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0万户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8-03-01 10:07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17年,我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积极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提质增效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了积极作用。2月2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17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0万户,企业总量突破200万户,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省实有企业225.9万户

  到2017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806.8万户,列广东、江苏之后,同比增长13.6%,比全国平均增幅高0.9个百分点;实有注册资本(金)16.6万亿元,同比增长34.7%。2017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49.6万户,同比增长4.5%,扭转了2016年的下降态势(降幅7.1%)。市场主体总量由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前的412.6万户,发展到2017年的806.8万户,净增加394.2万户,增长95.5%;实有注册资本(金)年均净增加近3万亿元,由2013年的5万亿元,发展到16.6万亿元,增长2.3倍。

  到2017年底,全省实有企业225.9万户,继广东、江苏之后,第三个超过200万户。实有私营企业209.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8%,私营企业成为全省企业快速发展的绝对主力。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司制企业发展迅速。到2017年底为191.2万户,同比增长23.5%,比各类企业平均增幅高了5.1个百分点,占企业总量的84.7%。二是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较高。据调查,2014年至2016年全省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平均为7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品牌意识明显增强。2017年全省新增商标申请28.4万件,新核准注册14.1万件,分别同比增长54.2%、29.5%,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申请量同比增长206.8%。到2017年底,全省有效注册商标72.3万件,同比增长22.1%,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711件;地理标志商标542件,居全国首位。

  去年新登记“四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7.2%

  2017年,全省新登记第二产业企业11.5万户,同比增长23.6%,增幅居三次产业之首,占新登记企业的23.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6个百分点。在新登记企业总量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新登记企业户数同比增长5.7%。新登记建筑业企业和电力、热力、燃气、水等公用事业企业同比增长59.4%和37.4%,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新登记企业户数分别同比增长49.1%、32.9%、32.6%和27.8%,而传统的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新登记企业户数分别同比下降24.0%和22.2%,房地产投资仍较为活跃,新登记房地产企业户数同比增长50.8%。

  总体来看,2017年,我省制造业企业呈现回暖趋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增长迅速,新登记“四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37.2%,新兴现代服务业成为投资热点,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现。

  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田治颖表示,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市场主体发展步入高速增长期,但与苏、浙、粤等省份比较,仍有一定差距。2014年、2015年,我省市场主体增速高于江苏、广东、浙江,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超过江苏,位居全国第二位,但2016年、2017年上述三省市场主体发展明显加快,2017年江苏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再次超过山东。

  从增长速度看,2017年我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同比增长4.5%,居四省末位,广东、浙江、江苏分别为21%、20%和16%,我省明显偏低。

  从企业总量看,我省与广东、江苏相比,分别少了194万户和64万户,仅相当于广东的54%、江苏的78%。

  从万人创业率看,提升空间较大。到2017年底,我省每万人创办市场主体811户,浙江、江苏、广东分别为1060户、1013户、932户,分别比我省多249户、202户和121户;我省每万人创办企业227户,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382户、362户和351户,分别比我省多155户、135户和124户,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企业占比看,我省实有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8%,广东为41%,江苏、浙江分别为36%和33%。从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比例看,我省为1:2.5,浙江为1:2,江苏为1:1.8,广东为1:1.4,我省个体工商户明显偏多。

  田治颖表示,面对差距,2018年我省将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市场主体准入、退出便利化环境,深入实施小微企业双升、商标品牌和广告拉动等三大战略,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为经济持续向好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造良好基础。

  相关新闻

  全省超50万 “僵尸”主体退出市场


  □记者 方垒 赵小菊 报道

  本报济南2月28日讯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我省首次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跨部门联合抽查。全省有29万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77户企业首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对3615名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任职限制,对1548名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人选信用状况进行了审核,“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已初步形成,信用约束力明显增强。

  2017年,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全面建成,日均访问量300万人次,日均查询量27万人次。

  此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全面实施,全省超50万“僵尸”主体退出市场竞争。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注吊销市场主体55.6万户,同比增长7.2%,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37.1%。企业退出节奏明显加快,全年注吊销企业14.1万户,同比增长34.1%,占新登记企业总量的29%。

  转自:大众网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山东 市场主体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