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客户端记者 肖玲玲 通讯员 陈培芬 图/半岛客户端记者 吴璟
礼炮鸣放、祭祀乐起,擂起战鼓,渔号献礼,卫兵就位,恭请龙王……3月17日上午9点38分,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戈庄村主会场,传承500余年的田横祭海仪式正在上演,呈现出最宏大的渔家祭海场景。据统计,16日、17日两天周戈庄村祭海节迎来游15万人次,其中,参加17日当天祭海仪式的多达10万人次。今年的田横祭海节,周戈庄村主会场的活动将持续到3月18日,4月6日~7日还将在山东头村设分会场。
广场上售卖各种好吃、好玩的小贩,吸引了不少市民,特别是孩子们的目光。
17日早上7点40分,记者赶到了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戈庄村,虽然当天天气阴冷,且离祭海仪式还有俩小时,但祭海广场上依然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我家就住田横,坐车过来也就10来分钟,每年都来看看,凑凑热闹。”田横镇泊子村的李海艳告诉记者。
中国·田横祭海节是北方最大的民俗祭海仪式,源自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戈庄村渔民的“上网”习俗,已经传承500余年。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获得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殊荣,已成为即墨文化和旅游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活动现场卖海鲜的摊位,遭到人们抢购。
今年祭海节仍由村庄按照传统祭祀习俗自发组织,突出“祭海祈福 畅游田横”节会主题。多少年来,当地渔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海边,是大海养育了他们,他们对大海充满眷恋与感恩。虽然现在以打渔为生的越来越少,但更多的渔民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勤劳追求,他们“洗脚上岸”,开始从事海水养殖、海珍品育苗、海产品加工……祭海,对渔民们来说,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欢庆,也是一种祈盼。
节会主要内容包括祭海典礼、歌舞及地方戏曲展演、田横旅游产品及全国各地特产、美食展销等,观众们在观看祭海仪式和精彩文艺演出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各种特色美味小吃,欣赏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参加精彩绝伦的摄影大赛。
祭拜龙王
祭海仪式发展到今天承载的大多是百姓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感恩与追求。走在周戈庄村祭海广场上,满满的福气铺面而来,人海相谐大牌坊、变幻灵动的百福石、福渔东海墙画、妈祖保佑文化墙、大气磅礴的祭海照壁……凝聚着新时代渔民们的祈福文化诉求。“在新建的祈福广场上举办新一年的祭海节,欣赏着五百年传统民俗,伴着海边美景,就着咸鲜的海风,品一品田横茗茶,尝一尝田横原味海鲜,这样的旅游体验才更值……”周戈庄村支部书记刘东升兴奋道,“我们村的祈福文化墙绘、清爱堂路灯、祭海祈福广场、景观雕塑,都是“福”文化的体现,现在民俗博物馆正在筹备中,将更全面展现老渔村的渔文化。”
据统计,16日、17日两天周戈庄村祭海节迎来游15万人次,其中,参加17日当天祭海仪式的多达10万人次。今年的田横祭海节除3月16日~18日在周戈庄村主会场举办外,4月6日~4月7日还将在山东头村设分会场。“祭海仪式是沿海渔村的传统,山东头村老辈也办过,现在村民们富裕了对文化的需求就多了,办祭海节是顺应老百姓的呼声,同时也借机会展示下山东头的美好景观。”山东头村村支部书记王永柏表示。
■现场直击
仪式中一跪练了一个月 17日清晨天还没有亮时,渔民们就从家里将黑毛公猪、面塑等贡品抬到了祭海广场,一列列,一排排,整齐摆放。9点58分,吉时一到,鞭炮齐鸣,渔民们开始焚香,并把写好的“太平文疏”点燃,满怀虔诚感恩大海。“卫队就位,主祭人、陪祭人登台,供应龙王,跪……”祭海仪式上,伴随主持人的指示,台上9位身穿唐代服饰的演员陆续登台,之后一人为首,其余8人两两并列,面朝龙王的方向,整齐划一地行跪拜之礼。这一套动作看着挺简单,“我们从过年后就开始排练了。”演员唐正伟告诉记者,虽然表演的时间不长,动作也不多,但最关键的,“必须得齐整。”不管是上台、站定、抬起双手行礼,还是撩起裙摆行跪拜礼,都要整齐划一,“练了得有近一个月。”
据介绍,田横岛是一个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海洋民俗文化旅游胜地,生活在田横的渔民祖祖辈辈以渔为生,由于生产作业能力有限,海难事件时有发生,渔民们便将对平安和丰收的希望寄托于对海神的虔诚祈拜。起初,祭海活动形式简单,没有固定日期,多是各家各户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定当地人传说中东海龙王或妈祖娘娘的生日,或选个黄道吉日将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俗称“上网”。
在场侧设立的贡品台香火缭绕,吸引了大量市民的目光。
每当此时,渔民们穿上新衣,把自家修葺一新的船只插满彩旗,一路鞭炮锣鼓地送入海水中停泊。送船下海时,为求得龙王保佑,也有向海中抛洒食物的习俗。祭海当天,渔民还要摆放大肥猪、香饽饽、红公鸡、大鲈鱼等各种祭品,焚烧太平文书,磕头虔诚朝拜,祭海的第二天便正式出海。大约在100多年前,田横祭海活动初成规模,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送船祭海活动。
