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火红的辣椒让两地百姓的日子更红火(图)

2017-10-18 06:3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侯玉杰展示从全国各地收集回来的品种试种样品。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刘笑笑

  每天5:00~8:00,全世界辣椒商的目光都紧盯着胶州于家村,这里是全球品种最齐全的辣椒散货交易市场,买家和卖家在讨价还价后最终尘埃落定的价格,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全世界,“指挥着”不同地方的辣椒交易。

  于家村影响全球辣椒价格的“霸气”源自其辣椒产业发展的实力。金秋10月,也是辣椒大批量上市的时间,胶州人在新疆种植的数十万亩辣椒此时一片火红;而在胶州,辣椒被加工成各种制品,并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在胶州,辣椒产业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育种和加工在这里,而种植在外地,这种抓住两头的发展模式是胶州辣椒产业不断“进化”的产物,它不仅为胶州带来上百亿规模的产业,还带动了辣椒种植地区百姓的脱贫致富,一举两得。10月17日扶贫日当天,半岛都市报系列融媒体报道“喜迎十九大·金秋行”记者来到正如辣椒的颜色一样红红火火的胶州于家村。

  ■育种

  2000多种辣椒种子


  在胶州都能找得到

  胶州的辣椒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席之地,但要想在胶州找到火红一片的辣椒地还真是一件难事。青岛三禾农产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辣椒或许是最多的了,当然它不是为了拿来直接吃或直接加工的,而是用来培育种子的。在这里,2000多个辣椒品种的种质资源被保存并用于杂交育种之中,应该说这间不起眼的公司足以影响辣椒产业的品质提升。

  高级农艺师侯玉杰带领记者在他们的育种基地看了看。辣椒的杂交育种,就是用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获得新的种子,而一个品种的选育往往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这里有23个拱棚、6个温室大棚,虽然面积很大,但还是要精打细算地使用:一个大棚里种着好几十种杂交辣椒,甚至有的辣椒一株上面每个辣椒的“父亲”都不一样,这一点从标识不同样本的标牌就可以看出。而为了缩短育种时间,生长了一年的辣椒会被移栽到温室大棚里再生长一季,这样育种时间就缩短了一半。“现在我们正式推向市场的辣椒品种有16个,全国辣椒育种市场占有率是20%,年产值1500万元左右。以前没有进行市场开发,只是闷头做杂交育种,这两年开始市场开发,预计将来会达到6000万~7000万元的产业规模。”

  侯玉杰说,自己以前在胶州市农业局工作过,主要负责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其中就包括辣椒种植。“当时胶州是国内几个主要的辣椒出口和种植基地,2000年以前种植面积最多在15万亩,甚至带动了胶州周边包括诸城、高密的辣椒种植,总面积达到50万亩。”当时在胶州形成了依托青岛港的物流、外贸优势主要面向韩国出口的辣椒种植加工集散地。

  “当时种植的主要是常规种子,农民自己留种,但随着病虫害等问题增多,产量和效益不断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技术的很焦急,没有好的品种肯定不会有好的发展,就开始做辣椒育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侯玉杰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在当地辣椒品种退化的时候,韩国杂交品种进入中国,跟常规种子相比产量、抗病性、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并在三五年时间基本占领了国内干辣椒市场。针对这种情况侯玉杰跟同事加入到研发适合国情的杂交品种中来,休息时间基本上放在了这个上面,后来退居二线后更是加入到育种企业中做技术指导。经过七八年时间,该公司研发出“红龙13”这一全新品种,“这是一个适合中国当地生产、抗病性好、产品品质好的品种,经过在新疆、内蒙古试种,获得了辣椒主产地的认可。”那一年是2008年,随后,这一品种迅速占领了国内干辣椒的种植地区,成为全国标杆品种。

