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黑科技"无人超市来袭 传统零售反应淡然

2017-12-26 06:4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景毅

  从无人收银,到搭载各式“黑科技”的无人超市,再到颇受资本青睐的无人货架,各种“无人”的零售业态在2017年下半年呈现爆发态势。青岛也成为商家们争相布局的城市之一。

  12月23日,青岛真正意义上的首家无人超市开业满一个月,日均约4000元的销售额让投资者惊喜不已,但一月内入户门被拽坏7次的现实也提醒着人们,真正让广大消费者习惯无人零售尚需时日。

  与此同时,另一种无人零售业态——无人值守货架则以更小的体量、更便捷的体验,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岛城成千上万个办公室、写字楼里,城市的零售终端也被从“最后一公里”细化到“最后100米”。

  网约车、共享单车、手机外卖……近年来,尽管互联网新事物的一次次诞生都伴随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但不能否认的是,全民移动互联的消费习惯已然慢慢培养起来。

  面对被商务部“点赞”的无人零售业态“侵袭”,青岛的消费者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惊诧,而传统零售商更是反应淡然。他们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升级,消费者购买的始终是商品和服务,“无人”很好,但显然还不够好。

  尴尬

  一个月门被拽坏七次

  无人超市还得有人看


  47岁的林霞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刚学会在微信中发红包的自己,居然一不留神站在了当下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风口上。

  12月23日上午,青岛火车北站二楼大厅的“多彩e购”无人超市外,两名棕色卷发蓝色眼珠的“老外”站在入口处,透过超市透明玻璃墙向里面张望。负责无人超市引导的林霞心里赶忙酝酿该如何向两人介绍,就在犹豫的空当,俩人试着拽了拽门,随即摇摇头离开了。

  “门上有具体的操作流程,但都是中文的,我也不会说外语,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说。”望着两人的背影,林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1个月前的11月23日下午,岛城首家自助无人超市正式在青岛火车北站开门纳客。没有售货员、刷脸进门、全自助结算……全新的购物体验吸引了大量旅客尝鲜。此后,青岛站的两家无人超市也陆续开始营业,火车站成了这一全新零售业态切入青岛的大本营。

  然而,这一全新的零售模式也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新的问题。

  半岛记者注意到,位于青岛火车北站的这家无人超市面积约40平方米,是一个全透明的玻璃“盒子”,分别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处贴着一张进门攻略,旁边是一个带有显示屏的人脸识别器。

  按照介绍,顾客进门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微信关注公众号填写注册信息后扫码、下载专门APP后注册信息后扫码、关注公众号创建个人资料后刷脸。记者尝试了三种方式,最快的还是第一种,耗时大约2分钟。

  “超市的商品在外面看得一清二楚,吸引了很多候车的旅客,但是不少人都被这道门挡住了。”林霞说,这其中多数旅客是因为不会用手机操作或者嫌操作繁琐直接放弃了,而比较尴尬的是一些旅客根本不看提示,上来就来拽门,也有的不仔细阅读操作流程,扫完二维码就想进门,结果导致入口大门频频被拽坏。“开业1个月,至少坏了7次,光修门就花了不少钱。”

  也正是因此,这家无人超市不得不安排专人来值守,林霞就是其中之一。

  顺利进入无人超市,后面的操作就简单多了。对向放置的两排货架上摆满了400多件商品,除了普通超市常见的饮料、方便面、面包外,高占比的进口零食也显示出这里跟其他商超的不同。

  记者仔细对照了一下几种商品价格,发现与普通商超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个别商品价格甚至还要更高一些。

  更显著的特点是,货架上每件商品上都贴着一张白色标签,标签内植入了目前在物联网领域广泛采用的RFID射频芯片,实现了无需扫码,只要把商品放置在特定区域内即可智能感应出商品信息,并快速结算。

  记者选购了3件零食,按照店内指示将商品一股脑放入结算台的凹槽内,一旁的显示屏迅速显示出3件商品的品名及价格,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描屏幕二维码就完成了交易。

  林霞说,经过这一个月的实践,这种电子标签技术确实很方便,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当两个标签贴合在一起时,系统往往无法清晰地识别出每一个标签。“顾客拿了几包海苔,商品比较薄,标签叠在一起,最后可能只识别了一包海苔。”林霞说,防止商品漏感应就成了她主要负责的第二件事。