彩面小馒头扮靓祭海节 “挥舞着蟹钳的红壳螃蟹、张牙舞爪的八爪章鱼、鹤发童颜的寿星老、弯曲蟠蜒的双龙戏珠……”在田横岛度假区洼里村大洲馒头店,田横媳妇一边熟练地捏着手中的彩面,一边把手中的特色面塑安在5斤重的馒头坯上,同时捏成绿叶、海草等进行点缀。“这些面塑花样是专门为田横祭海节准备的。”73岁的田横大馒头传承人王彩英说道。
田横大馒头,以其富有沿海渔村特色的独特造型而著称,因田横祭海节的举办而声名远播。田横大馒头个大劲道,单个馒头3到5斤,经十几遍揉面而成。出彩之处在于馒头上的吉祥面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沿海渔村的巧媳妇们用高筋面粉和面兑上颜料做成七彩面团,然后揉捏成鱼虾蟹、龙凤鸟兽等各式形状面塑,面塑成型后用鸡蛋清沾到馒头上,或者用牙签插上。
如今灵巧的田横年轻一代有所创新,根据年轻人的喜好,结合儿童的特点,用蔬菜汁和面,做成飞鸟、小猪、西瓜等形状彩面馒头,好看又好吃。在当天的展销会上,记者就看到不少这样的馒头。“我这次带来200袋,每袋6个。”青岛福禧面艺坊老板江源告诉记者,这种可爱的花样馒头很受年轻人尤其是孩子的喜爱,非常好卖,“两个来小时卖了90多袋了。”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有体验感的东西,所以他就开了面艺坊,让做田横大馒头的老师傅作为指导,开发出更多具有时代感的卡通花样馒头,原料方面则增加了抹茶、黑米、南瓜等,吸引了不少小孩子和年轻人的关注,“很多人到我那体验做馒头,也算是为传统大馒头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写
穿越500年的祭海仪式 祭海首要的是蒸面塑。提前四五天,渔家媳妇们便忙碌着走东家、跑西家商议新的面塑式样,面塑大小不一,造型各异,“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百花齐放、海底世界”等造型栩栩如生。盘龙面塑,俗称神虫、升虫(取神升之意),其有头眼身尾,选型生动,五彩涂绘,神采奕奕。如今,媳妇们都忙活着打工赚钱,专门的馒头店承担起了蒸面塑的重任。
再是选三牲:猪、鸡、鱼。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好,宰杀后刮毛,只留猪脖上的一撮黑毛,代表是带毛的全猪,并用红绸布打结成大红花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猪杀后,将皮下充气,然后绑在一张四腿红漆矮木桌上,呈昂首站立的姿势,后背上披上网状油脂膜,象征着一网下去捞上个如公猪大小的鱼。鸡要选个头大的红公鸡,鱼要用大个儿的鲜鲈鱼。
整饰龙王庙。祭海前几天,由各船长推举专门人员,将龙王庙四周清洁整饰一新,挂上大红灯笼,各家各户在影壁上贴满红彤彤的对联。龙王庙前的海滩上要由老艺人扎起松柏门,挂满彩灯,松门上悬挂匾额,两边是二龙戏珠和鱼跃龙门等图案的竖阁,配有大红对联,显得壮观气派;海滩边还要临时搭起戏台。
列船。祭祀前一天,渔民要把渔船上整理得井井有条,然后贴上大红对联:“多福多财多光彩,好年好景好丰收”、“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力合鱼满舱,心齐风浪平”。船上主桅杆贴上“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干“二将军威风凛凛,后桅杆“三将军顺风相送”,船头贴“船头无浪行千里”,船尾“船后生风万里行”。渔船要统一停泊到村前海湾,“一”字排列,船尾朝岸,船头朝向大海,抛锚定位。
摆供。举行祭祀仪式这一天,日出之前渔民开始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摆供。桌面上铺垫吉庆红布,摆有三牲、面塑、鲈鱼、酒、花生等。每组供桌前要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有数支四五米高的“站缨”(海中下网的一种标志)。将准备焚烧的黄裱纸、香炉摆好,几支万响的大鞭炮绕在竹竿上,“一”字排开,等候良辰吉时。
祭奠。祭海的时辰在过去是越早越好,有占先发财的说法。时辰一到,鞭炮齐鸣,锣鼓震天,人声鼎沸,人们开始焚香烧纸、磕头朝拜,渔民也崇信谁的鞭炮声势大,持续时间长,谁的船这一年就兴旺发财。
唱戏。当地人认为京戏庄重气派,每年都要从大老远请戏班子,唱上好几场。秧歌、龙灯、旱船、腰鼓等民俗表演,场面热闹,渔民一年的劳作疲惫好像也随之散失。
聚餐。祭海仪式结束后,过去都是渔民在船上聚餐,并欢迎行人来船上吃鱼吃肉喝酒,来的人越多,表明来祝福的人越多。现在则是在家中设宴,款待前来参加祭海仪式的亲朋好友,祭祀时用的三牲、酒、面馍成为聚餐的主要食品。
■幕后
文/图/视频全景展示田横祭海 田横祭海节,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传承了500年的渔民狂欢盛宴,半岛全媒体报、网、端、微全方位发力,采用手持摄像机、无人机等多种现代新媒体设备,多个机位,地空一体,在展现宏大场面的同时,对祭海节的擂鼓、渔号献礼、恭迎龙王、敬献祭品以及燃放鞭炮等精彩细节进行了精心拍摄。与此同时,将摄像机与无人机的高空航拍画面同步传回到后台,通过半岛客户端即时发布,使得这次直播更为直观、立体。让不在现场的观众也能一睹祭海盛况。
据悉,半岛全媒体在去年田横祭海节的文图视频直播中,仅仅三天时间视频总访问量就超过了350万次,观看直播的用户更是来自天南海北,不仅覆盖山东、北京、黑龙江等国内省份,甚至还包括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粉丝。今年的祭海盛况全景展现,也在半岛客户端、半岛官方微信、微博等全媒体平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