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香说,别看亚腰葫芦小,但商机很大。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
眼下,正值深秋。在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后寨村村外的公路旁,一些村民却将自家种植的亚腰葫芦带到公路边摆成一行行、放成一堆堆,或进行了简易的加工出售,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最大亚腰葫芦的肚围70多厘米,最小肚围仅有6.5厘米,如成人中指般粗。鳌山卫“葫芦寨”的村民,不仅种出了极大的亚腰葫芦,还种出了最小的亚腰葫芦。
原本是一些农家自行种植之后当作玩件的亚腰葫芦,如今成了鳌山卫街道和崂山区一带农民的增收手段。
只要用心,农村处处有钱赚……记者在采访中,不时有农民感慨。
亚腰葫芦成“特产” “亚腰葫芦,亚腰葫芦……”在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后寨村,一名老人坐在村东的公路上,向路过的行人和车辆叫卖。
这名老人是77岁的张美莲。
“这个亚腰葫芦多少钱?”一名从烟台莱阳来即墨的男子,在张美莲老人的摊位前,拿着一个大亚腰葫芦询问。
“你想要,就35块钱吧,你看这个葫芦的品相好看。”张美莲老人对男子说。
最后,两个大葫芦一个小葫芦,70元成交。
过了二十分钟,一家出行的四口路过此地,车里的两个孩子看到葫芦,也要挑几个带走。最终,这家人花了80元,买了两个大葫芦和3个小葫芦。
亚腰葫芦形状长得可爱,像两个摞起来的球体,上小下大,中间有一个纤细的“蜂腰”,所以它的名字叫“亚腰葫芦”。亚腰葫芦是人们对腰很细的葫芦的一种叫法,它是葫芦大家族中的一员。
张美莲老人说,过了秋收,只要家中没事,她就会用小铁车推着自家种的葫芦到村东路边出售。
“少的时候一天卖个百八十元,多的时候能卖二三百元。”老人说,“我这么大年纪,干不了其他的,在家种个葫芦,给葫芦浇浇水施施肥,也算是个不错的收入了。”
在路上卖葫芦的,除了张美莲老人外,还有附近村庄的多名村民。
67岁的李兰香也是后寨村村民,她会将一些小型的品相极好的亚腰葫芦进行加工,在葫芦的顶部串上了一些珠子,在底部系上了红缨。
“这样的葫芦一个卖10元钱。”李兰香说,“有俩葫芦串在一起的,卖15到20元。”
“她现在可是村里种葫芦的大户。”旁边的张美莲老人风趣地说,“有时候她一天光卖葫芦就能赚三四百块钱。”
“村里种葫芦的不少,”李兰香说,“几十家呢,有些村民光种葫芦就能收入过万元。”
李兰香告诉记者,她并不是村里第一家种葫芦的,她在3年前开始尝试着种葫芦,3年来,葫芦给他们家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五六百个葫芦堆满院 “你让她带着,到她家里看看。”另一名在路边卖葫芦的村民告诉记者,“她家里的架子上挂满了葫芦,地上堆满了葫芦。”
走了10多分钟,李兰香和记者来到了她的家中,打开门锁敞开大门,记者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一个面积为五六十平方米的大院里满是葫芦,晾衣服的绳子上挂着葫芦、地上堆着葫芦,藤上还有没摘下的葫芦,门口的平屋上还有正在生长的葫芦,屋子里的筐里,也放满了葫芦。
“大的小的,得有五六百个吧。”李兰香说,如果这些葫芦卖得好的话,加上之前已经出售的那些葫芦,今年能收入1万多元。
尽管当下已经进入了深秋,但在李兰香的桃园里,一些桃树和篱笆上仍挂着还没有来得及摘的小葫芦。
李兰香说,3年前她看着村里的村民都在种葫芦,于是她向邻居要了一些种子,并在塑料薄膜下培养了葫芦苗子,之后她开始在墙角或者桃园的篱笆边上栽上了葫芦苗,到了秋收的季节,她就将这些葫芦娃娃们晒干了再带到村头的路边去卖,第一年就收入了2000多元。
从2016年开始,她开始在桃园里种植了多棵葫芦,这一年她和丈夫还种植了大亚腰葫芦。看着葫芦确实能赚钱,从今年开始,她将家中院子里的一块菜地也种上了葫芦,并在菜地的上面专门给葫芦搭上了架子。
“夏天,院子里的葫芦花飘香,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飞。”李兰香说,“秋天到了,一个个葫芦如电视动画片上的葫芦娃,在架子上分外好看。”
李兰香不仅种植了硕大的亚腰葫芦,还种植了极小的亚腰葫芦,最小葫芦的底座还不及一枚一元硬币大。
“还有人说这些大亚腰葫芦是‘葫芦爷爷’,小葫芦是‘葫芦孙子’。”李兰香边说边笑。
李兰香进屋拿了一个皮尺,记者用皮尺量了一下发现,一个大亚腰葫芦的肚围为71厘米,一个小亚腰葫芦的肚围仅有6.5厘米,有的甚至比成年人的中指还细。
在这个农家小院里,李兰香种植的葫芦共有七八种。
李兰香说,葫芦是天然的工艺品,除了这些天然的用途外,葫芦谐音是“护禄”和“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保人丁兴旺。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种葫芦在当地悄然流行 李兰香尽管是村里种葫芦的大户之一,但并非是最早种葫芦的。
“村里最早种植葫芦的是余世福老人。”李兰香说。
“余世福老人最早发现了这一商机。”村里另一名村民说。
在李兰香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余世福老人的家中。不巧,余世福老人不在家,但余世福老人的老伴在家中。
余世福老人的老伴告诉记者,早在七八年前,她的老伴就从外地的亲戚家弄回亚腰葫芦种子。
“当时就是种着玩,给家里的小孩子们玩。”老人说,有一年葫芦大丰收了,于是老伴就将刚摘下还没有晒干的亚腰葫芦带到路边去卖,发现城里的人很喜欢这个东西,“10块钱一个,被抢了”。
发现商机的余世福老人次年专门拿出一块地,在地里撒上土肥专门来种葫芦,并给葫芦搭建了棚子。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呵护,亚腰葫芦当年取得了大丰收,大亚腰葫芦一棵能结20个,一些小亚腰葫芦一棵甚至能结出五六十个,最多能结出七八十个。
老人将晒干的大亚腰葫芦带到路边销售,卖到了20多元一个,甚至有些品相极好的卖到了35元一个。“最多的一年卖了1万多元。”余世福的老伴说,“想不到原来农村孩子玩的这东西,城里人这么喜欢,还能赚钱。”这也渐渐成为他家庭收入的重要部分。
老人种亚腰葫芦赚钱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村民纷纷跑到老人家要了葫芦种,也在家里种起了葫芦。
“一家一年多收入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简直就是白得的。”村里另一名种植户告诉记者,亚腰葫芦这东西,在墙角地头甚至荒坡上就可以种植,村里到处是沟堰和山坡,只要刨个坑撒上两粒种子浇点水,就能长出钱来,“这样的好事谁都愿意干”。
近几年来,周边多个村也开始效仿,并在当地渐成一种产业。
在村北的鹤山路边上,其他村的几名村民正将亚腰葫芦和秋季的一些土特产拿到路边进行出售。“卖亚腰葫芦有时比卖桃子赚得还多。”一名村民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10来棵,已经卖了3000多元了。这个深秋,行驶在崂山区的滨海大道上,时不时见到被摆放成行销售的亚腰葫芦。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