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结发夫妻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扔下”他独自养育3个子女。时隔7年,刚满19岁的大儿子孙忠恒因胸椎结核手术失败导致下半身全身瘫痪,而15岁的小儿子和11岁的女儿还在念书……
从而立到耄耋,所有困难都需要一个独身男人去面对。
82岁的孙德福,这个洋河镇高家莹村的“倔老头儿”,这40年是怎么过来的?
〖 看到东石,就看见了俺爹 〗
胶州著名的“东石”,挺立在高家茔村东侧。天气好的时候,52岁的孙忠恒喜欢坐在村口,看着清晨的太阳从这块坚韧的巨石旁升起。习惯早起的孙德福,会提前为大儿子准备好轮椅,陪他一起迎接阳光。
“俺觉得看到了东石,就看见了俺爹。这几十年,俺爹真不容易,一直都是他伺候俺,一点没耽误俺吃喝!”孙忠恒有点激动,不停地抹脸。
33年前,已经忍苦受累7年,独自养育3个子女的孙德福本想着19岁的大儿子能帮他一把了,不曾想孙忠恒因胸椎结核手术失败导致下半身瘫痪,瘫痪的前20年孙忠恒无法自主起身。孙德福窝着心里的苦,继续靠种几亩地、打点零工拉扯着3个子女。
“老伴走得早,我如果倒下去,那这个家就彻底的完了”,孙德福说。那些年,大儿孙忠恒瘫痪在床如厕不便,经常弄脏衣被,年幼的二儿子和小女儿帮不上太多忙。无数次,孙德福拖着疲惫的身体,深夜爬黑起床,给大儿子换下脏臭的衣被,端盆温水帮他擦洗干净,再换上干净的衣物被褥。为了有衣物被褥能及时更换,孙德福连夜就得把脏臭的衣物拿出去清洗,等忙完了,天也亮了。有一次,孙忠恒正试探着自己从炕上坐到轮椅上,结果却重重的摔到地上,正在做饭的孙德福听到响声急忙的跑了过来,赶紧的将摔倒的儿子抱上轮椅,儿子紧紧攥着老父亲的手,偎在那时已近70岁的孙德福怀里嚎啕大哭。老父亲抚摸着儿子的头,却没发一语……
就这样,孙德福照顾瘫痪儿子的故事,就像小村落旁的这块巨石,雨浇不改、风吹不移。
〖凌霄栽了十几年,前面有块小花园〗
孙德福父子住在村前一处古旧的石头房,春风里,门前那棵紫藤树上偶尔有几只小鸟“歇脚”,院前巷子被打扫的不着一片落叶,庭院不大收拾的很干净利索,室内陈设简单却整洁清爽,房子不高却很舒适亮堂,屋内墙角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鱼儿,还有一屋的花,很像一家正待客来的山里“民宿”。
坐在“民宿”炕头上孙德福继续回忆着:一开始,瘫痪在床的儿子无论自己怎样努力始终都无法起身,他天天守在儿子身边照顾他吃喝拉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些年的辛酸、痛苦一个农家老人用语言表达不出来。但随着二儿子和小女儿的逐渐长大,也跟着父亲一起照顾瘫痪在床的大哥,照顾大儿子的压力也慢慢的变小了。
“我平时愿意种种花、养养鱼,门口的那棵凌霄俺十几年前栽的,前面那块小花园里的菊花,到了秋天挺香的……现在体格还挺好,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孙德福淡然的聊着他的生活。
如今,大儿子经过锻炼,十几年前也能够自己吃饭穿衣了,很多事不用他操心了。小儿子成家后住在同村,儿子和儿媳天天过来照顾父兄,小女儿出嫁后也经常回来看望他们。虽然儿女家境也不宽裕,但孩子们都很孝顺、也很上进。
〖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经济上没有啥压力〗
近几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当地政府将全镇贫困农户信息进行统计和梳理,按照程序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给予精准帮扶,有的以产业扶持、有的由政府兜底保障,贫困户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免费政策,还免费入了家庭财产险、小额人身保险等险种,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而孙德福父子就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名单之中。
“这些年,镇里的干部经常来,关心俺爷俩的身体状况和收入情况,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来俺家送花生油、大米、面粉。村委的这些‘孩子’隔三差五也过来帮俺拾掇拾掇。”说到现在的生活状况,孙德福满足的笑着。去年傍年根儿,镇上扶贫办的小李主任还专门给他们送来贫困户项目收益分红300元,以及太空被、挂历等一大堆“年货”。“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了,真心实意地感谢咱们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孙德福说,一年算下来村产业项目收益分红、贫困户项目分红、低保金、残疾金、高龄补贴的各种收益,以及其他两位子女的养老金,爷俩可以拿到15420元,同时还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看病不需要再花钱。虽然大儿子还是需要照顾,但经济上没有啥压力了,还有这么多人帮着,日子轻松多了!
对孩子的不舍不弃、对苦日子的不埋不怨、对新生活的感恩知足……这就是孙德福这40年的生活。正如孙德福说的:“最苦最难的日子都过去了,还得陪俺儿多过些年好日子!”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尹哲
[编辑: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