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色珍珠”镶嵌在半岛尖上
威海南海新区用十年精致打造一座现代新城
威海向南,直至南海岸,一座渐具雏形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扑入视野——
西侧的大片“蓝绿”令人心醉神迷:12公里金色沙滩、万亩松林、万亩湿地,一系列高端文旅项目掩映其中;东侧规划30万吨的威海最大港区加速崛起,背后“长出”一座座现代化工厂;中间综合商务区内,文化艺术中心、金融商务中心面朝大海,昭示未来。
10年前启动建设的威海南海新区,亮相不久便重任在肩:既要改变威海经济北强南弱发展格局,打造南部新隆起带,又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
“我们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理念,像孕育‘珍珠’一样,精致打造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城。”威海南海新区管委主要负责人说。
“三生”共融:赋“灵魂”,慢“运笔”
听南海人讲发展,最令人动容的是,一定要将“绿色珍珠”镶嵌在半岛尖上。
盐碱地上起新城,对项目渴望不言自明。但一位客商拿着投资5亿元的冶炼项目找上门,却吃了“闭门羹”。像这样的大项目,南海新区10年拒绝了30多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黄金海岸线边上,横亘着上世纪栽植的万亩松林,管委会给开发商划出红线:不允许砍伐一棵树。
污染项目一个不能进,绿色资源一点不能少。这是因为,在南海新区看来,“三生”共融,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所在。
“灵魂”来自高标准的规划。“生态优先,环境第一;尊重自然,城乡一体”——这样的规划理念,与“三生”共融理念高度吻合。
为“灵魂”“赋形”,政府的生态投入堪称大手笔。南海新区拥有3660.83公顷湿地,他们抓住去年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机遇,投入1.59亿元,打造国家级“生态名片”;香水河、昌阳河两侧全流域生态营造,形成大气磅礴的“河流森林”……如今的南海新区,高标准绿化总面积1200万平方米,人均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行履所致,处处“绿色”。
为“灵魂”“赋形”,还体现在“三生”共融的城市空间结构上:160平方公里的核心起步区,宛如一只向海振翅的蝴蝶:躯干是综合商务区,发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等;东翼是临港产业区,发展蓝色高端产业;西翼是旅游度假区。
“10年回头看空间规划,我们在项目选址、环境营造等方面与之高度吻合。”管委副调研员、办公室主任傅磊说。
城市经营慢“运笔”,每一笔都力求精致,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关键原因。
一家国内知名开发商看中综合商务区南部地块,提出想拿5000亩地开发,因项目与规划定位差强人意,他们还是拒绝了。现在,24平方公里的综合商务区,寸土寸金,但大部分严格控制,留白发展。
产、城步调一致,是“三生”共融应有之义。近三年,南海新区严控新的房地产开发用地供给,让已有的300多万平方房产“等一等”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快跑”跟上来的是基础设施——10年投入300多亿元,
修建五纵四横骨干网350公里,架桥桥涵160座,铺设管网近千公里。
新动能集聚:世界先进、国内一流
生态环境铸“灵魂”,基础设施锻“骨骼”,产业“肌肉”自然要更加强壮。“南海新区以世界眼光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碳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上重点突破,成为新动能聚集区。”南海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邢海文说。
威海一些有规模有实力的产业,来此扩张表面上看是原有空间受限,实则是在“四新”中拥有高招、绝招,才入得新区“法眼”。
天润曲轴公司以前为康明斯、潍柴等配套发动机曲轴,现在到南海新区设厂生产船用发动机曲轴,延伸产业链。项目负责人林栋说,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TR锻造方式,11米长大型全纤维曲轴打破国际垄断。
三角轮胎、德瑞博新能源汽车、润辉生物……南海新区共吸引10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落地,其中10多家世界或中国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
骨干企业顶天立地,对于成长性产业,则追逐细分领域的国内外前沿。
为重体力劳动的陶瓷行业订制智能化生产线,在国内外还比较稀缺。在爱而生智能化科技公司,这样的产品即将大规模投产,可让陶瓷企业单条生产线用工数由150人减少为3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引进、培育这类项目需要载体,南海新区在这方面可谓“胆大心细”:改造建设了36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组建30人专家团队负责遴选项目,为每个高层次人才免费提供3000平方场地。
负责人赵明波说:“这个创业平台全国最大,关键是有投融资、场地资源、工业化生产等全套服务。”孵化器内注册企业有205家,其中电子信息领域的智能投影谷、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石油天然气装备等,已做到国内一流。
新动能集聚,最终要靠人才支撑。南海新区吸引北京交通大学(威海)、中铝职教园等高校落户;正新建科创城,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所属12所高校,将在此分别设立研发机构。
获得感:为人民建城市
高度关注民生,全力打造“城村一体化”新范本,这是南海新区10年发展另一条重要的经验。
近日,小观镇南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国刚,正为村民搬迁上楼作准备。新建社区距旧址11公里,却距南海高中很近。新楼按花园洋房标准规划建设,村民用原有住宅免费置换。
邢海文介绍,南海新区先期改造环海路以南21村,规划合并为10个新型社区,村集体协商自主选址。2018年底前,21个村的6000多户村民将全部搬上楼房。
人的城市化是新区最大考量。当地为上楼的居民每人统一办理失地养老保险,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区里推动本地就业,全村劳动力几乎都变为产业工人,去年村民务工收入180万,绿化、基建收入350万元。”徐国刚说。
南海新区的实践,成为威海“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生动注脚:居民享受从学前到高中15年“普惠制”免费教育;现代农业、居民就业等5种扶贫模式,让130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获得感还从解决民生“痛点”的改革中来。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等区域化评估是前置审批项目,以前即便同一区域,每个企业都必须找第三方作评估、出方案,才能施工,费时又费钱。
6月15日,省地震工程研究院为南海新区综合商务区统一出具地震安全评估方案,结果由进园区企业免费使用。为此,南海新区管委统一招标,花费三十四万元。此类评估都已统一组织,提前形成统一的区域化评估评审,让进驻企业无需重复申报。
南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书武说:“这项改革平均为每个企业施工缩短100多天、节省80多万。”
前不久,南海新区成为威海唯一入选全省第二批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我们将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用人分配机制、项目审批机制、市场化开发运营机制、综合执法等五方面先行先试。”邢海文说。
10年精心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学之城,南海新区正成为半岛尖上的一颗灿然“珍珠”。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