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健康济南”,加快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齐鲁医科大学等项目落地动工。
2017年7月获省政府批复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推进情况如何?9日,在济南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端武介绍,近期,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概念性规划和总体规划将结题,上半年齐鲁医科大学一期工程开工。未雨绸缪,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已在引资引智,目前10多个项目已签约。同时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将在新泉城大厦设立精准医疗孵化器进行先期孵化,孵化器将于今年6月营业。
请来国际知名公司,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7年7月,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获省政府批复。批复中要求,把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健康旅游、康复医养于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综合医学服务中心,并提出要瞄准国际医学前沿,高起点规划布局。
9日,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端武介绍,省政府批复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进行了规划研究,其中包括阶段性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规划、招商策划,同时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近期将结题。
“通过招标方式,委托德勤、普华永道等知名机构进行了阶段性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规划、招商策划等方面论证。同时,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概念性规划和总体规划由本地的规划部门配合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进行。”张端武说,日建设计是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日本很多医疗产业的规划是该公司做的。
同时2017年上半年启动了道路交通、市政、能源、绿化、环保、供排水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共涉及30余项规划研究事项,预计201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这样整个规划体系就有了,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先期入驻项目规划图
六个村庄已拆迁,齐鲁医大上半年动工 张端武说,规划基本完成的同时,今年上半年,齐鲁医科大学一期工程、比较成熟的几家医院的基础设施将开工。下半年两个安置区的安置房工程、部分医疗设施和济齐路等骨干道路施工项目也将开工。
项目落地需要做好拆迁的基础工作。张端武说:“2018年我们的工作就是空间拆出来、规划做出来、项目干起来、机制活起来。”目前,在槐荫区委区政府及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结束,片区建筑物与人口界定、冻结、拆迁补偿政策等基础工作已经完成,六个村庄已开始拆迁,为2018年上半年启动重大项目建设铺平了道路。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项目范围内,还有部分与医学产业不相符的企业,仍要进一步推进,2018年将分批分期迁出。
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精准医疗孵化器已建成,已签约的10多个项目将进驻孵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中 摄
精准医学孵化器,已签约10多个项目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虽然还在进行拆迁等前期工作,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的建设还需要一定时间,但医疗产业发展迅速,要建成国内一流的医学中心,相关的引资引智工作早已启动。
“我们没有等到基础设施建成后再启动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已经在引进医疗及产业类项目,目前已有包括医学教育、精准医学、高端医疗服务和公共技术平台四种类型30多项医学产业项目在储备中,其中有10多项已签约,部分已完成注册登记,包括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山东创新中心、中美计算医学创新中心。”张端武说,为了让这些引进项目率先落地、先期布局,前期已经设立了精准医学孵化器。“孵化器将设在建筑面积近2.5万平米、经七路上的新泉城大厦,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正式运行。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帮助项目落地,两三年后等医学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他们可以直接搬过去。”
张端武说,济南的新泉城大厦临近省立医院中心院区,周边还有多所医院,在这里,精准医学的项目能很快拓展业务。同时生活设施及各类资源配套齐备,能够让引进来的医学人才安心研发。
记者了解到,精准医学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不少都涉及肿瘤、糖尿病等。
张端武说,济南在肿瘤、心脑血管、生殖妇幼、骨科、眼科等方面有学科优势,引进医疗产业时会有所侧重。
目前,新泉城大厦内各入驻单位已启动装修和设备购置。张端武表示,在医学中心的规划中,还将同步推进产业园孵化器、加速器,而这处位于市区内的孵化器未来或将长期保留。让更多的项目在这里孵化、产业化后,落地到医学科学中心去。
实施“1133工程”,引进300位名医生 医学科学中心不仅需要高端医疗设备,更需要医学人才。张端武说,2017年美国休斯敦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孵化器和人才工作站建立。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还将实施“1133”工程,以发展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医学领军人才、高层次医学团队。
“我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引进10个精准医疗研究机构、10个疑难杂症专科(医院)、30名学科带头人或团队、300名有经验有能力的医生,具体措施和政策正在调研。总之,要形成人才集聚执事,打造名医院、名学科、名医生的‘三名工程’。”张端武说,2018年希望能探索医学人才引进的新机制,结合国家推行的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努力在医学中心搭建一个平台和舞台,“让医生有施展的空间,有好的保障机制,以一种宽松的机制从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皇 张阿凤)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