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12月7日,2017市“三民”活动部门晒成绩单进入第四天。当天,青岛市卫生计生委、青岛市金融办、青岛市法制办、青岛市司法局、青岛市仲裁办、青岛市地震局等6个部门上线晒今年的工作总结,市民关心的一系列的热点话题得到回应。
青岛市卫生计生委
为群众节省药费支出20.3亿 2017年,市民主要健康指标和人口均衡发展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落实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政策,市、区两级疾控中心一次性增编685名。投资8.9个亿,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6个区市实施了疾控机构新建、改扩建项目。有效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实施联防联控,处置各类传染病90.5万例,安全接种各类疫苗271.5万剂次,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筑牢守护人民健康第一道防线。
大力推进健康促进行动,儿童口腔疾病预防项目和低保老年人义齿修复项目分别惠及7万余名小学生和500余名低保老人。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4元,服务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162万人次,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9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岁,列全省第一。
还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打造“一心四城一园一带”健康产业布局,崂山湾国际健康城成为国家首批示范基地。
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真正让群众得实惠。全市57所公立医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检验检查价格,巩固联合控费机制,群众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下降明显。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建立药品集中采购、联合议价机制,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流通体制,减少流通环节,为群众节省药费支出20.3亿元。医联体建设今年也得以加快推进。19家三级医院全部建成医联体,区市医院建成11个医共体,覆盖382家医疗机构,派出2913名市级专家下沉基层服务群众5.86万人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和小病在基层、康复回社区就医新秩序正在形成。
强化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推行乡村医生合同制管理和定向培养,创新建立乡村医生“区市管镇聘村用”管理模式,多渠道培养引进6364名乡村医生、846名全科医生,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50万市民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市民免费享受了7种慢性病基本药物和8个种类的签约服务包,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深化“三优工程”,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个全球知名医学中心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引进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同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华大基因等34家高端医疗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引进2名院士、133名高层次医学人才、832名医学博士硕士,43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百强榜,推进了医疗服务提质升级。
全市重点卫生工程投资达到73.54亿元,新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加快推进市立医院东院二期、青大附院东区综合病房楼、眼科医院红岛院区等市级在建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优先支持社会办医,社会办医疗机构达到2983家。全市医疗机构提供门急诊服务5800万人次、住院服务122万人次,努力保障群众健康。
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强化院前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16个院前急救站,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出动急救车辆7.05万车次,抢救重急症患者6.7万人次,全力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
37家医疗机构实行提前、延时和错峰门诊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广泛开展健康义诊,3.5万人次群众享受了减免费用服务。推进智慧健康·信息惠民工程,全市大型医院实现了诊疗“一卡通”,为400多万市民提供了医院间无障碍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制定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14项建设任务和7大能力提升工程。
今年预计户籍人口出生超过12万人,住院分娩14万人。健全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优化办事流程,办理生育登记116358例,合法生育率达99%。积极推进孕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项目和农村产妇两癌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产筛高风险孕妇免费基因检测和诊断服务项目列入市政府市办实事,已有140余万人次受益。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妥善解决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等遗留问题。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查处6例“两非”案件,性别比控制在107.88。流动人口也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为外来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19万人次;推行留守儿童健康关爱行动,惠及农村留守儿童500多人次。
青岛市司法局
2960个社区(村)配法律顾问 今年青岛市司法局积极实行多项举措,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化。
其中积极推进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四级实体平台,大力推进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目前,市、区市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室已建成1344个,基本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捷性、效能性明显改善,城区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基本形成。
目前,全市1344个社区全部配备社区(村)法律顾问。同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市,在其社区下辖的自然村也配备了法律顾问,全市已配备法律顾问的社区(村)达2960个。2017年,青岛市司法局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线通”建设需求,升级改造了“12348”专线平台,接话坐席由原来的4个增加至7个,并与法宝网合作,开通夜间接听,开启了专线全天候接听模式,实现专线服务的一大跨越,真正实现了全年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专线平台实现24小时接听以来,接话量显著增加。
青岛市仲裁办
互联网仲裁院线上办案零突破 2017年,市仲裁办调处各类纠纷2662起,标的额62.14亿元,进入程序案件比去年同期增长70%,标的额增长54.2%,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7.9%,一个月内结案率达到65.9%,调解率达到70%,案件平均结案天数为29天。今年受理的案件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青岛地区以外的比例已接近五成,受理的涉外案件数量在省内17家仲裁机构中连年稳居首位。连续两年没有被法院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仲裁裁决。
