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镇 马头镇总面积85.4平方公里,辖67个行政村,总人口8.4万人,其中回族居民3821人,是全县最大的回汉族聚居区。于2013年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古时是水埠重镇,依托沂河,商贾云集,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如今,开发古镇历史文化,促进旅游经济,让千年古镇的马头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福满农家》省级非遗——马头挂门笺。
夏日赏荷采莲湖。
文/徐利芹 图/房德华
千年古镇马头起源于唐代,盛于明清,是江北少有的水乡。“古郯八大景”之一的沂河春帆美景,犹如一彩色飘带环绕古镇,让人流连忘返。幸福河的南北贯穿给古镇增添了水之灵性,创造了历史上稻改的奇迹,获得国务院奖状。来到马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马头古镇外观样貌,从迎宾门走进,古青色的小楼一排排,一座座,青色的砖瓦、大红色的柱子相互映衬,别致的檐角像意欲展翅飞翔的俏鸟儿,充满灵气,此时仿佛置身古代,回到繁华的古街闹市。
若想真切体味一番古时马头,那就去郯马民俗文化馆瞧上一瞧,该馆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先生主创设计,建筑面积2480m2,共分为历史文明厅、水运文化厅、商贸文化厅、民俗文化厅、美食文化厅和未来发展厅六大部分。通过多种先进展览手段,实现实物复原、场景模拟,你会看到老码头的工人在货船、河岸之间忙碌地运输着货物;生意人在商铺里拨弄着算盘,随时准备着招呼来往的客人;赶考的书生在考场挥笔、深思;夜幕降临,喧闹了一天的街市安静下来,街道两边镂空的窗棂中透出安详的烛光……
东西大街向东便是清真寺,始建于1406年(明永乐三年),是鲁南苏北时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经多次修葺,现存大部分为清代建筑。此外,闻名全国的铁道游击队回族政委张鸿仪,就出生在古镇马头,他率部队在津浦线临枣线上神出鬼没,出奇制胜,令日寇闻风丧胆。
跨入北水门便是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创建于1929年10月,是我党在鲁南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创始人刘之言在求是小学执教期间,以教学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并在教学之余,通过读书会、夏季纳凉会、冬季围炉会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革命内容,传播进步思想,在时机成熟时,创办了该党支部。目前,鲁南第一支部旧址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红色教育基地。
鲁南小吃更是彰显古镇饮食文化的特色,远处眺望,小吃一条街的小木屋、仿古建筑、戏楼茶楼相得益彰,饮食与文化艺术在此得到有效融合,古风古韵别具特色。南北风味、各具特色的传统美食汇聚于此,等待着挑逗你的味蕾,勾起你的食欲。久负盛名的刘家吊炉烤牌、汪家的馄饨、唐家的高桩馒头、赵家的挎包火烧、梁家的粽子、王家的烧鸡,独具风味的牛肉糁、麻油馓子等,都名扬十里八乡。特色小吃一条街,叫响了“赶马头大集,品鲁南小吃”的品牌。
独有的民间艺术魅力丝毫不逊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郯马五大调”,演唱以瓷碟、瓷碗、瓷酒盅、竹筷等物品敲打击出美妙的节拍为伴奏,旋律独特、娓婉圆韵,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情感耐人寻味;挂门笺子,作为马头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风格各异,或精细、或古朴,均以挖补套色镶嵌而成,传达着马头人过年过节的热闹喜庆与美好夙愿。
“正是一年好风景,人面桃花相映红”。紧紧围绕沂河岸边、大做农业生态旅游文章的桑庄万亩生态桃园,阳春三月,桃花争相怒放,争奇斗艳,花海连绵起伏,景色如诗如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顺着幸福河向南便进入采莲湖田园综合体,上万亩的莲藕种植,品种丰富,每到盛夏花期,万绿丛中朵朵荷花若隐若现,飘香四溢,大批周边游客纷至沓来,徜徉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乡村美景中不愿离去,采莲湖已成为城郊小有名气的赏荷基地。采莲湖田园综合体,将着力做好“农业+旅游”这篇文章,建成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赏花采摘、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胜地。
●马头古镇建设 项目总规划面积72.8公顷,总建筑面积211333.77平方米,总投资79923万元,为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古镇开发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依托现有资源打造“一河,一湖,一古镇”的多功能旅游景区,划分沂河春帆功能区、红色文化教育区、马头历史纪念区等14个功能区,集中展现了马头的商帮文化、水运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等。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
青岛郯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