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到远程、大数据 济南黄河水尺的百年变迁

2018-01-22 09:46   来源: 齐鲁壹点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泺口浮桥上游的黄河右岸大堤下,自下而上排列着五根两米高、用于水位观测的水尺,最下面浸在水里的还是一根多功能电子水尺。前几日,正值凌汛期的黄河河面出现许多流冰,浮桥也暂时拆卸停止通行,但这根水尺周围却不会结冰,具备加热和夜视功能的它温度再低也能观测水位,还能自动将数据发送至水文站后台。

  这在上世纪末来到水文站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刘新民看来是无法想象的。“别说能不结冰,就连固定住都是难事。”水文人最早用的水尺,不过是一根木桩插在水中,每天要现场读数,一天四次,倘若木桩被水冲走就重新竖上一个,直到永久固定的水尺出现。

  在五根水尺之上,还建了非接触式雷达水位计,它的悬臂前端安装着一个雷达探头,无需接触水面就可监测水位数据并远程传输至后台数据。这样一来,观测人员不来到黄河边也能随时监测水位。雷达水位计的前身还有浮子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

  随着水文测验设施和测报手段不断改进,老唐他们经历的原始的人工测验方式已渐渐消失,自动化测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测成为水文新潮流。泺口水文站站长万鹏说,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将用上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进行流量测验,测一次只需不到20分钟,比在船上待一个小时可要快多了。去年他们已经进行了流量测验的比测工作,比测精度非常高。“如果今年能投入使用的话,测深和流量就不再需要用吊箱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记者 于悦)

  转自:大众网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济南 黄河水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