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杉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条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但无论总量还是比例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相当差距。(1月25日新华网) 这则报道提到,高技能人才即通常所称的“八级工”等高技术人员。这勾起了人们对于“八级工”的回忆。在很多人印象中,那个时代没有白领蓝领的说法,很多技术工人以成为“八级工”作为人生目标,不少人通过努力赢得了尊重。
在人们记忆里,“八级工”是技艺精湛、精工细作的顶尖工匠的代名词,他们的工资甚至能超过当时的厂长。其实那时候,能评上“五级工”“六级工”就很了不起了,就连家人友人也觉得自豪。其折射的对劳动者的尊重,一直让人们念念不忘。当然,用不用恢复“八级工”制度可以商榷,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一线劳动者理应受到尊重,我们依然需要“八级工”这样的高技能人才,依然需要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这些是不需要讨论的。
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需要一流的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不是凭空而来的,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真正走进技能人才的内心,了解和满足他们的所需所求。首先要吸引更多人成为技能人才,然后鼓励技能人才苦练本领成为高技能人才。在世界上,一些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国家,“技术蓝领”不仅工资不错,而且社会地位也不低,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在,我国很多地方正在形成尊重企业家和工匠价值的导向,这也是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眼下,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提醒我们别把“八级工”遗留在历史河流里。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