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丛民)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省积极探索以扶贫车间为载体,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造血式”扶贫路子,目前全省建设各类扶贫车间6126处,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2.6万人。
据山东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准扶贫标准共7部分,重点明确扶贫车间选址、用工来源、收益分配等,解决了扶贫车间怎么建、怎么管、如何发展的问题。
据介绍,扶贫车间即建设在乡、村,以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手工业、来料加工经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内容,实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就近就业扶贫模式。为此,山东从工资保障、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用工方式等方面对扶贫车间提出了明确的规范。
根据要求,扶贫车间多渠道开发市场和就业岗位,形成就近就业、稳定增收机制。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企业、个人等援建的扶贫车间,要和村集体签订资产移交合同,依法对产权公证后,扶贫车间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政府、企业等联合建设的扶贫车间,应签订资产认定协议,明确产权和分红比例。收益主要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目前,全省建设各类扶贫车间6126处,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2.6万人。
转自:大众网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