知识产权仲裁院、互联网仲裁院、海事海商仲裁院、金融仲裁院先后建立,专业的纠纷化解队伍、专门的仲裁程序,围绕市场主体需求,青岛仲裁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仲裁服务。全年共调解化解纠纷1232起,涉案标的额1.6亿元。由行业和区域调解仲裁中心工作人员、专职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组成的调解队伍,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获得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针对金融纠纷特点,制定了《金融仲裁规则》,建立了绿色通道,开展金融行业仲裁建议工作。共办理金融案件735件,标的额3.9亿元,结案率为97%,一个月结案的占金融案件总数54%,调解结案占45%。互联网仲裁院共受理各种网络交易纠纷32起,实现了线上办案零突破。
青岛市法制办
房屋征收临时过渡补偿提高一倍 9月份,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7,本市在全部评估的100个城市中位居第一。
今年,市法制办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努力营造透明、高效、有序的法治环境。审查修改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市政府规章草案13件。完成《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委托起草任务,将国家、省、市赋予新区的权限和优惠政策通过立法加以固化和明确。
做好《青岛市湿地保护条例》的审查修改工作,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满足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审查修改《青岛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修正案》,将房屋征收临时过渡补助费标准提高一倍,有力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审查修改工作,在责任区制度、临街容貌、摊点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促进美丽青岛建设,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做好“立”的同时,市法制办注重抓好“改”和“废”,淘汰制度“落后产能”。
对200余件现行有效的市政府规章进行集中清理,提出修改、废止、保留意见。指导区市和部门开展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废止、修改1000余件。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12件地方性法规修正案,全面取消地方自行设定的审批事项。
今年以来,市法制办审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10余件,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市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议题180余件,市委、市政府文件90余件。做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等事关民生决策事项的审查工作,使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今年,市法制办重点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和执法监督体制改革。组织召开区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规范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方案报批工作,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着力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减轻企业和市民负担。推动平度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实现“一枚章管审批”,企业和市民“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支持胶州市开展三项制度试点,在全市全面推行三项制度,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合法规范、全程留痕。
青岛市地震局
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明年初完工 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地震局‘标准化+地震’建设实施意见》、《青岛市地震局关于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地震业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同时与中国铁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以及青岛市测绘设计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标准依据和制度遵循。
为加强新旧动能转换,市地震局高标准建设“中国地震局青岛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及青岛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计划总投资7309万元,总建筑面积9205平方米,预计明年初完工。开展地震监测预警及地震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工程相关工作,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统一部署,本市预警项目建设已完成了调研论证、审查立项、勘测选址、可行性报告编写,市政府已批复4600余万元用于该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全面推进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
青岛市金融办
全市上市公司达43家 9月11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第2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青岛第4次上榜,在92个入围城市中位居第47位,已连续3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名。而在其下设的“新兴全球金融中心竞争者”单项榜单中,青岛成为唯一入选城市;在“全球金融中心声誉优势”单项榜单中,青岛荣膺全球第1名;在“有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的15个金融中心”单项榜单中,青岛居全球第2位,较上一期排名上升3个位次。金融活动的日益频繁,包括2017青岛·中国财富论坛成功举办,国内首部财富管理发展指数在青岛发布等,都在彰显青岛金融产业实力。
截至10月末,各银行机构共走访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市重点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民营企业、外贸企业等重点企业3638家次,摸排融资需求881亿元,达成融资协议635.3亿元,带动全市前10个月新增贷款达到1366.1亿元,居全省首位,为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创造了良好融资环境。
资本发展方面,连续第二年本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21家,总数达到115家;新增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51家,总数达到806家;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累计实现新增融资130.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全市累计发行各类债券198只,融资1511.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3倍;其中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18只,融资74.1亿元;银行发行债券125只,融资806亿元;政府发行债券55只,融资631.7亿元。
全市49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贷款余额77.7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94.7%,累计发放贷款突破617亿元;42家融资担保公司实现在保余额129.8亿元,其中融资担保余额68.1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担保余额占86.7%;取得业务许可的32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实现投资余额22.1亿元,其中82%的资金投向了“三农”和小微企业。首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青岛蓝海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正式营业。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
2017"三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