发现准确率达到90%以上。

  有了高科技含量的硬件设施,软硬件的有机高效配合才能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市公安交警部门创新组织设置,优化指挥中心内部业务流程及岗位设置,将路面警情发现、分析决策、指挥应对全部集成,为深化公安交管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了能力支撑。

  交通大数据是公安交警部门创新系统深度应用的产物。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实时交通流分析、历史路况分析、图像二次分析、卡口过车分析、事件检测分析等多种自动化分析手段提升警情发现效率及准确性。为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管控重点时段、管控盲点时段,交通拥堵点、警情高发点,车辆及驾驶人交通违法特征,恶劣气象预警等进行“时、空、主体、行为”的多维度分析研判,保障“畅安青岛”。

  更严

  严管秩序,治堵先治乱


  “治堵先治乱,治乱必从严”,持续对扰乱交通秩序、影响通行效率的乱停车、乱变道、闯信号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查严处,是青岛是交通秩序明显改观的重要措施。

  青岛市公安交警部门始终坚持“严管出觉悟、严管出安全、严管出秩序”的理念,按照“全覆盖、严执法,零容忍”总要求,持续推进交通秩序大整治。2016年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60.73万起,同比增加29.23%。2017年上半年,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00.7万起,较去年同比增加16.5%。严查严处酒驾、毒驾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路查夜查,运用大数据对涉案人员和车辆进行分析和碰撞,开展合成勤务,2017年上半年,共查处酒后驾驶1.1万起、醉酒驾驶1752起、毒驾328起,同比分别增加84.8%、137%和190.2%。

  乱停车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一大症结,尤其是在2016年5月,人行道违法停车执法权重新划归公安交警部门后,治理乱停车的压力大增。交警部门在加大对乱停车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的同时还创新提出了“公安交警规划且主导,街道办事处实施并监督,社区居民自治和管理”的“微循环”社会化建设和管理思路,既增加了停车泊位、缓解了停车供需矛盾,还进一步提升了支路网通行效率,实现了为主路减压。目前,已在69个居民小区实行了交通“微循环”社会化管理模式,有效缓解了居民区“停车难、行车难”问题。

  火车站、医院周边等区域是市民关注的重点,也是停车难问题突出的区域,青岛市公安交警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完善交通设施,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目前火车站、医院周边交通秩序有了很大改观,青岛火车站周边交通秩序俨然已经成为青岛良好形象的明信片。

  更细

  优化道路靠精耕细作


  随着机动车数量不断攀升,道路资源显得越来越不够用了。为了将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发挥出更大潜力,青岛公安交警部门坚持“道路资源精耕细作、路口渠化寸土不让、信号配时分秒必争”,精细扎实推进交通组织优化,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自2014年起,市公安交警部门开始全面统筹设计全市交通组织优化,以市民诉求为需求导向,以交通大数据分析研判为决策依据,以仿真技术为辅助措施,通过微信互动等方式,准确识别交通拥堵“热”点。近年来,市公安交警部门在中心城区34处道路节点实施道路基础设施微观改造;在179处拥堵节点实施了可变车道、潮汐车道、掉头车道、车道拓宽、路口渠化、公交站点优化等一系列精细化交通组织优化措施;施划公交车专用道37条、里程达到178公里。

  信号灯配时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项争分夺秒的细活。交警支队组建了专业的信号调优团队,搭建了交通信号基础方案,进一步推进交通信号的“区域、线”的自动控制,开发了基于关键点的区域控制和基于关键交叉口的干线自动控制。对48条常发性拥堵主要干道进行协调控制,对36个早晚高峰经常出现堵死现象的路口进行溢出控制;对交通需求量大的8大商圈实施区域需求控制,实施了2个基于关键点的区域控制,8个较独立路口的单点优化控制。截至目前,累计优化交通信号控制路口527个,优化次数达3081次,通过48条主干道的效果分析,全年平均停车次数减少43%、行程时间缩短20%。

  好钢用在刀刃上,民警用在关键点上。以“警情分布态势”为警力投放原则,打破管辖概念,划分了50个警区,由支队指挥中心“点对点”直接指挥,便是青岛市公安交警部门的勤务改革机制,这一机制大大减少了出警时间,提高了出警效率。勤务改革以来,中心城区的平均出警耗时已缩短至10分钟,民警都想方设法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维护好辖区的交通秩序,因警情导致的交通拥堵时间越来越短。

  更优

  运用“互联网+”避开堵点


  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市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青岛公安交警部门坚持以民意为导向,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手段,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微信、微博平台畅通与市民群众互动的渠道,有效将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让“预防”来规避拥堵。

  智能交通系统每5分钟自动通过覆盖市区和高速公路的230处交通诱导屏、“青岛交警”官方微信和手机APP、“青岛公安交通信息服务网”以及合作的地图运营商对外发布路况;利用官方微信平台提供交通事故“微处理”、路面异常事件、恶劣天气高速公路通行状况查询、交通违法提醒、交通管理信息查询、发布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等信息服务。

  一起交通事故堵了一条路并不是夸张的说法,为了降低因事故致堵的发生,青岛公安交警部门在“青岛交警”微信公众号嵌入了轻微交通事故线上快速处理功能,并在市区建成6处快速理赔中心,便群众处理轻微事故。目前,市区轻微交通事故快处率已达33%。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降堵 青岛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