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千家万户关注教育,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7年,市教育局积极回应市民关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市民关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规划建设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17年,青岛接收2.92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比2016年增加3200人。
2017年增加优质学位2万个
应对人口高峰挑战,建好家门口的学校是必须要做的事儿。2017年青岛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增加优质学位2万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9所,增加优质学位2.9万个。青岛9中等5所普通高中新建校区全面启用,青岛艺术学校新校区建设完工。与此同时,为了回应优质教育需求,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青岛市推进城乡学校建设、师资配置 、经费投入等“一体化”发展 ,建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市民子女入学和留守儿童就学“三项”保障机制。通过名校办分校、学区制等形式,全市80% 以上的中小学共享优质资源。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场会,全面推广了本市“由县域均衡向市域均衡、由条件均衡向内涵均衡”发展的经验。据了解,这也是十九大后教育部在地方召开的第一个现场会。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人才培养方面,青岛市不断深化改革,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德育落实、落细、落小,300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社会课堂、职业体验和志愿服务。基本实现音体美课程开设、教师配备和学生参与活动“三个百分百”。青岛市还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推广青岛经验,教育部确定2020年在本市召开全国学生运动会。
为了适应高考改革和学生个性化培养要求,青岛市深化教学改革。在全市推出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579项、“一师一优课”2900节。全国第一家为中考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绩报告单”,通过大数据为全市7.4万名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业状况,提出调整学习策略建议。2017年普通高考重点本科达线人数再次超过万人。
青岛高校“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职业教育方面,青岛市适应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加快推进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和青岛幼儿师专筹建,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拉开帷幕。“3+4”中职与普通本科对口贯通培养招生736人,约占全省的1/3。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职教义工”成为青岛职教的文化标志。
青岛市扩增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全市引进高校30所,山东大学6个学院和8个科研机构整体搬迁至青岛校区,在校生达到6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五个青岛研究院开始招生,招收博士、硕士近千人。新增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9所高校分别入选国家、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等教育呈现“南有深圳、北有青岛”局面。
在教育治理方面,方式进一步优化。青岛市颁布实施全国首部“学校法”,建立现代学校治理机制,教育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17个事项实现“零跑腿”,39个事项实现“只跑一次”。同时,“好老师”、“好校长”队伍越来越壮大。齐鲁名师、名校长分别达到37名和33名,占比均居全省第一。中小学32%的校长、21%的教师参加轮岗交流。全市培养农村特级教师99人,培训乡村骨干教师2000人次,缓解乡村教师质量短板问题。即墨女教师崔金华“翻墙”勇救一家三口,事迹被中央电视台转发,获全国上千万网友点赞,展现青岛教师队伍正能量 。
接收2.92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
青岛市大力推动教育惠民共享,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新提升。努力让每一位适龄儿童有学上。青岛市挖掘最大潜力,去年接收2.92万名新市民子女入学,比2016年增加3200人,占比超过30%,个别区市已超过60%。为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1.3亿元奖助学金,实现中央政府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承诺。筹建国内第三、省内第一所公办孤独症儿童专门学校——青岛晨星实验学校,实现特殊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努力让每一位在校学生上好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学生溺水、校园欺凌和校车安全等事故的发生。新建82个标准化学校食堂,又有6万名学生吃上了有营养的热汤热饭,标准化食堂连续第四年列入市办实事,全市学校食堂覆盖率达到76%,80万名学生受益。全市投入5亿元,改造100所薄弱学校,近三年,市本级投入2亿元精准帮扶平度、莱西薄弱乡镇教育发展,本市教育扶贫做法在国务院扶贫会议上介绍经验。 城市信报记者 郝春梅(图片由崔老师提供)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