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专家走下讲台后闲不住 要把课程搬上网

2017-10-29 09:1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扎根西北32年,从事生物科学考察和鱼类研究工作,如今已经80岁,依然闲不下来,痴迷于鱼类研究工作的武云飞想把自己毕生所学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走下讲台后,他又准备将讲课地点搬到网上,进行网上授课,普及海洋生物知识;来自临沂的环卫老夫妻,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是他们仍坚持在一线,他们觉着,环卫工是一份不错的职业,只要能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他们都是平凡的老人,但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展现出了老年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范。

  

武云飞外出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空闲的时候就编写网络课程的课件。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上世纪60年代,毕业后就从青岛去了千里之外的青海,从此扎根西北32年,从事生物科学考察和鱼类研究工作;调回青岛后,他在中国海洋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直至去年年底。如今,80岁的武云飞老人依然闲不下来,痴迷于鱼类的研究工作。他想把自己毕生所学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走下讲台后,他又准备将讲课地点搬到网上。

  走下讲台后要进行网络授课

  头发虽有些花白,但腰杆笔直,穿着笔挺的西装,身上背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这是10月26日下午记者见到武云飞时的样子,丝毫看不出他已年入八旬。在武云飞的电脑上,条理非常清楚地存储着一个个文件,都是他自己亲自编写整理的教案。在电脑包里,他还随身携带着一份纸质版教案,上面用铅笔修改得密密麻麻。什么是鱼?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世界上鱼类共有多少种?……这是武云飞正在准备的网络课程的课件内容。“最近准备给年轻人们进行网络授课,所以一直在准备课件,想既要讲得生动,活一点儿,让大家喜欢听,又想讲得系统一些,让学生们听了之后,都能完全掌握,并在工作中应用。”武云飞说。

  这是武云飞第一次接触网络授课,去年年底他结束在中国海洋大学的返聘后,因为讲课生动,深受学生喜欢,有机构邀请他继续授课,只不过是将讲课地点搬到了网上。习惯了站在讲台上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武云飞,对在网上讲课的形式并不适应,不过活到老,学到老,一生爱钻研的他欣然答应下来,并认真准备起教案。

  退休后仍天南海北科学考察

  武云飞1961年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系毕业后,到了千里之外的青海西宁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从此扎根西北,开始了生物科学考察和鱼类研究工作。32年时间,他常年在野外高原考察,采集鱼类标本2.8万余号、400余种,建立了以青藏高原鱼类为特色的标本室。1993年武云飞调回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3年退休后,武云飞返聘继续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这期间,武云飞开始编写《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海洋本草精选本》《中华海洋本草图鉴》三套书,这是海洋药物领域首部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特色的大型工具书。

  什么是海月水母?功效主治、用量用法、药材特征分别是什么?在武云飞编纂的《中华海洋本草》中,共有1470多种海洋动植物,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海洋药物应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这三部书用时10多年,直到去年年底才全部完成。为了收集标本图片,70多岁的武云飞仍到处考察,在他的电脑上,存着每一年到过的不同地方的考察照片,遍布全国各地。“中国沿海的海岛我几乎都去过了,从北方到南方,一直到南海岛屿。”

  出门随身带相机收集标本照片

  爱好钻研的武云飞,生活中也处处留心。为了收集鱼类标本照片,武云飞这些年来养成了出门随身携带照相机的习惯。即使是去农贸市场买菜,他也会背着相机,“看到新奇的海洋生物就拍下来,收集着,说不定以后就会用到。”在编纂《中华海洋本草》的时候,其中的灰星鲨皮等不少鱼类标本的照片,就是武云飞在赶大集的时候采集到的。

  武云飞钟爱鱼类、草本科学研究事业,一生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但如今年事已高,他还是无法停下学习研究的脚步,每天仍坚持读书学习。“总觉得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时间都不够用了。”武云飞说,他还有个想法,就是想将自己积累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老专家 武云飞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