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通讯员 任剑翔
中国海军新型驱护舰破浪前行,机务人员坚守战位,保障着直升机起降;在沿海的海军机场,每一条飞机跑道旁,机务人员精神抖擞,维护着待飞的战鹰……这些分布于舰艇、机场的海军航空机务保障人员,被誉为“海空擎鹰人”、“蓝天铺路石”,他们都来自于同一个母校——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11月1日,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迎来了67岁生日。据了解,建校67年来,该校培育了数万名优秀人才,机务部队95%以上的地勤官兵由校区培养,被誉为“中国海空擎鹰人的摇篮”。
1950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党委指示“成立学校,训练学员,培养干部,建立海空军”。决定组建海军第一和第二航空学校(一航校为飞行学校,二航校为地勤学校)。1950年11月1日,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的前身——“海军第一航空学校”(一航校)在青岛沧口机场成立(青岛校区现址),训练海军航空兵空勤和地勤人员。1952年6月,以海军航空学校第一批空、地勤毕业学员为骨干,组建了中国海军航空兵第一支战斗部队——海航第1师第1团,孕育了海军航空兵这一个军兵种的诞生,在1955年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该团70%的立功人员是该院毕业学员。鲜为人知的是,海军航空兵“天字第一号”学员姚雪森、“地字第一号”学员张毅民毕业于海军航空学校,分别担任一团团长、机械师。所以说是先有了海军航空学校,后才组建了海军航空兵部队,因此现在的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被誉为海军航空兵的“摇篮”。
建校67年来,海军航空学校一迁校址,三次分合,十易校名。1951年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一航校”、“二航校”合并,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1952年8月,海军航空学校分为两个航校,一航校迁至潍坊(原海军航空兵学院前身),二航校留在青岛沧口;1970年2月由青岛迁往山西太原;1974年2月有太原迁回青岛;1992年10月并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2017年7月成为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
作为海军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基地的青岛校区,建校67年来培育了数万名优秀人才,机务部队95%以上的地勤官兵由校区培养,被誉为“中国海空擎鹰人的摇篮”。伴随着海军战略转型以及军队院校、军事教育多次调整改革,该校始终牢记新时代强军目标,立足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人才,坚持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大力实施办学转型工程,强势推进特色任职教育“实战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任职教育改革走在全军院校前列。特别是围绕航母舰载机、无人机等新质战斗力建设,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为机关提供决策支撑、为部队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的质量效益。先后承担和参与南极首次建站、神舟飞天实验、奥运安保、亚丁湾护航、海军战略工程建设等重大任务220余次,成为海军航空兵部队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该校区官兵决心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担负起新时代使命重任,不断提高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和服务部队能力,努力培养出更好更多新型高素质航空装备保障人才!
[编辑: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