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国际马拉松:机动车被迫绕路 围观群众吃"闭门羹"

2017-11-20 11:30   来源: 青岛电视台今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马拉松余温还没消散,2017青岛海上国际马拉松今天在胶州湾大桥开跑,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海上马拉松。

  



  上午九点,伴随着裁判的一声鸣笛,所有选手准时出发。本次比赛是中国田径协会A1类共办赛事,共设全程马拉松、体验跑、亲子跑三个组别。85%以上的赛道,位于青岛胶州湾大桥,海上段长度为25.171公里,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海上马拉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男子组第一由来自烟台的张德成以2小时31分06秒的成绩获得,女子组由山东泰安的李淑云获得摘得桂冠。

  这次海上马拉松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线路包括胶州湾大桥,然而也正是因此,从昨晚八点就开始封闭的大桥,也给周边交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8:30 胶州湾大桥主线收费站

  上午记者来到大桥主线收费站,距离收费站一百米的位置,交警设置了锥形帽和提示牌。很多司机表示并不知道大桥封闭,而从市区过来基本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提示牌,也没有看到马拉松比赛的相关宣传,走到收费站才被告知要绕行,耽误了不少时间。

  



  市民

  “我也不知道情况,想回趟黄岛,这样没法走很不方便,这个提示牌的确有点少,这样对交通不太方便。”

  其实早在青岛交警发布交通出行指南的同时,就已经有网友开始担心了。

  



  



  11月下旬,青岛已经进入初冬,虽然前几天还风和日丽,但周末,青岛迎来强冷空气,最低气温就出现在今天早晨8点钟左右,市内气温达到0度,海上风力7—8级,而这次海上马拉松的主要线路在跨海大桥上,海上风力本来就大,再加上大桥四周没有遮挡,在这样的条件下比赛,绝对酸爽。

  大桥封闭,交通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对于想要观看马拉松比赛的市民来说也是遗憾。跨海大桥不同于城市道路,两侧没有人行道,车行道一封闭,行人和车辆都不能上去,也就是说尽管海上分光无限,但也只能是参赛者的孤独奔跑,无法迎来喝彩和欢呼,无法成为全民参与的运动盛宴。

  

吃了“闭门羹”的观赛市民



  王女士 市民

  “来看看比赛,结果来了以后,人家不让上,小小的遗憾。”

  市民

  “青岛市民在家门口这么大的活动都参加不了,简直是太失望了。”

  说到观赛,人们很自然联想起11月5号的2017青岛马拉松,当时2万名参赛者成为海岸线一道流动的风景,而同时构成风景的还有上万名观赛市民。当然为了确保青岛马拉松整体秩序良好,各方面工作都全力以赴。

  



  一场马拉松赛道所占用的道路资源、安保、急救、志愿者等占用的人力资源、各职能部门消耗的管理成本、以及配合赛事产生的经济损失等等,这些无形中耗费的是一座城市的公共资源。当然,一场重大赛事对提高城市影响力是有绝对作用的,只是一座城市到底能承受几场马拉松?短短半个月内举办两场马拉松的节奏是不是太快?

  周继明 中国体育报田径专项记者

  “跑马拉松,40多公里,几个小时,在任何一个城市都会造成影响,这和堵车一样,里面有个别城市,有这种赶时髦的因素,你怎么把它更好地解决?有注意安全?如果一年365天,最多有一天这个城市有一次马拉松,就可以把这个问题处理好。”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仅今年一年时间,岛城各种马拉松赛事就不下十个:5月29号西海岸半马、7月2号世博园半马、8月27号西海岸夜间马拉松、10月29号莱西姜山湿地马拉松等等。如果说一场马拉松对城市运行是考验,那么十场下来对公共资源就是侵犯和浪费,所以业内认为,举办马拉松赛事不宜太频、太密,与其遍地开花,不如一枝独秀。

  一点看法

  放眼全世界,能实现海上大桥马拉松的也为数不多,但要把亮点擦亮,不仅依靠本地特色,更要尊重赛事规律、合理配置资源、从城市整体进行统筹、计划、安排。反观海上马拉松,距离上次城市马拉松间隔太近,不仅参赛者吃不消,恐怕城市运行也难以承受。所以怎样把城市影响力最大化、把公共资源消耗最小化,怎样把马拉松做成精品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