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郡琅琊的"现代"转身:电商拉动渔业升级

2017-09-12 07:0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空中俯瞰琅琊镇。



  

绿植掩映的千年古镇“商”机勃勃。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付晓晓 实习生 丁媛媛

  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小镇,如何穿越时空实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这是黄岛区琅琊镇始终在探索的命题。以“山情海韵 千年古郡”为特色的琅琊镇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有坚实的支柱产业。一方面,拥抱新时代经济形势升级传统渔业,另一方面,复兴行将萧条的手工技艺,重新挖掘民俗价值,改造建筑外观还原古郡风貌,留住文化根基。古镇琅琊在传承与发展的和谐共进中完成了它的“现代”转身。

  电商拉动渔业升级

  刚刚开海,琅琊镇西杨家洼村的胡见珍和她的女子创客联盟最近格外忙碌。40多个“女子创客”每天纯手工加工上千斤海米、干鲅鱼、刀鱼等海产品,再通过镇上的“琅琊@生活”电子商务平台和各自的微店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琅琊镇是青岛渔业大镇,海参、鲍鱼、对虾、蟹、贝、藻类等海产品丰富。镇上很多家庭世代从事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或海产品加工、销售。46岁的胡见珍是土生土长的琅琊人,几年前,身为西杨家洼村村主任的她看到村里不少家庭妇女每天无所事事,琢磨着把她们集合起来一起做点儿事。2015年前后,琅琊镇力推电子商务,胡见珍借此契机拉着40多个家庭妇女组成创客联盟,将村里的海产品生意由线下拓展到了线上,每年收入能达到200万元。

  琅琊镇搭建的电商平台在帮助村民创业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便利。青岛琅琊龙湾海参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玉志说:“‘琅琊@生活’作为一个镇级电商平台影响力更大,客户信赖度更高,拓宽了销售渠道,每年能为公司增收一两百万。”据琅琊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首家镇级电子商务平台的“琅琊@生活”运营三年来,已有32家企业加盟该平台,涵盖320多项农产品。同时,琅琊镇还建设了微电商平台“琅琊微商城”,2.1万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一期完工,6000平方米的电商创业创客园区已投入使用。全镇230多家网店、微店实现网上年销售额8000万元。2016年,琅琊镇获评青岛市首批电子商务示范镇。

  复兴“非遗”传统技艺

  除海产品之外,琅琊镇一些农产品也颇具特色。琅琊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出于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的考虑,琅琊镇挖掘了琅琊鸡、玉筋鱼、琅琊竹艺、琅琊粉条等13个品牌,并引进十余家农业龙头企业,推进红叶石楠、樱花、蓝莓等特色农业板块建设。

  琅琊粉条以红薯为原料手工制成,口感爽滑有韧性,在黄岛区有“人造鱼翅”的美称。营后村是坚守琅琊粉条传统制作工艺的村庄之一,明清时期村里就有了粉条作坊。这种传统技艺依靠口授心传,制作流程繁琐,其间凝结着制作人的经验与智慧。但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手工粉条制作工艺日渐萧条。退休村干部刘中明认为“流传了这么多年的手艺断了实在可惜”,于是他和几位村民一起恢复传统,扩大制作粉条队伍。2016年,琅琊粉条被评为黄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琅琊竹编也是琅琊镇的一项传统技艺。在大南庄村,早年间全村老小都有竹编的手艺。老村支书王兆品告诉记者,“竹材要严格挑选,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制出的竹丝厚薄粗细都有严格要求。”竹编全凭一双巧手和一把刀,疏、编、穿、削、锁等各种技法穿插,才能编出花色多样的图案。和琅琊粉条的命运相似,近年来,竹编技艺逐渐在年轻一代中失传,为了复兴传统技艺,在村委会的引导下,王兆品带头组建了老年竹编队,30多位老人重拾搁置已久的竹编刀。琅琊镇还将竹编工艺品推上“琅琊@生活”电商平台,为琅琊竹编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保留了琅琊特色。

  民俗催生文化品牌

  “山情海韵 千年古郡”是琅琊镇建设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它南临黄海,东靠琅琊台景区,西南与董家口港相接,北与藏马山景区相邻,海陆荟萃造就了它的独特气质。它根基深厚,秦始皇三巡琅琊台、徐福东渡出海等历史故事都与它有关。

  如今,这座悠悠古镇,正着力打造成既有厚重历史感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特色新城。琅琊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依托琅琊古郡独特的秦汉文化资源,在规划风格上体现出秦汉建筑的沉稳质朴。”2.5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建筑还原了古色古香的“秦汉雄风”。占地350亩的夏河城遗址公园以生态建设、秦汉文化、古城墙遗址保护为重点,将秦汉文化落墨于山水之间,打造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两相辉映的别样景观。

  作为一个千年古郡,民俗是琅琊镇珍贵的历史遗产。正月十三是胶东地区民俗中的龙王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台西村村民都会举办隆重的祭海仪式。祭典再现古代胶东地区祭海盛况,踏歌逐浪而行的汉服舞者,用琅琊古风之苍劲,表达渔民对大海的敬畏、感恩和祈求风调雨顺、渔业丰收。

  民俗在琅琊镇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连续举办了55届的“琅琊祭海”已发展成为琅琊镇的一个文化品牌,2015年被列入青岛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催生了文化品牌,而“琅琊祭海”这个文化品牌也使民俗得到了传承和弘扬。随着人们对民俗的重新发现与重视,“琅琊祭海”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成为一个覆盖广、受欢迎的民俗盛会,今年2月的祭海仪式吸引了各地游客近3万人次。

  史说琅琊

  秦皇三巡修筑琅琊台 徐福在此起航东渡


  了解琅琊镇,探究这个千年古郡的前世今生,历史是一个不能绕过的维度。

  历史上的琅琊古城位于今琅琊镇驻地,“琅琊”一词因其地属春秋时期越国国都琅琊邑而得名,后沿用至今。《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二十五年迁都琅琊,《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春秋时期琅琊曾为越国国都。史料可查,琅琊古城在齐国时为琅琊邑,秦时设琅琊郡,到了汉高帝时称“琅琊王国”,汉文帝时建置为郡。然而,西汉后期因地震等原因,琅琊古城渐被湮没。

  琅琊台是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4A级景区。“琅琊台”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史记》记载,“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秦始皇曾三巡此地,迁民3万户于琅琊台下,大兴土木修筑琅琊台,以观海望日。如今,走进琅琊台景区可以看到,秦始皇的大型塑像位于琅琊博物馆前广场,依山有盘山路或石阶路可达山顶。在琅琊台高处,至今还保存着秦人手工堆砌起的土台,历史的痕迹清晰可见。

  在今天的琅琊码头,后人竖立起一个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徐福东渡起航处”。据《史记》等史料可查,秦始皇曾在琅琊台两度遣徐福等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有史学家研究发现,徐福最终到达日本不归,使这里成为有文字记载的中日关系的源头,而他探索的由古代青岛经朝鲜半岛而到达日本列岛的海上航线,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奠定了基础。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琅琊 现代 千年古郡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