  除此之外,林霞还有一个任务是回收电子标签。

  林霞介绍,每件商品上的电子标签成本高达0.7元,尽管结算台有醒目的提示要求顾客完成结算后将标签揭下放入回收桶,但还是有大量顾客将标签连带商品一起带走。“其余就没什么事了,毕竟是在火车站里面,大家都比较自觉。”

  惊喜

  日均销售额4000元

  七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尽管遇到一些小的问题,但无人超市的实际经营情况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记者从上午10点开始蹲守,1个小时内,粗略统计有近200名旅客在超市门前驻足,其中有34名旅客完成注册扫码进店,进店旅客中有29人选购了商品,5人进店逛了一圈就出去了。这些顺利进店的顾客中,9成以上都是青年人,只有3名比较年长的旅客在林霞的引导下完成注册进店消费。更多的中老年旅客得知只能用手机消费不收现金后,无奈离开。

  “现在真是先进了,有钱也买不着东西了。”河北来青打工的宋宏桥站在超市门外,观察了四五拨旅客进入超市完成消费后,既羡慕又有些抱怨地离开了。

  “进门注册麻烦了点,再就是商品价格没什么优惠,其余没发现什么问题,体验挺新鲜的。”32岁的郝女士领着儿子体验了一把。

  这家无人超市负责人陆洪杰是一名环保设备生产销售商,近年来一直在寻找投资蓝海,无人超市是她比较看重的项目之一。

  此前,她曾考察过传统便利店,她的观点是无论电商怎么发展,身处社区、居民楼下的便利店,是无法被替代的,但也存在明显痛点:人工成本高。

  陆洪杰作过详细调查,很多便利店的人工已经超过房租,成为便利店经营的最大支出。

  一次偶然的机会,陆洪杰接触到无人超市项目,一下打开了她的视野。几次实地考察后,11月下旬,无人超市计划在青岛变成现实。

  该项目位于火车站内,只有买票进站的旅客才能光顾,但青岛人还是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陆洪杰说,期间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专门坐地铁到北站,买了一张去青岛站的火车票进站,就是为了体验一下新科技。

  “开业一个月来,刚需顾客越来越多,纯体验的顾客越来越少,整体客流量趋于稳定。”后台数据显示,无人超市开业前几天,进店人数分别为:379、393、512、511、474,销售额分别为:3387.4元、5232.4元、5467.5元、4626.9元、4297.6元、3720.7元。全月初步统计日均销售额约4000元,日销售额最低也没有低于3000元。

  这样的数据让陆洪杰既欣喜又欣慰,“按照目前这个状况,大约七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考虑到中间有一个春运,乐观估计等春节后春运结束可能就能实现盈利。”

  更让陆洪杰惊喜的是,开业一个月来,位于青岛火车北站的这家无人超市没有发现丢失一件商品。“我们的值班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但后台数据显示,其余真正无人的时间也有较大的销量,但照样没有商品丢失的情况。”

  陆洪杰说,目前位于青岛北站的这家无人超市还有一些小问题亟待解决。前文提到的入户门频频被拽坏的问题,她准备将透明的玻璃门换成不透明的门,并将进门提示做得更大更醒目。

  另外,由于车站附近没有仓库,补货问题一直困扰着陆洪杰。“车站规定只能每周一三五的晚上9点以后上货,但是有些商品卖得特别快,隔天上货就会出现空架的情况。”

  



  据陆洪杰介绍,青岛火车北站无人店开业以来,每天都有七八拨人来咨询,如何才能开这样一家店,他们大多想在居民小区、城市广场、景区等地方设置。目前,已有十几个项目已经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正在商讨落地细节。

  竞争

  无人货架席卷写字楼

  自助售货机寻新出路


  如果说无人超市是解决零售终端最后一公里的话,体量更小的无人值守货架则将目标锁定在更细化的零售末梢。

  在香港中路颐和国际办公室一角,一台摆满零食的货架和一台陈列着各式饮料的冰柜成为白领们最爱光顾的地方。打开微信或者支付宝,扫一扫货架上的二维码,在系统中选择货架上对应的商品,点击付款,取走商品,一次交易就完成了。体验过的白领惊呼:“这简直就是办公室吃货们的救星,不用下楼跑到马路对面的便利店,不用等待网购的订单,饿了馋了直接到货架上取,太方便了!”

