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程票价9.5元,312路公交车是青岛票价最高的公交线路。
一路上,乘客都很少。
314路公交最早提出导游式服务。(资料照片)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小伟 实习生 任展辉(署名除外)
11月29日早上不到7点,公交312路驾驶员姜法良和乘务员杨芳早早来到路队,投入发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但两人的心情都很复杂,因为这样的工作状态也许持续不了几天了,这条有着20年历史的岛城最长公交线路即将取消。
312路是一条进崂山线路,全程69.55公里,从轮渡码头出发沿途经过超过100个站点,直至崂山仰口,途经市南、李沧、城阳、崂山,单趟运行下来需要3个多小时,单程票价9.5元,是目前岛城所有公交车辆中线路最长、停靠站点最多、全程票价最高的。
来回一趟六七个小时 杨芳介绍,目前312路车一天有两班,分别是早上7点30分和下午2点20分发车,从轮渡发往仰口,然后再返回轮渡。从轮渡发往仰口共101个站点,返回则是103个站点,“一个来回就要六七个小时。”杨芳说,“线路太长了,从轮渡发车后,到哪一站的时间根本没法预估,稍一堵车就会偏差很大,想坐这班车可能也等不到。”近期道路施工较多,堵车多了,运行时间更没准了。
据了解,早上7点30分的班次,按照规定从仰口10点30分往轮渡发车,如果能够较早到达就可以稍微休息会儿。“但我们早班车肯定会有堵车现象,到仰口一般都超了这个时间,所以没法休息了。”杨芳说,他们就匆忙上趟厕所,立马返回。
数十个站点上车人数是“0” 1997年8月,公交集团崂山巴士公司的前身——青岛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当年4月开通的团岛至崂山景区垭口、北九水、仰口的304、311、312路等公交线路,成为该公司首批公交线路。开线时每天六个班次,随着公交线路的不断开通,村民出行越来越方便,312路线客流逐渐分流到其他重叠的公交线路,乘客越来越少,班次逐渐减少。
早上7点30分公交车开始运行,半岛记者开始记录上车人数。经过粗略统计,轮渡站7人、团岛站5人、西康路4人、十二中0人、火车站0人、栈桥2人、大学路0人、鲁迅公园3人、海水浴场4人、中山公园5人、武胜关路2人……在鲁迅公园附近,由于修路道路拥堵,不时经过的公交车里都塞满了人,但312路车上最多时只有十几人。
经过了银川路站后,半岛记者看到,只有零星乘客上下车,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终点仰口车站。此时是上午11点30分,这个班次运行了整整4个小时。半岛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从轮渡到仰口这101站中,约60站上客人数为零。杨芳查看了打卡机,确认打卡88人,应收130.5元,实收36.5元。另外,她还收到31元现金票钱,加起来这一趟票钱是67.5元。“这点票钱,连公交车使用的燃气费用都不够。”杨芳说,这就是312路公交车的现状。
“铁杆粉丝”坐全程纪念 开通20年,312路公交也有了一批“铁杆粉丝”。从李沧区政府车站上车的王老先生,坐车的主要目的是“溜达”。“现在这个季节山里景色很美了,我有空就坐这趟车到仰口附近逛逛,能看很多光景。”他说,这些年里没少坐312路车,得知近期要取消,他还特地多坐了几次。
“刚确定要取消这趟车的时候,有一名40多岁的大哥带着老母亲来坐车。”杨芳说,老人对这趟车有很特殊的感情,想要乘坐全程做纪念。“老人年纪大了,我劝她到了仰口换乘别的车回市区,一下子坐六七个小时,太累了。”
说起不舍,实际上杨芳和姜法良都是同样的感情。杨芳已连续多年在312路车上售票,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姜法良今年59岁,明年4月份退休,本来公司考虑312路专线车太累,把他调整到别的线路,姜师傅主动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条线路开了11年了,心里很不舍。”姜法良说。
“现在的公交线路已经很发达,不再需要这样长距离的线路了。”杨芳说,一条线路就是一部历史,恰好在312路开通20周年完成了使命,“我们将在公司建设展览室,将线路牌等物品陈列起来展览,并免费开放。”
■讲述 20年的记忆 暖心故事真不少 如今已经退休的青岛市劳模宫国华,当年是岛城公交系统为数不多的女司机之一,也是312路公交线的首批驾驶员,可谓是公交车进崂山景区的“开路先锋”。宫国华回忆,当她开着绿皮的大公交车沿着村庄道路进入北九水景区时,沿线的村庄都轰动了,几乎全村人都出来看热闹。“当地村民说,以前从来没见过公交车开进崂山,再就是从来没见过女公交司机。”宫国华说,她结识了很多沿线的村民,有的至今都还是朋友。
在宫国华的印象中,记忆最深的是一次下大雨,“当时山路本来就窄,天气好的时候两辆公交车错车都要小心翼翼。”当年那次雨下得特别大,途经的一段窄路一部分被冲塌了,路面变得特别窄,“老乡们见我有点犯嘀咕,就主动要求下车帮我指挥。”车上十几名老乡有的上车前,有的跑车后,冒雨指挥着,十几米的路开了接近五分钟才通过,在通过的一瞬间宫国华和老乡们都像打了胜仗一样,整个车厢里都显得特别欢快。
20年前,进山公交只有这一条,改变了不少村民的出行方式,“之前村民都只能靠摩托和出租面包车出村,见到我们正规的公交车进村,都感觉特别亲切。”宫国华介绍说,村民们在瓜果蔬菜下市时坐着公交车出去卖,“好多村民出行方便了,对我们这些驾乘人员都尽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下来的第一筐樱桃都要送给我们尝鲜。”驾驶进山公交的宫国华等人也在农忙时节帮老乡们捎些火烧,“他们忙得来不及做饭可以临时垫饥。”老乡们出门坐上公交车就像“到家”了一样。
宫国华如今已经退休了,但是和老乡们的情谊并没有“退休”,据宫国华介绍,虽然和老乡们只是驾驶员和乘客的关系,但是感情早已远远超过这层关系,“我和很多老乡现在还是朋友,时令水果下来了都邀请我去品尝做客。”现在村里的条件好了,私家车也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宽了,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了,“但是最初的记忆一定是最珍贵的。”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