  色价是衡量干辣椒品质的一种重要指标,当时红龙13将辣椒的色价提高了50%。“加工干辣椒色价是第一要素,无论是进行食品加工还是提取红色素。辣椒收购都要检测色价,并按色价定价。比如一个色价每公斤的价格是1.15元,红龙13能达到15~16个色价,也就是一公斤价格是18元左右,而如果收来的辣椒色价是10,价格则降到每公斤11.5元,也就是一公斤辣椒的价格就相差了六七块钱。”并且红龙13在新疆一般半个月就可以晾晒成功,远胜于此前的品种。

  而侯玉杰和他的同事并不满足于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色价、高辣度的专用品种研发,现在研发出28个色价的辣椒品种“红源10号”,也就是说产值又提升了近一倍。“现在好多企业找我们定制品种。我们育种材料丰富,就跟零件组装一样,按照预估的目标进行培育,往往能够获得理想的品种。”应该说,辣椒育种的掌握让胶州辣椒产业“含金量”得到提升。

  ■种植

  小小辣椒帮助

  新疆种植户脱贫


  胶州有了自己的种子,就广泛撒到全国各地,撒到适合它生长的地方去,收获了火红的辣椒再运到胶州来。这已经成为胶州辣椒产业的一大特色,不仅提升了本地产业品位,还帮助辣椒种植地区脱贫致富。

  种植辣椒“一年提收入,两年就脱贫”。这是如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巴西玉吉买村村民普遍认同的观点。自从今年村里种了50亩由青岛企业提供种子的甜辣椒,村里人均收入涨了1800元,大家都盖了新房。 

  该村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对此更是赞不绝口,今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人代会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时任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固拉哈玛乡副乡长的全国人大代表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向总书记汇报了青岛人与他结对帮扶等情况,得到总书记的称赞。他还带着家人来到胶州,感谢这些为家乡带去幸福生活的人们。

  此后,买买提明转任策勒县机关事务中心副主任,但他一直在积极推动胶州与策勒县的扶贫协作。

  今年5月15日,胶州市政府与新疆策勒县政府在胶州签署协议,双方正式建立扶贫协作关系,买买提明在现场见证了签约。根据协议,胶州将发挥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集散地优势及先进的种植经验和加工技术,在色素辣椒种植、加工、收购、销售等领域与策勒县建立紧密型的产销对接关系,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策勒县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在2020年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小小的辣椒让当地人看到了希望,朝着目标往前奔。据了解,这几年策勒县的主要农作物红枣、核桃等收购价不比往年。就在当地农民犯愁时,青岛人带着甜辣椒来了。如今,青岛甜辣椒已在策勒县种植2000亩。明年春天,策勒县将把青岛甜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这是策勒县第一次进行大面积辣椒推广的试种。按照规划,以后该县县里的棉花地都将改种青岛甜辣椒,面积将达到10万亩。

  如今,胶州市在全国各地从事辣椒行业的共有2000多人,其中1000多人在新疆地区打拼。在新疆,有三四十万亩的辣椒是胶州人示范种植的,这也带动了周边七八十万亩的辣椒种植产业。在新疆的很多地方,以前大面积种植的棉花改成了辣椒,从以前的一片白,到现在的一片火红,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钱像小河流水一样哗哗地流到农民的腰包。”青岛市辣椒产业商会、胶州市辣椒产业协会会长王勇这样形容辣椒对当地的影响。他说,胶州人刚开始到新疆种植辣椒,纯朴的当地人不了解,“他们说,‘我们种苞米你们不要我们可以给羊吃,但是种辣椒你们不要给羊吃我们的羊不得辣死了。’”而后来通过示范种植、跟当地政府合作推进等方式,慢慢让当地人接受并因此发家致富,“到当地收购辣椒都要现金,这么多胶州客商去得带去多少现金。”据统计今年一年就在新疆收购了40多亿元的辣椒,当地很多人因此脱贫致富,见到胶州人去会跟过节一样拿出家里所有好吃的。

  ■交易

  全球辣椒交易价格

  于家村“说了算”