  今年下半年起,在资本的追逐下,无人货架异军突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成规模的无人货架创业公司多达数十家,青岛市场上也有5家以上正在展开厮杀。

  在诸多竞争者中,猩便利不是最早在青岛布局的,但强大的地推和资本运作能力,让它成为目前青岛覆盖面最广的一家。

  据猩便利华北区市场部负责人李珊珊介绍,公司于今年10月24日正式进驻山东,青岛成为落地城市的不二之选。如今仅过了两个月,猩便利已在青岛布局了近3000个无人货架点位,覆盖了除胶州、平度、莱西外的所有区市。

  李珊珊介绍,按照推广要求,只要常驻办公人数超过30人即可免费申请设置一组无人货架,客户只需提供一个一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及一处电源即可。

  李珊珊介绍,无人货架上的商品主要是时下最受办公室人群欢迎的零食、面包、方便面等,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城市不同人群喜好,定制专门的货架陈列商品,“可以做到千架千面。”

  尽管前端环节已经被精简到极致,但无人值守便利架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简单。

  “一个货架加几袋零食就入局追风口,这绝对是当炮灰思维。”李珊珊说。

  正如该公司创始人司江华所说,无人便利货架真正的护城河是强大的基本功,除了数据驱动,还需要物流能力、运营能力、商品研发等能力。

  “我们在青岛有80多个物流配送人员,全部是我们自己招聘管理的,这80多人负责全市近3000个点位的货架维护,相当于每人负责近40个,要确保至少次日补货,这是相当考验数据分析、统筹调度以及物流配送能力的。”李珊珊说。

  与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不同,无人货架是完全敞开式的销售场景,更考验消费者的诚信水平,因此这类业态目前主要在办公室、写字楼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推广,即便如此,也无法杜绝商品丢失、破损的现象。李珊珊说,对于不同货损率,公司有相应的考评标准及干预手段,当货损率超过10%,公司可能就要考虑撤掉这个网点。不过据她介绍,猩便利目前全国的货损率控制在1%左右。

  与炙手可热的无人货架相比,昔日最早涉足无人零售的自助售货机仿佛受到了冲击。

  记者在青岛市场走访时发现,去年还遍布在各大商超、写字楼、医院、学校的自助售货机,如今数量有了明显缩减,商品销量似乎也差强人意。“自助售货机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高,动辄过万的使用费用让盈利变得相当困难,有限的陈列空间也消弭了顾客的挑选热情。与可以直接触摸商品的无人货架相比,自助售货机还是让消费者有距离感。”中国电商研究中心负责人曹磊向半岛记者分析道。

  不过面对后来者的猛烈冲击,自助售货机并没有坐以待毙。很多厂商将触角伸向了无人货架还难以触及的生鲜领域。食品企业一鸣食品就曾公开表示今年重点把鲜奶和面包作为主要销售品,铺在写字楼的自动售货机里。而自助咖啡机、自助橙汁机、自助椰汁机也是自动贩卖机的新探索。与无人货架以办公室销售场景不同的是,新式的自助贩卖机更青睐于商圈、地铁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思考

  巨头正扎堆加码布局

  抢先机还是资本游戏


  临近年底,无人零售突然成为巨头纷纷加码的行业风口。

  12月19日,阿里联合美的发布了无人零售新产品——小卖柜。当天,腾讯持股的猎豹移动投资无人货架。此前12月14日,京东在无人零售业态加速布局,宣布将在全国主流城市建数百家无人超市。

  按前期规划,京东今年春节前将首先在北京上线三家无人超市,明年会有50到100家出现在中海的整个物业中。山东省内首家无人超市预计将于今年12月30日在烟台落地。

  在今年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开幕式上,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这两个京东无人零售项目首度面世。

  半岛记者曾在京东北京亦庄总部体验了这两个无人零售店。在无人便利店,工作人员重点展示了无人便利店的两个模块——智能货架和智能结算台。

  进入门店前,需要先通过人脸识别和手机京东账户进行绑定。进店后,智能货架底部设有智能传感器,当你在货架前拿走商品时,会触发智能感应器和人脸识别摄像头,实现人货绑定。之后走到一个有摄像头的平板前,系统即可识别出你的购物清单,完成结算。

