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治霾再添新利器,在省外已经实行两年多的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站(M站)正式引入我省。11月15日,省城济南正式启动了M站的运行。按照规定,环检不合格的车辆必须进入M站进行维修,合格后再去环检站复检,目的是消除检测行业中的蒙混过关以及黄牛现象。
维修获得合格证后方可上线复检
来自济南市环保局2017年前三季度的信息显示,济南市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初检车辆数为516321辆,初检未通过车辆数为51818辆,初检不合格车辆占比达10%。也就是说,按照济南200万辆计算,济南尾气不合格车辆有20万辆。
济南市交通委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处副处长吴玉超表示,济南机动车环检不合格率在8%左右,但那些不合格的机动车未必都进入正规的汽修企业维修。
11月15日上午,济南市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站启动仪式在山东交院机动车维修检测中心举行,标志着济南市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站正式启动运行。会上宣布,济南市以后凡是检测线上不合格的汽车,必须进入指定的治理站维修后获得合格证后再上线复检。
记者从启动会上获悉,济南交通委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督促28家治理站配备了尾气治理检测专业设备。截至目前,共有67家维修企业自愿申报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业务,其中40家汽车维修企业已达到治理条件。
进站维修成本高于普通维修企业
据悉,这40家维修企业是从全市300多家二级以上的汽修企业筛选出来的,可以说代表了济南维修行业的最高水准。
听到要建M站的消息,市民郭先生表示可以不用再找黄牛了,但是也对此表达了疑虑:“这些M站离我工作或者居住的地方到底远不远?是不是方便?如果不方便,老百姓去维修的意愿估计不高。”
按照目前环检站的检测数量,每季度检测不合格车辆平均1.6万辆左右,分配到全市40家M站中,每季度每个站平均维修400辆车,每天需要维修4辆车就能完成维修任务,这并不是难事。
吴玉超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更多的维修企业将纳入M站中。
11月15日上午,记者在山东交院汽车维修厂看到,该维修厂的车间内已经搭建起了M站。该汽车维修厂负责人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则,维修的数据将传到环保局平台,还要出具尾气治理专用的出厂合格证,然后车主再去环检站复检,如果没这些手续,环检站不会对车辆进行检测。”
上述负责人表示,机动车进入M站维修成本预计高于市内普通汽车维修厂,但是维保周期要长。“拿三元催化器来说,原厂的可能七八百元,一些小企业可能一二百元。但是正规厂家能保证五万公里不出问题,小企业肯定达不到。”
为啥要强制?加强车辆日常保养
为治理大气污染而推行M站,济南乃至山东省并非创举。2016年,江苏省交通厅和环保厅在全国首先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实施汽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的指导意见》。
济南是我省首个官方公开推行M站建设的城市,济南市交通委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处副处长吴玉超表示,I/M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在欧美得到普遍认可。在M站的设立和企业选择上,济南交通部门前往南京等地详细考察,在吸取优点外,还把他们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前解决。
“为啥要强制?外地的市民起初也有这样的反应,刚推行时也有阻力,但是慢慢老百姓都接受了。推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加强车主的日常保养,养成良好的汽车保养习惯。”吴玉超说。
吴玉超表示,济南要建立严格的I/M制度,目前环检(I站)已经建完,M站已经启动建设,等M站建好后,I站和M站还要串联起来,形成闭环。“按照工作进度,年底之前必须完成,人员培训、设备必须到位,目前处于工作人员的培训阶段。”
此外,济南市交通委将积极会同环保部门,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排放检验机构(I 站)和尾气超标治理站(M站)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实现车辆“检测、维修、复检”三环节无缝衔接,形成对尾气排放超标车辆的闭环管理。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