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给大爷大妈演小品 防诈骗宣传接地气

2017-09-17 09:39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近年来,电子银行快速发展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同时也给诈骗犯罪活动带来了可乘之机。很多居民都接到过诈骗电话,有的甚至遭受过损失。对于花样翻新,防不胜防的金融诈骗,不少居民表示非常担心。如何保障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使广大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增强防范意识,9月16日,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联合市证监局、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组织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共同举办“金融知识普及月”之“金融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

  讲座内容很“接地气”

  昨日上午,在李沧区紫荆苑社区活动中心,一场以防范金融诈骗为主题的活动在这里举办,活动室内座无虚席,上百名听众早早就坐在座位上,等候工作人员讲解防诈骗知识。记者注意到,参加讲座的市民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他们听得十分认真。为了让讲座深入浅出,工作人员精心编排了形式多样的节目,《当心李鬼就在你身边》、《提防电信诈骗-钱盾》等“接地气”的节目让听众直呼过瘾。

  “现在社会上针对老年人的金融诈骗真不少,我们老年人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窄,防范意识还是不行,很容易就上当受骗了,这次就是为了增加防范知识,专门来听讲座,这种讲座形式很新颖,听得也很明白。”家住紫荆苑社区的居民王女士说,潍坊老家有一位亲戚,不久前刚上了理财公司的当。“一家理财公司到村里宣传投资理财产品,说是回报率达15%,而且保本。我亲戚就拿一些钱试了试,一开始对方支付了高额利息。她就觉得挺靠谱,一口气拿了30万元出来购买了这款理财产品,结果,理财公司却找不到了,现在钱也没要回来。 ”王女士说,通过这次讲座,她了解了更多花样翻新的金融诈骗形式,防范意识更强了。

  警惕过高收益理财产品

  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中老年投资者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金融风险,从而导致投资出现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中老年投资者对理财产品风险以及收益属性的甄别不够,而一些理财公司恰恰利用了中老年人的弱点,往往打着银行理财的旗号和保本保息的幌子,用高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在理财中注重风险控制永远比盲目追求收益更重要。

  中老年人由于资产配置渠道窄,把“鸡蛋”都放在了同一个篮子里。特别是有些老年人甚至把自己养老的钱全部投了进去,这样一旦发生意外,会给老年人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中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要警惕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不要过于盲目追求高收益。

  发现上当应尽快报案

  青岛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卜秀芳介绍,当前金融诈骗形势依然严峻,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仍然严重威胁甚至侵害着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为提升市民防范、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联合多部门共同组织青岛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青岛证券期货业协会以及金融机构等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活动前期已经通过走进校园等形式,向中小学生普及了防范金融诈骗知识,此次活动主要针对社区的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是当前金融诈骗分子的重要目标,他们的防范意识也相对差一些,对金融诈骗的防范能力也有待提高,此次活动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

  市民一旦上当受骗了怎么办?卜秀芳表示,一旦发现钱可能要不回来了,就别再轻信对方各种拖延的承诺,拖得越久损失越大。投资受害者可以对欺诈者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向司法机关举报理财诈骗的案件线索,协助打击理财诈骗的犯罪行为。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李德银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银行 金融诈骗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