  现在正是辣椒收获的季节,胶州人也将在全国生长的辣椒源源不断地运回家乡,或加工成辣椒粉运往欧洲、加工成辣椒酱运往日韩等,或精加工提炼色素等原料,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庞大的产业集聚。“胶州辣椒产业不是一个企业能做到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青岛市辣椒产业商会、胶州市辣椒产业协会的当家人,王勇说,“干得时间长了对辣椒有感情了。辣椒成就了我,我很感激,也要为辣椒做点事情。希望让全世界都知道胶州的辣椒产业。”王勇给记者介绍了胶州辣椒产业如何一步步“进化”到如今的规模。他说,一开始胶州种辣椒也是从韩国引进的,因为这里交通方便,并且气候适宜。后来本地人开始收辣椒卖给韩国人,再后来发展到初加工、深加工。

  于家村的辣椒市场也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市场化的结果。但是这里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辣椒交易的“晴雨表”。每天早上5:00-8:00是这个市场最繁忙的时间,百余种辣椒品种在这里交易,买卖双方会根据价格进行博弈,卖方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最终确定一个价格。之后这个价格将从于家村这个地方迅速传遍全球,进而影响着那里的辣椒交易。

  目前胶州有2000多人从事辣椒产业,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胶州出口辣椒的大型企业有10多家,所有的辣椒企业有358家,而加入到辣椒协会的有228家,从青岛口岸出口的辣椒占全世界辣椒出口的70%。

  协会从2010年成立,在促进胶州辣椒产业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在致力于减少同一门类的辣椒商户恶性竞争,鼓励大家抱团发展,寻求更大的利益。例如,该协会建起环球辣椒网,搜罗全球信息,让会员真正享受信息化的服务。而让王勇和同行有危机感的是,以前以前80%的朝天椒交易都在于家村进行,而现在已经转移到济宁金乡。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含金量。为此该协会规划打造新型国际辣椒产业园,打造从仓储、物流到研发一体化的多功能产业园。目前初步设计占地1500亩,分三期建成。一期位于胶莱镇,目前基本定型。它也将承载于家村的交易功能,让所有的辣椒商家在这里都能找到原材料,形成一个买卖的交流平台。”目前胶州辣椒产业产值是120亿元,未来将超过200亿元。我们要把所有的会员企业纳入产业园内,借助‘一带一路’抱团发展,走共同致富之路。”王勇认为,蛋糕要分着吃,而不是抢着吃,协会的目的就是秩序维护,启发发展方向,让胶州辣椒产业更强,让更多的人因为辣椒受益。

  

辣椒育种大棚。



  

工作人员在耙晒辣椒。



  钱像小河流水一样哗哗地流到农民的腰包。”青岛市辣椒产业商会、胶州市辣椒产业协会会长王勇这样形容辣椒对当地的影响。他说,胶州人刚开始到新疆种植辣椒,纯朴的当地人不了解,“他们说,‘我们种苞米你们不要我们可以给羊吃,但是种辣椒你们不要给羊吃我们的羊不得辣死了。’”而后来通过示范种植、跟当地政府合作推进等方式,慢慢让当地人接受并因此发家致富,“到当地收购辣椒都要现金,这么多胶州客商去得带去多少现金。”据统计今年一年就在新疆收购了40多亿元的辣椒,当地很多人因此脱贫致富,见到胶州人去会跟过节一样拿出家里所有好吃的。

  ■交易

  全球辣椒交易价格

  于家村“说了算”


  现在正是辣椒收获的季节,胶州人也将在全国生长的辣椒源源不断地运回家乡,或加工成辣椒粉运往欧洲、加工成辣椒酱运往日韩等,或精加工提炼色素等原料,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庞大的产业集聚。“胶州辣椒产业不是一个企业能做到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青岛市辣椒产业商会、胶州市辣椒产业协会的当家人,王勇说,“干得时间长了对辣椒有感情了。辣椒成就了我,我很感激,也要为辣椒做点事情。希望让全世界都知道胶州的辣椒产业。”王勇给记者介绍了胶州辣椒产业如何一步步“进化”到如今的规模。他说,一开始胶州种辣椒也是从韩国引进的,因为这里交通方便,并且气候适宜。后来本地人开始收辣椒卖给韩国人,再后来发展到初加工、深加工。