  “市面上一般的自动贩卖机售价在1万出头,我们这项技术的造价成本只有1/3。”京东AI与大数据部感知识别研发总监陈宇称。

  同样位于京东总部一楼的“X无人超市”是一个占地60多平方米的线下实体店样板,消费者首次进店需要打开“手机京东”,扫码开通京东钱包或者微信的小额免密支付。

  在闸机处,进行人脸识别绑定的同时,扫二维码开闸入内,此后手机不用再掏出(第二次入店刷脸即可)。选购完毕后,会经过一条长约5米的结算通道,商品上的RFID标签会在此处得到识别,再次刷脸后自动完成扣款。

  用户过往在京东的消费记录会帮助超市“识人”,用以未来优化选品策略,而房顶密布的摄像头是为了追踪用户行为,通过捕捉消费者在店内的运动轨迹、在货架面前的停留时长,则可以指导商家调整货品的陈列方式和店内的服务装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便利店委员会总干事王洪涛介绍,用“几乎在一夜之间”来形容无人零售业态的爆发。

  巨头布局线下无人零售的背后,是电商红利期的逝去。

  嘉御基金创始人、阿里巴巴前执行副总裁卫哲近日在一场论坛上分析了电商的三个软肋:用户体验不佳;获客成本升高;物流成本高企。

  马云2016年提“新零售”,刘强东2017年7月提“无界零售”,无论概念如何,从目前看,巨头在这块重兵投入已是大概率事件。接下来,围绕无人零售,巨头之间将展开更加激烈的场景争夺战。

  回应 商品服务都是强项 传统零售不惧挑战

  面对汹涌而来的无人零售,传统的零售商是否感受到了压力?令人意外的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传统零售商反应普遍比较淡定。

  在台东一家友客便利店内,两名店员在柜台前忙着给顾客打包早餐、结账,另一名员工则麻利地将客人刚刚吃早餐用的吧台桌面清理干净。对于无人零售这一话题,店长一边忙着理货一边回应:“等无人超市能做到这些服务的时候再说吧。”

  岛城另一家连锁便利店可好便利店青岛总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与所谓无人零售相比,他们更看重的还是服务。“我们能提供冒着热气的蒸包、散发着香味的烤肠和让人流口水的关东煮,光这些东西无人零售短时间内也没办法实现,更别说更加细致的服务了,顾客花钱除了买东西,更是买服务买体验,无人零售是很新鲜,但等大家新鲜劲过去了,它们还能有多大优势?”

  对于无人零售最引以为傲的人力成本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一个100平方米的便利店需要8-10名工作人员,每人月工资3000元,人力成本为每月30000元,而无人零售表面上看省掉了这笔支出,但实际上其在数据分析、技术支持、物流配送等方面需要配备更多的人手,其人力成本并不低。

  7-11是全球最大的便利店,国内一家投资机构的投资人曾就7-11做了一个成本分析。据这家投资机构透露,7-11的人工成本只是占整个营收的1.8%,即使加上租金,也不到5%。相比之下,无人超市的技术投入就比较高了。由于无人超市需要配备专门的技术支撑,这一支出要远高于传统超市的服务人员,再加上无人超市硬件设备的损耗和定时升级,一家无人超市的运营成本要在3%-5%左右。不难看出,与传统超市相比,无人超市的运营成本优势并不明显,而且还会有技术维护和硬件升级等边界成本。

  不过,反应冷淡并不代表传统零售企业不看重零售技术,与单独打造无人业态相比,它们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到了应用技术进行门店数字化上。

  走进现在的大卖场,无人收银台快成为标配,颇受消费者欢迎,而这在去年还仅有少数商家尝试;传统便利店也搭载上了新的技术,如在很多传统便利店,消费者可以自行扫码购物;购物中心则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对顾客的精准营销。种种迹象表明,传统零售也正在积极拥抱先进技术,实现向智慧零售的转变。

  “真正干零售的人,除非有资本运作上的需求,否则不会为了追新而搞无人技术,他们更关注如何用新技术为现有业态服务。”岛城一家连锁零售商负责人表示,站在消费者角度上,他们根本不关心零售店是否无人,而是关心能否方便快捷地买到想要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而温馨的服务无疑是加分项,因为忙碌的人们抬头看到一个笑脸,总好过一个冷冰冰的二维码。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