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芍药,八牡丹,又到了牡丹花农的繁忙时节。菏泽牡丹甲天下,这古曹州牡丹吸纳秦岭、东海等处牡丹之长,推陈出新,终至极盛,却并未将牡丹品种纳为私有,反而热心地对外传播。
明万历癸丑(公元1613年)年间,薛凤翔著《亳州牡丹史》记载:“金玉交辉,此曹州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又有万叠雪峰,千叶白花,亦曹之神物,亳尚未有。”再如:“状元红……弘治年间得自曹县,又名曹县状元红。”可见亳州牡丹的诸多名贵品种,皆来源于曹州。
明万历年间进士谢肇浙曾在东平为官,他曾数次路过曹州。在他的《五杂俎》中记载:“余过濮州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气迎鼻,盖家家圃畦中俱植之,若菜蔬然。”
种植牡丹犹如蔬菜般普遍,可见当时牡丹种植之盛。谢肇浙不仅慨叹曹州牡丹种植之普遍,也惊奇于每家每户种植牡丹的面积之广。他回忆说:“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种四十亩者……多至一二千株,少者数百株。”
由此可见,400多年前菏泽牡丹的盛况。当时菏泽城东北一带,牡丹连阡接陌,万紫千红。当时曹州的牡丹园更是鳞次栉比,较为著名的园子有:周花园、毛氏花园、万花村花园、赵氏花园、凝香园、巢凝园等。流传至今的“赵粉”“赵红”“赵紫”“赵绿”等牡丹珍品,就是当年赵楼村先民赵邦瑞等所选育而成。“何园红”“何园白”两个品种,出自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何应端家的“凝香园”。
“一棵牡丹从种苗到开花,需要经历萌芽、膨大、显蕾、翘蕾、立蕾,之后是小风铃、大风铃、圆桃、平桃、透色、初花、盛花等十余个阶段。”老花匠赵守崇向记者介绍道,“从立蕾到小风铃是牡丹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花匠对每一棵牡丹细心观察。虽然身子累,但整个过程让人很开心。”
正如赵守崇所感悟,花匠在培育花,花也在养育人。牡丹花在花匠眼里,是一种艺术品,也是精神之寄托。
在光绪年间编纂的《菏泽县志》中,记载了一个明末的曹州人——李桂芳。他“少负奇气,为府学生,贡礼部”。等他到了帝都,见时事日非,归乡辟地种牡丹等六种花,自称“六花主人”。年九十余,望若神仙,里中咸敬异之。他尝题其室曰:“一世乡人,读书觅士论千古;五朝逸士,种竹栽花阅白春。”
90余岁的花匠,在曹州不乏其人。道光年间,赵氏园的主人赵玉田继承祖业,精心培育牡丹。赵玉田从十几岁就开始种牡丹,直到成为白发苍苍的老者也不舍罢手。经过他那双妙手,著名的“天香独步”“种生红”“种生花”“骊珠”等牡丹优良品种,都得到发扬光大。
当时曹州府主考官马邦举,非常喜爱牡丹,每逢春暖花开,都要来赵玉田处欣赏牡丹。赵玉田当时已近90高龄,却依旧致力于园艺事业,精神不衰,令马邦举非常钦佩。马邦举有意赏赐,均被赵玉田推辞。
多年之后,马邦举故地重游,忘年老友赵玉田已去世七年。马邦举在《桑篱园牡丹谱跋》中赞扬赵玉田:“见玉田先生萧萧白发,隐于园间,为农为圃之业,乃人生乐事也。”
不慕名利、不计得失,唯好数十年如一日钻研牡丹技艺,恰是菏泽匠人们最为突出的品质。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