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9月7日消息 2017年9月7日,第一届国际海洋基因组学会议(ICG-Ocean 2017)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召开,会议将持续两天。
本次会议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国家基因库、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此次会议以“海洋基因组学”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球海洋领域的大咖精英、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海洋基因组领域的科研发展、产业应用、前沿探索研究等话题,并为促成大型国际项目合作提供了交流平台。
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如中科院院士、华大理事长杨焕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导师陈松林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杨光教授,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与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发基地负责人邵宗泽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化与遗传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王文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海洋与工程系讲座教授和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张传伦,美国马里兰大学陈锋教授,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学教授Gregory Wray,美国奥本大学农渔业及水产养殖学院Rex Dunham教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微生物生态与生理实验室Stefan Sievert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海洋病毒学与微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Curtis Suttle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生物系主任Athula Wikramanayake教授等。各位专家学者就海洋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微生物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会上, 美国杜克大学的Gregory Wray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海胆的幼体形式和生活史模式,从代谢组蛋白、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其发育生理学中的重要差异和主要发育调控基因表达谱的许多重要变化,并分享了海胆发育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成果。
在“海洋脊椎动物”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Manfred Schartl教授介绍了鱼类的性染色体进化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化与遗传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王文教授分享了对海洋动物进化的见解,解读了环状体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组重新排列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海洋生物的进化来了解陆地四足动物的起源。
“海洋无脊椎动物”专题研讨会上,美国迈阿密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生物系主任Athula Wikramanayake教授介绍了棘皮动物身体进化演变历程;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的郭希明教授分享了通过其基因组观察到的双壳贝类的适应性;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的Daniel Distel教授向与会者介绍内共生菌如何帮助船虫吃木材和硫磺等各种有趣的生物学现象及其背后的基因组学机制。
据悉,来自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Patrick Laffy教授在“海洋微生物”专题研讨会上将会发表题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无脊椎动物病毒基因组学”的演讲,深入分析和比较了栖息在海绵和珊瑚中的病毒群落的分类和功能,通过对大堡礁和红海的许多宿主物种进行比较,研究跨海湾相关病毒群落组成和功能潜力,Patrick Laffy教授还将介绍温度胁迫实验对海绵相关病毒的影响,丰富对珊瑚礁海绵病毒群落动态的理解。
此外,“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于昨日正式成立。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该联盟将以科学、开放的态度继续吸收新成员,包括国内外从事海洋生命科学、海洋药物研究、海洋生态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共同践行“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倡议。
记者 王君莉 实习生 李阳
[编辑: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