  于家村的辣椒市场也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市场化的结果。但是这里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辣椒交易的“晴雨表”。每天早上5:00~8:00是这个市场最繁忙的时间,百余种辣椒品种在这里交易,买卖双方会根据价格进行博弈,卖方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最终确定一个价格。之后这个价格将从于家村这个地方迅速传遍全球,进而影响着那里的辣椒交易。

  目前胶州有2000多人从事辣椒产业,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胶州出口辣椒的大型企业有十多家,所有的辣椒企业有358家,而加入到辣椒协会的有228家,从青岛口岸出口的辣椒占全世界辣椒出口的70%。

  协会从2010年成立,在促进胶州辣椒产业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在致力于减少同一门类的辣椒商户恶性竞争,鼓励大家抱团发展,寻求更大的利益。例如,该协会建起环球辣椒网,搜罗全球信息,让会员真正享受信息化的服务。而让王勇和同行有危机感的是,以前80%的朝天椒交易都在于家村进行,而现在已经转移到济宁金乡。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含金量。为此该协会规划打造新型国际辣椒产业园,打造从仓储、物流到研发一体化的多功能产业园。目前初步设计占地1500亩,分三期建成。一期位于胶莱镇,目前基本定型。它也将承载于家村的交易功能,让所有的辣椒商家在这里都能找到原材料,形成一个买卖的交流平台。“目前胶州辣椒产业年产值是120亿元,未来将超过200亿元。我们要把所有的会员企业纳入产业园内,借助‘一带一路’抱团发展,走共同致富之路。”王勇认为,蛋糕要分着吃,而不是抢着吃,协会的目的就是秩序维护,启发发展方向,让胶州辣椒产业更强,让更多的人因为辣椒受益。

  ■记者手记 小康路上, 不让一家贫困户掉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自古以来百姓最纯朴的美好愿望。小康是中国人延续数千年的梦想。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青岛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和重要发展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辣椒扶贫”是青岛扶贫协作依托自身优势走出去的一大成功案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让更多的人行走在小康路上。

  应该说,青岛的精准扶贫工作给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16年,市定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全部脱贫,51个省定贫困村和79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摘帽退出。今年底,剩余的149个省定贫困村和231个市定薄弱村确保全部脱贫摘帽。

  青岛市通过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确保在奔小康的进程中,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西海岸新区依托贫困薄弱村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项目,设立2000万元“种养加”特色产业扶持基金,实施贫困户产业发展“量体裁衣”“订单式”扶贫,在7个镇实施“资产收益型”项目、在46个村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在20个村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为实现镇村户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岛市把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作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有效措施,按照“一镇一规、一村多策、一户一案”扶贫规划,编制实施扶贫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帮扶方案,探索多元化、套餐式的扶贫路径。市财政对200个省定贫困村每村每年安排资金40万元,对310个经济薄弱村每村每年安排资金30万元。对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发展需要的贫困户每年安排5000元用于生产发展。去年,共安排省定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产业项目451个,目前已全部完工,年收益达1700万元。今年,共实施215个项目。

  此外,为使贫困户和贫困村有能力发展产业和项目,岛城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制定实施了《青岛市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全市金融系统累计为贫困户发放个人贷款1473.3万元。市农行、市农商行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达29亿元,用于支持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及产业带动。积极落实小额信贷政策,制定《小额扶贫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管理办法》。各区市共设立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保障金2300万元。

  青岛市积极推进农村扶贫与低保有效衔接,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1.6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兜底。青岛市还加大困难群众医疗养老保障力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及个人缴纳的居民医疗保险费由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对贫困人口的大病保险起付线减半,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提高5%,对贫困人口大额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在全市构建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多层次的医保养老保障体系。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青岛这座大爱之城正在凭借自身优势让更多的人听到幸福来敲门。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胶州 辣椒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