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的济南市市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新华社济南11月19日电(记者潘林青)前几天,山东济南一家教育机构的语文教师孟岩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几张蓝天照,并配发了一段诗情画意的话语——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先生笔下的那片冬日蓝天要重现了吗?”
除了当教师,孟岩也是一名环保志愿者。在她看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等专业数据虽然能说明问题,但不如“数口罩”来得直观。
“现在已经到了济南的供暖季,往年这时候戴口罩的人已经很多。而今年,戴口罩的人明显少了。”孟岩说。
济宁市是京津冀“2+26”大气污染防治传输通道城市之一。济宁市中医院附近的一家药店医师告诉记者,前几年供暖季开始前,各类口罩就已供不应求。然而今年,空气好多了,“压了好多货还没卖出去”。
与普通群众的直观感受相比,一些企业从环境治理中还得到了经济实惠。比如魏桥集团、信发集团,因环保累计关停电解铝产能322.5万吨,占企业总产能的1/3左右,但由于市场供求关系改善,电解铝价格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不仅没有受到影响,效益反而大幅提高。
“以前算的是‘小账’、眼前账,现在算的是‘大账’、长远账。通过污染治理,解决了公司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双赢。”魏桥集团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收入3047亿元、利税168亿元,同比增长14.3%、14.1%。
在济南东部老工业区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一度聚集了90多家钢铁、冶金、化工等传统重工业企业,且大中型居多。
济南市环保局局长侯翠荣说,如今,已有40家企业搬迁改造和关停腾退,今年内还将完成16家重点工业企业的停产搬迁。另外,2016年济南在山东省率先完成131台35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完成市区居民生活燃煤清洁化替代27.3万户,替代率达90%以上。今年以来,济南市又将全市323台35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
今年1-10月,济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2013年同期相比,可吸入颗粒物(PM10)改善率为34.7%、细颗粒物(PM2.5)改善率为41.6%、二氧化硫改善率为74.2%、二氧化氮改善率为25.7%。
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山东治霾初见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山东“气质”达到2013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其中,“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平均为209.1天,同比增加了14.3天;重污染天数平均为11.8天,同比减少了1.8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56.6%,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