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办起生态园 山里人端起绿色"金饭碗"

2017-10-22 09:3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曾经万亩荒山,如今已披上“绿装”。



  

刘祥经常站在楼顶,眺望他承包的山林。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小伟

  当年为“逃离”大山入伍,刘祥怎么也没想到,退伍十多年后的他又回到了大山的怀抱,还费尽心血栽种数十万株树木、办起生态园,吃上了“大山”的饭。同样,老石匠段京书也没有想到,放下锤子后自己变成了上班族,在生态园里过上了不缺钱的好日子。刘祥和段京书都是崂山南九水居民,现在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员工,尝到“靠山吃山”甜头的两个人,给记者念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确实不假。”

  开发荒山让他“名利双收”

  南九水土生土长的刘祥,走上了“靠山吃山”的道路,这缘起于16年前他的一次“冲动”。

  “我对小时候种地的情形印象深刻,山体陡峭,不要说用机械种庄稼,连独轮车都上不去。”刘祥看到,家家户户就在大山里见缝插针般劳作,全凭人力非常艰辛,收成却很少。那时候,他的愿望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离开大山,后来他有了这样的机会,入伍从军。

  1999年,当时35岁的刘祥从部队复员已有10年时间,这期间他成为了拥有几百万资产的企业家。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奇异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渐渐成型:因不少村庄形成集开采、加工、运输为一体的采石产业链,无节制地采石开发和村民固有的砍伐山林的习惯,使得一些山体遭到破坏,不少山头地表渐渐裸露,水土流失愈发严重,于是萌发了回乡“治荒”的念头。

  刘祥不顾家人的反对,2001年开始承包荒山栽种各种树木,到2005年,他已经整合了大石村等4个社区的万亩荒山,成立了崂山九水生态园。然而刘祥很快就体会到,“荒山投资是个无底洞”,光是简单整修一条毫不起眼的道路,就可能花上一大笔钱。很快刘祥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债,不得已又做起老本行,靠承包工程赚钱,然后收入再投入到大山里。

  2014年时,刘祥曾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他在万亩荒山上投入的资金多达八千多万元,三年过去了这个数字又增长了不少。当然,这些钱并没有白花,他带领育林队种下女贞、柏树、银杏等生态林木和日本甜柿、核桃、板栗、樱桃等经济林木60余万棵,山林面貌为之一变,无论哪里来的客人,看到这样的景色都会竖起大拇指。

  “以前承包荒山,没有想得太远。”刘祥说,这些年里,他也从治荒上收获很多。“我现在可以说因为治荒而‘名利双收’,这才体会到,绿水青山的确是金山银山。”刘祥多次获得政府嘉奖,取得很多荣誉:青岛生态环保先锋、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山东省十佳杰出青年、青岛市文明市民、连任崂山区人大代表等等。而崂山九水生态园目前一年收益能达到300万元,因园区尚未完全开放,等到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完善后,收入肯定会高得多。

  “我家不缺钱,6口人有4辆车”

  刘祥进山创业,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段京书就是其中之一。平日里,在山上的段京书都会背着手,在一棵棵果树间慢慢走过,查看是否有需要处理的树木。“现在的活轻快多了,比当石匠的时候挣得多、吃得好,日子很舒服。”他揉搓着一双粗糙强壮的大手,笑得拘谨又满足。

  目前,他是崂山九水生态园的一名员工,职务类似于“生产队长”,负责养护山上种植的樱桃、杏树、桃树、蓝莓、苹果等果树。因为懂电路,他还要做一些水电技术活。

  “我一个月的固定工资是3000多块,公司每天管3顿饭,逢年过节还有福利。”段京书说,加上一个月的退休金1000多元,算下来一个人的年收入就在5万元左右。他家里还有1亩多地,还种着40棵樱桃树和十几棵杏树,每年卖果子也能收入近万元。

  段京书今年62岁,在这么一个年龄,还能有这样的一份收入,他非常满意。“我家不缺钱,总共6口人,有4辆汽车!”他带着自豪感地笑了起来,儿子、儿媳都有各自代步的轿车,儿子还有两部跑运输的货车。家庭条件不错,不用老伴挣钱,她在家忙忙家务、带带孩子。

  做石匠的时候,段京书没想到,放下锤子后成了一名上班族。两者比较,让他感慨良多。

  段京书从20来岁开始打石头,那个年代,崂山石匠名气很大,技术高超又吃苦能干,口碑极佳。段京书干起活来毫不惜力,挥舞30多斤的大锤,将石头打造成买主要求的式样,这份工作劳累不说,也带着一定的危险性,段京书一直是小伤不断。不过,他也不能天天上山打石头,遇到下雨天干不了活,或者天气好却没有买主,因此,收入并不稳定。

  假如一直做石匠会怎么样?回过头来想想,段京书觉得庆幸,在干了20多年石匠后及时顺利“转型”,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他看来,石匠毕竟不能一直干下去,随着年龄增长,打石头会越来越吃力,老了就干不了了。此外,有不少老石匠天天与粉尘打交道,后来患上尘肺病,这个风险也很大。

  最让段京书高兴的是,虽然上了年纪,还能在家门口解决工作问题,“以前都是上山打石头,现在上山养护,都是‘靠山吃山’,现在这个活明显更长久,更有前途。”

  “社区小青年找媳妇容易多了”

  在九水生态园里有一栋3层小楼,刘祥最喜欢站在楼顶,眺望他花费了无数心血的这片山林。他算了下时间,估计再过上半个多月,山里景色会更美:不少树叶渐渐变成黄色、红色,旁边是大石村水库,水光掩映下的大山正是一片壮美景象。

  平时,进山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少驴友也来到这里,从这里展开崂山的探索发现之旅。还有不少科研机构相中了这里,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2015年6月成立并落户在崂山九水生态园,成为山东水彩画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开启了青岛水彩发展的新篇章。

  进山的市民、游客日渐增多,也给原本闭塞的山庄带来了很多商机。

  按照刘祥最初的打算,承包了荒山做成苗圃、种植果树,销售树苗,果树结了果实运到山外销售。到如今,发展态势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每年从樱桃花开的时候,就不断有私家车开进来,樱桃成熟的时候,进山的车排成大长队,路都堵住了。”刘祥的这一说法,得到了段京书的回应,他家中栽种的果树,都等着顾客上门,不用自己采摘,也不用运出去售卖,省了很多力气。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社区里的小青年找媳妇容易多了!”刘祥说,以前交通闭塞,山区发展滞后,年轻男女找对象基本“自产自销”。如今这不再是一个难题了,小年轻都能够挑挑拣拣,城里的姑娘也不会排斥住在大山边。

  南九水的大石村社区书记段存恩说,因为环境优美,社区的房子也很受外来者青睐,不少人前来租房甚至购买居住。

  这些变化刘祥都看在眼里,他的心情与他人都有所不同。开始封山育林的时候,不少居民对他的做法很有意见,认为刘祥阻挡了他们进山砍柴。后来,随着山水变美,这些居民越来越理解,变得跟他一样,主动保护山林和水体。

  “我深有体会,养护山林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刘祥说,好在他有坚强的后盾,自从上山后,政府总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帮助他渡过难关。比如,政府提供无偿的无毒农药,减轻了负担,也避免了出现相关问题。而在政策延续方面,刘祥说,16年来他体会到这是进山开创事业的定心丸,支持他一直走下去。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退伍军人 生态园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