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田横镇丰城社区最大的多宝鱼养殖基地内,50多万尾80多万斤多宝鱼,经过一年多生长后迎来收获季。与前几年相比,由于我国南方多宝鱼养殖规模扩大,价格一路走低。批发每斤19元的价格,让市民大呼过瘾。
探访:
80万斤多宝鱼陆续上市 “这些养殖棚内都是一年以上的多宝鱼,最大的超过了4斤重量。 ”昨天上午,在位于即墨市田横镇丰城社区栲栲村养殖基地,10多个养殖棚里一排排的养殖池内有成千上万尾鲜活的多宝鱼。几名养殖户用鱼网将一条条多宝鱼捕捞出池,放在鱼筐内运往各地市场。
养殖户吴鲁伟介绍,他在这里养殖鱼已经10多年了,多宝鱼又称大鲮鲆,其实多宝鱼一年四季都可成熟收获,只不过每年入秋后收获的量比较大,也是多宝鱼最肥美的时候,加上这时候正好处于休渔期内,可以集中上市。记者注意到,一个养殖大棚内足有10多个养殖池,每个池内有几百尾多宝鱼。“这些鱼平时很老实,在水里不爱运动,喜欢静静地待着,所以养殖的密度比较大。平时除了掌握好水温和卫生外,管理基本上很省事。 ”养殖户王先生介绍,目前养殖基地有50多万尾80多万斤可以陆续上市。
价格:
买一斤多宝鱼比虾便宜 “多宝鱼在5年前还是40多元一斤,现在直降了一半多。 ”养殖户吴鲁伟介绍,10多年前,即墨丰城开始多宝鱼养殖,这也是青岛海域养殖多宝鱼最早的地方。以2012年为例,那时候每斤多宝鱼的价格在45元左右,但随着养殖技术的迅速传播,南方等地养殖规模每年都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多宝鱼的产量增大,进入青岛市场上的多宝鱼也多了起来,价格自然会不断下降。
“现在一斤多宝鱼批发价最多也就20元,最低时降到了18元。”养殖户介绍,虽然多宝鱼养殖密度大,产量不断增多,但每斤的成本在18元左右,按这样的价格计算,买一条一斤半重的多宝鱼,价格在30元左右,连一斤鲜虾的价格都没超过。因为普通市民在做法上掌握不好,所以市场上零售销量不是太大,一般多宝鱼都销到了各大餐饮酒店。养殖户介绍,多宝鱼这几年的价格一直在保本线上徘徊,导致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有了顾虑,一些小型的养殖户不得不考虑发展工厂化规模养殖。
调查:
舌头鱼养殖两年才成熟 除了多宝鱼养殖外,在即墨、黄岛等地沿海,还有舌头鱼和鲈鱼养殖基地,但与南方养殖鱼相比,生长周期和成本等问题都影响着本地养殖鱼产业的发展。记者在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雕龙嘴村的钧予水产有限公司看到,10多万尾被当地渔民称为舌头鱼的半滑舌鳎鱼苗,在这里的养殖池内安家,两年之后将成熟收获。水产公司负责人迟泽乾介绍,3年前,他和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在这里开始养殖舌头鱼,第一茬成熟的舌头鱼最重长到了4斤多,由于生长周期长、成本高,所以价格在每斤80到100元。因为南方养殖舌头鱼的生长周期要比青岛的短,所以成本就会低一些,而青岛本地的养殖周期长,舌头鱼的品质和口感更胜一筹。
“工厂化养鱼是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渔业推广的一种集约化养鱼模式。 ”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青岛钧予水产有限公司舌头鱼工厂化养殖成效明显。有了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通过自繁自育,选取优良苗种,走工厂化养殖的路子,达到了增收的目的。目前,青岛钧予水产有限公司又育出10万尾舌头鱼苗。
幕后:
青岛养殖鱼多来自南方 从事多年养殖鱼产业的迟泽乾介绍,近几年来,南方养殖鱼业发展十分迅猛,加上南方的海水温度和鱼类生长周期短,导致养殖成本降低,虽然青岛本地养殖鱼产业也在不断向规模化工厂发展,但一些自然地理条件导致了成本增高。不过,在青岛养殖成熟的鱼类,由于生长周期长,所以不管是从肉质口感,还是鲜嫩程度上,都要比南方养殖鱼类更适合食用。
“由于南方养殖鱼产量增大,进入青岛市场的养殖鱼类多数来自南方。 ”迟泽乾介绍,青岛本地的养殖鱼虽然好吃,但产量还是小了一些,进入本地市场的只是一少部分,仅占整个市场上一成不到。比如说舌头鱼,在青岛生长周期至少两年,但在南方生长一年就可以捕捞,这样每年都会有大量南方养殖舌头鱼进入青岛市场,而本地舌头鱼只占了极少的份额。再比如鲈鱼,青岛人俗称寨花,近几年也有养殖的,除了捕鱼期的野生鲈鱼外,多数为来自南方的养殖鲈鱼。即墨水产批发市场商户梁先生介绍,鲈鱼的主要养殖区集中在南方地区,省内东营、烟台莱州等地也有养殖,目前青岛市场在售养殖鲈鱼大多数来自南方。
本月20日开捕对虾 记者了解到,8月20日起,我省持证回捕增殖对虾的定置网、刺网开捕。连日来,我市加大监管力度,严防大马力拖网渔船趁机提前出海作业。9月1日全面开捕后,市民将尝到各种本地海鲜。
根据规定,山东省准许持证回捕增殖对虾的定置网、刺网开捕时,可以有不超过渔获物总量25%的幼鱼,超过这个比例则属违规。对此,海洋与渔业部门将加大海上执法检查力度,严防拖网渔船提前出海作业,对查获的违规捕捞渔船,严厉处罚,扣减当年度的渔业油价补助,取消涉外的入渔作业资格。(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马玉霞)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