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直通车开通30年 接力服务1600名盲童

2017-10-16 08:38   来源: 半岛网-半岛客户端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小伟 通讯员 李男

  10月15是国际盲人日,本应是成为重点照顾对象的盲校学生却来到了交运集团青岛长途汽车站,免费为这里的站务人员以及司机提供按摩治疗,用以感谢30年来车站对盲生们的帮助。20世纪80年代,为了帮助外地在青就读的盲校学生乘车返乡,青岛长途汽车站迎门服务班特意开设了“爱心直通车”,免费将盲生们从学校接到车站再送上车。30年来,长途站迎门服务班换了六任班长,盲校的老师们也有的已经退休,可是爱心接力却没有停下,已经接力服务1600名盲童。

  



  一句话促成直通车开通

  上世纪80年代, 当时26岁的苏学芬从即墨汽车站调到了青岛长途汽车站,成为了一名迎门服务员。每逢节假日她总会发现有两三名年轻的女子带着数量不等,多则4、5名少则2、3名孩子到长途站乘车。她了解到,那些孩子都是盲校的学生,因为出行不方便,必须老师亲自送到车站。对此,车站也一直照顾有加,免费帮助订票和送票。工作一年后,苏学芬由于工作出色成为迎门班班长,全面负责起了对盲校的订票、送票工作。

  一次苏学芬与盲校的老师交谈得知,青岛市盲校除了本地招生外,一半以上的生源都是省内其他地市的寄宿生,其中大多数孩子的父母也是盲人或者弱视,假期根本不可能来青接孩子回家。每次送盲生到车站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老师来说压力很大。当时,公交线路并没有现在这么多,想要到长途站就要“倒车”,回家的盲生又多,每次一名老师带着4、5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既辛苦,在安全性上也有很大隐患。“要是有能直达车站的车就好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师随口的一句话却让苏学芬记在了心里,回去后她便将为盲校学生开一部爱心直通车的想法汇报给了车站的领导。由于当时车站内部非营运车辆有限,办公用车更是几乎没有,车站便将当时用于接送员工上班的一部面包车抽调出来,专门接送盲生。

  



  六任班长接力运送盲生1600余名

  到了学生回家的日子,爱心直通车一大早就会到学校,苏学芬与迎门班的工作人员将老师、学生和行李从校门直接送到车站,然后再将盲生送上不同线路的客车。以往因为学校到车站这4.5公里的路程,不少学生都不敢多带行李回家,唯恐东西太多给送自己回家的老师添麻烦,而老师也为了安全考虑每次极限只能送4、5名学生到车站,整个过程也要持续一周多的时间。爱心直通车出现后,放假回家对于盲生和老师来说真正成为了一件轻松的事。

  随着接送的次数越来越多,盲校的老师对于爱心直通车也更加放心,于是便不再亲自跟车而是全权交给了苏学芬,“苏阿姨”也成了盲校学生最熟悉的一个名字。后来随着盲校招生的增多,每年回家的盲生从最初了20多人增长到40、50多人,截至2005年苏学芬调整为营销处处长、第三任迎门班班长袁安菊接任迎门班班长时,爱心直通车已经开通了19年,共计接送盲生800多人次。此后的10年间,迎门服务班班长又经历了李立平、李娟、金凤、陈美佳,班组成员换了好几拨,盲校的老师有的甚至已经退休,但是“老传统”始终没丢下,青岛市盲校成为了青岛长途汽车站帮扶的重点对象并成为共建单位,如今已经有1600多名盲校学生成为了爱心直通车的乘客。

  



  爱心直通车坚持不停运

  随着交通的越来越发达,公交线路增多,出租车更是普遍,甚至不少家长还开车来接孩子,爱心直通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迎门服务班的现任班长陈美佳讲了一个故事:2011年还是站务员的她负责起了盲校一对姓杨的姐弟的接送,包括联系家长接站。两年里每次回家都是这样,这让姐弟俩异常感动。直到两人毕业要回老家最后一次乘坐爱心直通车时,姐弟俩希望能够用手摸一下陈美佳的脸,以便永远记住这个看不清楚但是接送了自己两年的大姐姐。后来,陈美佳还经常收到姐弟俩托人寄来的家乡特产以及发来的祝福短信。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也正是因为孩子和家长的感情,迎门班的工作人员坚定了决心,只要有一个孩子需要爱心直通车就不会停驶。

  如果说帮助校内的盲生已经成为迎门班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对于已经离开盲校走上社会的盲生的帮扶则是一种“加班”。已是一名按摩师的张晓斌,曾经是盲校的一名学生,学生时代时每次放假都会乘坐车站的“爱心直通车”到达车站,这一坐就是3年。毕业后,他来到一家盲人按摩院工作,因为家住平度距离近,经常往来两地。迎门班的李秀便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每次晓斌回家之前都会提前帮他订好车票,然后到其租住的房子将其亲自接到车站。时间一长,晓斌便直接称呼李秀为姐姐,时不时的还会从平度捎各种特产回来送给李秀。

   [编辑: 焦琳]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爱心直通车 盲童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