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2月9日讯 2月6日,国家工程机械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中国机械工业100强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在杭州总部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1688大企业采购、阿里云、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提供更新体验,并推动山东临工加快向“互联网+制造”转型。
临工集团大型挖掘机总装流水线
“一元化运营体系”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山东临工是以生产装载机、挖掘机、路面机械等三大类产品为主的生产机械生产制造类企业,是中国三大工程机械出口商之一。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行业产能过剩、结构趋同的严峻挑战,山东临工也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只有通过有效破解束缚企业发展的传统机制障碍,转变发展模式,改造传统动能,激发创新活力,才能使企业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势头强劲的新局面。
近年来,山东临工全面导入精益生产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临工精益生产方式LPS(LingongProductionSystem)。随着LPS的日臻成熟,山东临工通过机制变革,迅速颠覆了传统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提质增效。
在生产管理方面,山东临工将过去的生产、质量、工艺、安全等相对独立的运营模块进行整合,形成以质量运营为主导的一元化运营体系,建立了扁平化、模块化、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系统。这一颠覆使制造系统的生产责任与质量责任并轨,从体制上保证了生产制造过程就是质量控制过程,彻底破解了生产与质量“双轨运行”、相互扯皮的管理难题。
从硬件投入转向精准软投入 过去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偏重于粗放的、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发展不可持续。
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行业竞争,山东临工技改投资不再偏重于厂房、设备、基建、用工等有形的硬性领域,而是聚焦于增强战略竞争力、提升创新驱动力的软性投资,投资更有针对性地集中于基础研究、自主研发、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智能化改造、高技能人才培育、高端人才成长等软性领域。规模扩张的重投资没有了,而精准高效的软投入却使企业发展后劲更足了,因为它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软投资结出的是发展动能转换的硬成果。
山东临工结合企业实际,按照“建制(健全创新制度)、搭台(搭建创新平台)、造氛围(营造创新氛围)”的工作思路,自上而下,大力推进创新管理模式,公司全员积极参与技术改造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仅有1000多人的技术工人队伍里,就高密度诞生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邱峰为代表的众多“工匠级”人才,其中全国技术能手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首席技师3人、省技术能手2人、市首席技师7人、市技术能手12人。
产学研一体化,开启工程机械大数据应用的先河 近年来,山东临工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了数据采集分析平台、虚拟设计平台、试验验证平台三大国际一流、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平台。
山东临工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19家单位作为发起人,共同创立了“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开启了工程机械大数据应用的先河。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建立了疲劳分析模型、流体仿真模型、人机工程模型、虚拟装配模型等产品研发数据模型,提高了整机能效,增强了产品可靠性,提高了设计一次成功率,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
在山东临工与阿里巴巴的签约仪式上,山东临工总经理文德刚介绍称,“山东临工于2016年就确立了互联网融合战略,制定实施了高端制造智慧化、智能化计划。”
网格化生产助智能制造在这里生根发芽 为保证智能制造技术处于前沿优势,山东临工成立了100多个项目组,涵盖了装配、物料及焊接等制造领域,通过大量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践行作业无人化、少人化理念,探索机器人自主设计制造技术,加快人机信息交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气、电、液一体多功能全自动工作台”、“I-DMS”系统、“AGV台套配送”等一大批自动化项目已在事业部落地生根。
据了解,2015年山东临工便与清华大学深入合作,开展智能制造、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利用其大数据技术研发能力和相关政策引领优势,助力山东临工整体创新升级;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产品设计、交付、营销等环节的创新;以及优化产业链各企业乃至跨产业链协作,使山东临工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互联网+制造”领域的典范。
目前,山东临工自主创新加工生产的以主控阀等核心部件为主的各类高端液压产品,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和整机装配,并且质量稳定。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标志着临工高端液压件自主加工制造能力走在行业前列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机制变革、战略转型有力提升了企业创新力,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2017年1-7月份,山东临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8.5%,其中,主导产品装载机销售同比增长高于行业29.3个百分点,挖掘机销售同比增长高于行业54个百分点。(大众网-山东24小时客户端记者 孙杰)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