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文件,为支持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健康发展,确保在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提出十条意见。意见提出,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措施,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
支持大型担保机构
积极化解金融风险
融资一直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对于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现阶段要想从银行获得融资,要么抵押资产,要么和其他民营企业互保。但目前随着经济发展,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问题。
关于抵押资产,山东创则信息技术的问题代表了许多初创公司。“我们公司是典型的轻资产,所谓资产也是以专利、知识产权存在的,而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认的抵押物大部分都是厂房、设备等。这就让我们很难贷到款。”
淄博玉鑫环保副总经理薛忠强介绍,目前企业贷款需求更为精准,已经从传统的流动性贷款,转变成为某个项目申请贷款。“可有些初创项目只是一个设想,根本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这就有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据了解,玉鑫环保目前正在着手准备一个水污染处理项目,大约需要1.2亿元资金,现在有大约6000万元需要融资来获得。
大部分民营企业遇到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都会转投担保圈,即让其他企业为自己担保。“但你让别人给你担保,你就得给别人担保。即使我们自己不出问题,也难保别人不出问题。一旦进了这个圈子,企业就拴在了一条绳子上。”阳谷电缆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其实并不愿意进入这个圈子。
而意见第三条提出,要建立健全融资新机制。涉及融资担保问题,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设立市级注册资本10亿元、县级注册资本3亿元以上的大型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民营企业自己设立担保机构,其实是一种抱团取暖、分散风险的方法。即使一家企业还不上钱,银行等债权人可以从担保机构拿钱,让多家企业一起分担压力,不至于直接压垮一家企业。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则是对民间融资的巨大支持。这种担保机构定位于“保本微利”,既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又能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成为“单项冠军”
真金白银能到手
近年来,山东企业无论在石化、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还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都出现了一批规模不大但质量上佳的企业。
意见提出,要全面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每年培育一批“四新”企业,对认定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省财政分别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对认定的全国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指估值10亿美元以上,创办时间短的、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省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0万元;对新评选认定的“瞪羚”企业(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通称),省财政最高奖励50万元,各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扶持。
所谓制造业“单项冠军”,是工信部发布的在制造业某一领域内做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极致的企业。目前该榜单已经公布两批,125家企业上榜。这其中,山东企业就占了23家。同时,对于一些具有成为单项冠军潜力,但尚需时日检验的企业,工信部将其列为“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与目前流行的跨界、整合产业链不同,这些企业大多产品较为专业,公众知名度不高,但却扼住了产业链的咽喉。
同时,这些企业每年用于技术改进、科技研发的费用较高,而研发则会具有风险。“一旦研发成果不被市场接受,或者干脆就是出不来结果,那企业的负担就会很大。”省经信委装备处副调研员陈克全介绍。
此前,省经信委曾出台针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首台套”政策。即政府、企业、保险公司合作,让企业以较低的价格为科研项目投保,一旦研发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保险公司可以进行赔付。而这次意见则是直接让这些专注于创新的企业拿到真金白银。同时,即使无法成为“单项冠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隐形冠军”和以初创企业为主的“瞪羚”企业也会有一定的奖励。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企业家培训力度
民营企业在效率、敏捷性、创新性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其体制问题也困扰了不少民营企业。如何实现民营企业由“家族化”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成为民营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不少民营企业基本上是老板、一把手说了算。他既是企业创立者、控制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在11月举办的山东民营企业家网络学院成立仪式上,一位专家如此表示。而要想让这些“大权在握”的企业家主动放权,上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引入上市公司的规则,发挥股东、监事的作用,让专业的企业管理者来负责企业的日常运行。”因此,意见提出,要注重吸收民营企业进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力争到2019年底全省50%以上的规模和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
同时,企业家自身的素质也不可忽视。为此,山东省经信委推出山东民营企业家网络学院,每家企业可以选取实际控制者、二代接班人及负责经理人进行网上学习。同时,该平台还可以加强企业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中谈生意。
民营企业走出去
不仅需资更需智
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日渐壮大,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不少民营企业都有了走出去的想法。对民营企业而言,在海外融资、海外并购及海外业务拓展等方面,都需要资金及智力支持。
“如何规避海外汇率风险?”“如何获取海外授信?”“如何赴港赴美上市?”在12月初举办的山东装备制造业银企对接会上,不少制造业企业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今年10月,一家来自济南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赴西班牙参加了国际塑料橡胶展。企业负责人唐峰介绍,为了此次展会,他们花了接近40万元人民币。包括报名费、设备运输费、翻译劳务费及所在国日常消费等。“但没办法,为了打出国际影响力,只能自己去。”据了解,之前该企业都是找当地经销商来负责展会相关事宜,但“当地员工敬业精神、对产品的熟悉程度比国内员工差太远,而且经销商出面,很多参展人员并不认。”
今后,唐峰的困难可能会少很多。意见规定,对中小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取得境外专利、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等国际市场开拓活动,按照相关支出最高50%给予财政补助,属于开拓新兴市场的,补助比例最高到80%,每个企业最高补助50万元。
同时,山东省山东民营联合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鲁民投)、山东省金融顾问团等机构的出现,也能为山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意见中也提到,对通过建立“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或专业合作联盟,为企业提供涉外法律、税收、投资环境等服务的机构,各级财政给予奖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高寒)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