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20余载“治愈”万余例患者 被誉为“光明使者”

2017-11-28 14:31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11月28日消息  张国文是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眼科副主任,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眼眶病、角膜病等眼前节疾病的诊治,并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抗青光眼、各种眼外伤、眼眶病手术。从医2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累计完成手术近10000余例。,给无数家庭送去光明,被亲切的誉为“光明使者”。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国文



  

张国文



  七成6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白内障

  眼科常见疾病有三大种,一种是白内障,二是视光不好,屈光问题,第三种是眼底即视网膜疾病,其中,白内障以老年人为主,屈光问题以年轻人和孩子为主,眼底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但也以老年人为主,特别是合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老年人比较多见。

  

老人儿子抱起母亲的一幕被张国文拍摄了下来



  张国文主任介绍,他主攻的专业为白内障及视光疾病,很多中老年人在四十岁后开始出现生理性的浑浊,慢慢发展为白内障。据统计,70%左右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白内障,70岁以上这个比例接近80%,8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逃不过“白内障”。

  “这个数字比例和老百姓的认知相差比较大,很多人感觉白内障虽然高发,但是发病率并没有这么高。”张主任介绍,这种认知可能是因为白内障在发病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影响视力的,它对视力的影响是一点点发生的,再就是有的老人对视力要求不高,模模糊糊看的到,就不愿意就诊。

  但值得高兴的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视力不好的弊端很早就显露了,老人看不清楚电视了,看不清楚手机了。随着老年人对视力的需求变高,老年人一般都能够及时就诊。

  老花眼突然“不花了”需警惕白内障

  白内障最大的特点是渐进性、无痛性的视力下降,发病周期很长。那么该如何判断老年人是不是患有白内障呢?张国文主任介绍,白内障的表现事看近看远都看不清楚,如果远处的大字老人看不见了,或者有的老人本来是个老花眼,不戴老花镜根本没法看书看报纸做针线活,但突然不花眼了,也要警惕白内障。还有就是老人特别怕光,一出门看不清楚,都有可能是白内障的表现。需要尽快就诊确诊。

  鉴于白内障发病率如此之高,张主任建议,需要从年龄开始变大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补充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打打乒乓球,多做户外运动,减缓晶状体老化,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电子产品会引起白内障,但也要适当减少手机、电脑的手机使用时间。

  热心公益 赴外地开展爱心复明手术

  因为白内障发病率非常高,张国文的门诊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年门诊量超过2-3万人次。手术量最高的时候,一下午要连做20台手术。所以张国文是八医眼科有名的“老黄牛”。除此之外,张国文还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在2007年、2008年、2010年张国文先后被澳洲和平统一促进会——“光明万里行”聘为手术专家组成员(人员组成包括澳大利亚、台湾地区及内地眼科专家),赴内蒙古、贵州进行复明手术。他和同行人员克服了高原高寒、缺水缺电及设备落后的极端困难条件,每天开展近10例手术。有时一站就是一天,连饭都顾不上吃。期间,他总共完成了200余例手术,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全国政协报及当地媒体对其事迹进行了典型报道,并被授予个人突出贡献奖。

  2008年至2016年,他连续八年主持完成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心飞扬”复明工程,共完成手术200余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青岛市电视台及各媒体作了相关报道。

  张国文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因“爱心飞扬”复明工程受益的一个老人,这位老人已经八九十岁了,行动不便,双眼已经失明四五年了。在手术之前,老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病是可以治疗的。在手术的时候,老人的儿子根本等不及医院把轮椅等设备推到病房,抱到他瘦弱的母亲迫不及待“奔向”手术室。手术后,老人亲眼见到了她的小外孙。

  老人儿子抱起母亲的这一场景被张国文主任拍了下来,他为这幅照片取名为“奔向光明”。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春雪]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 光明使者 八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