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上半年,山东全国首创的“气质”考核、生态奖补制度省级财政累计奖补各市8.04亿元。8个多亿的财政资金投入,放在全省大气治理攻坚全局看,可谓是“四两巧拨千斤”。仅以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为例,一台机组改造投资往往超亿元;但截至目前,山东已完成241台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2013年起,山东启动实施跨越八年的治霾规划,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方位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省会城市群及周边重点城市全面落实京津冀强化措施各项要求。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省政府先后与17市政府签订两轮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基本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气十条”,我省2013年印发实施《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截至目前,已制定实施一期、二期行动计划。今年以来,为落实国家下达的更加严格的目标任务,我省先后印发《山东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和《2017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干部考核、信息公开、生态补偿、环保限批、责任追究——山东探索建立5项推动空气质量改善的监督约束机制。省委组织部将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纳入对各市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每年考核。17个设区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改善幅度排名、全省涉气工业企业“双晒”情况每月公布。2013年以来,省政府先后约谈4个设区市主要负责同志,省环保厅先后对9个空气质量明显反弹的城市进行约谈;自2014年以来,先后35次对空气质量明显反弹的区域实行涉气建设项目限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攻坚克难。
2016年,山东省会城市群及周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总体高于全省平均、高于京津冀地区;但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绝对值仍高于全省平均——要看到改善,坚定信心;更要看到不足,坚决打好治理雾霾、提升“气质”这场持久战,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努力实现“气质”逐步改善并最终达到质变。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