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行政审批大厅里,注册窗口在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相继落地后秩序井然。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工商登记取消344项前置审批,企业登记时间从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个体工商户办营业执照从7个工作日缩短至3分钟立等可取,企业办事有6大事项实现“零跑腿”、12个事项“最多跑一次”,涉企登记注册实现“二十证合一”……2014年,青岛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商事制度改革,至今3年间,青岛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住所申报承诺制”等多项举措均属“全省率先”“全国首创”,今年4月份,青岛因商事制度改革被国务院点名表扬。
■简政放权
344项前置审批被“一笔勾销” “我们公司经历了两次注册,一次在商事制度改革前,一次在改革后,太有感触了。”青岛航天海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长鹏介绍,公司2013年成立时,为了办营业执照,要上交房屋证明、房屋租赁合同、房主身份证明、验资报告、公司章程等各种材料,“挨个部门跑,不跑个十趟八趟的根本办不下来。”2016年7月份,该公司搬迁到市南区,而这次注册让负责办理具体事务的职员谭先生难以置信,“什么材料都不用准备,就交一个住所承诺书,只到市南区注册审批大厅的工商注册窗口跑了一趟,当场就领到营业执照了。”
“商事制度改革的一大核心,就是简政放权。”干了十几年工商注册工作的市南区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局注册审批科科长马骏回忆,2014年青岛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一大批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青岛大胆尝试“先照后证”,在全省率先出台“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取消卫生许可证、娱乐许可证等344项前置行政审批,取消比例达到90.3%,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打破了市场主体准入的玻璃门,解决了创业前期筹备的“无照难”问题,为创业者赢得了“起跑时间”。
企业住所登记制度改革中,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岛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取消同一地址只能办一个营业执照的限制,允许企业“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修订出台了“商事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办法”,在全国首创企业住所申报承诺制,企业在取得住所合法使用权的基础上,签署经营住所承诺书即可办理工商登记,实现一张办公桌即可创办一个企业,让创业者不再为场地发愁。
■激活市场
市场主体井喷产业结构升级 门槛低了,跑腿少了,当老板不是梦了。对于岛城市民来说,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办事变得既省时又省腿。
今年3月份,青岛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提出了19项企业办事“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最多查一次”服务举措,简称“三个一次”。同时,在全新升级改版的“青岛工商”微信号中添加了企业名称登记、个体工商户年报等全省首创、全国领先的功能,实行“就近办、简约办、快速办、网上办、零见面”,为群众和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
市南区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局注册审批科科长马骏介绍,今年3月30日,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改革实施,取消了个体工商户登记前事先准备、填写材料、表格等环节,申请人只需携带身份证到登记窗口现场申报名称、经营范围、承诺经营住所,手续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就可以实现当场申请、当场发照、立等可取,最快只需3分钟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据测算,这种“简易模式”可将登记时限压缩70%以上,惠及全市64.5万个体工商户。
青岛的商事制度改革,不仅获得企业、群众“点赞”,也受到了国务院的点名表扬。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青岛市被点名表扬,被表扬原因是“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再次印证了青岛市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一出,市场一下子井喷了。”马骏回忆称,2014年市南区新注册市场主体爆增160%,2015年比2014年增长80%左右,2016年增长20%左右,而2017年上半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主体增速为26%。“登记条件降低了,群众提交的材料少了,工商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大大减小,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也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马骏表示。
全市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青岛市市场主体历史性突破百万户,较2012年底增长103.81%,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七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四。截至2017年8月,青岛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1.51万户,同比增长10.82%。2017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将增长15%,达到115万户,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达到1250户;全市新增“四上”企业8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600家,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5家。
■简政不减责
信用“金箍”让市场“活而不乱” “门槛这么低,手续这么简单,市场不会乱套吗?”有人提出担忧。对此,工商部门表示,简政不是减责,放权不能放任,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管结合”,既要“宽进”,也要“严管”,而“严管”的核心就是“信用监管”。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制度,建成了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服务平台,为每家企业建立信用档案。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面向社会公示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562.06万条,方便群众随时查询。与此同时,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青岛市工商局先后与人民银行、国地税等6个部门签署了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使“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成为社会管理的常态。
进入9月份,青岛市“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平台正式启用,平台将全市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26520名检查人员全部纳入,并在国内首创了执法人员“业务职能标签体系”。“双随机”监管每年按照3%的比例抽取检查对象,检查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减少权力寻租、减轻企业负担。
而在不远的未来,依托大数据技术,青岛还将实现信息化的信用监管,不断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守信的机制,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特写】 “互联网+政务” 实现办证“零见面” 9月2日上午,市民丁先生来到市南区市场监管局设在行政审批大厅的登记窗口,没排队,直接办理了业务。这可不是“加塞儿”,也不是“开后门”,而是他在市南区行政审批大厅的微信上使用了取号办证功能。市南区微信取号受理模式自2016年11月正式推出,截至今年9月1日,已有8000余人(次)通过微信取号成功办理了登记审批业务。下一步,市南区市场监管局将通过推行“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推行电子营业执照,营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
亲历者说 守护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企业级服务机构,日常为企业提供财会类服务、资金合理规划、资金通道建设、互联网品牌推广、高端海外资产配置规划、法律咨询服务、24小时私人秘书助理等服务,对商事制度改革的各条举措都深深受益。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商事制度改革大幅降低了开办企业的“资本门槛”,取消了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及外资公司在注册时关于资本额度的限制,允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注册资本总额,允许股东自主约定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比例和出资期限,允许股东自主约定货币出资比例以及非货币出资价值,允许股东按照章程约定认缴出资额。“缓解了创业资金筹集压力,解决了经营资格限制问题,降低了创业成本。这给了各行各业年轻人更多的机会,让改革前无法获得许可的大量企业得以注册成功。”该负责人表示。
此外,改革还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允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注册资本总额,取消凭验资报告办理登记限制,允许股东按照章程约定认缴出资额等等。根据“守护者”的统计,自改革落地以来,公司承接的工商注册的人数大幅增加,而工商注册方面的大幅简化,让企业主腾出更多精力放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从我们公司的业务受理能感受到,现今的企业客户对低人力成本、高效率的企业一站式全面服务需求很大。”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