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崔璞 韩小伟
一股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浪潮正在袭来,比以往更加迅猛有力。乡村的“春天“来了,谁来搅动这一池春水?人才!做好农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推动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种好梧桐树,广引凤凰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乡村广袤大地上,亟需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大显身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新时代农民”,他们是这一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在青岛农村广阔天地中,涌现出一大批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的人才:即墨农广校李建仁从记者转身“土专家”,广授农业知识;平度农机手高洪云搞发明,研制出植树机;90后姑娘刘静从南方来青岛扎根崂山乡村,成了“民宿专家”;大货车司机张美祝放下方向盘,通过钻研种出红心猕猴桃……
“发明家”高洪云:做创新型农民,造出植树机 成为怎样的乡村人才?关键要找好定位,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创新发展。
从事过很多工作,但都与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于是,平度白沙河街道王戈庄村农民高洪云在8年前“转行”做农机手,从此一跃而起,还成了“农民发明家”。
“以前是居无定所,干什么都不行。”3月23日,高洪云感叹,他加工过面条、装过天花板、做过电器售后、外出打过工……2010年,作为又一次可能失败的尝试,高洪云购买了农机,做起了农机手。这次,他的选择不错,起码收入多了,“别看挣的不少,但都是辛苦钱啊!”他说,农忙时开一天农机,从驾驶室下来后累得全身哆嗦。
随着科技进步,农机也在不断更新发展。高洪云也紧跟科技发展,将新技术引入生产劳动。2014年,他花费20多万元引入了两套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控制拖拉机进行田间作业。“其中一套导航系统花了我12.6万元,在拖拉机上安装小型电脑,拖拉机顶部有一个圆形的接收器,可以接收来自厂家的卫星信号,实现拖拉机无人操作。”这意味着,农机也实现无人驾驶了,设定好作业路线之后,拖拉机自动前进。实际应用证明,这台机械打垄笔直,与人工驾驶相比,十亩地就能多打出一垄来。因为实现了精准作业,一亩土豆能增产10%。
尝到科技的甜头,2017年,高洪云有了新的“突破”——自己研制出植树机。“植树机在国外就有,但要进口成本太高。”高洪云就想到,可以根据国外的植树机在现有农机上进行改造,他没想到的是,凭着自己的经验与钻研,经过一番摸索组装,仅用4天就研制成功了,“根据本地土壤特点,做出来的植树机很好用”。这台机器自动化程度高,具有无人驾驶系统,可以自动添加保湿剂;机械效率可达人工的20倍,花费却不到人工的三分之一。就此,一台机器解决了短时间内1000亩樱桃苗的种植难题。近几年,不少人加入到农机手行列,也给他带来了竞争,这种情况下,他对农机的改造就显得格外有竞争力。
回顾几年来的发展,高洪云说,多亏了农业部门对农民的扶持。“我购买农机花费超过150万元,多亏有补贴,减轻了我的压力。还有多种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他说,农业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很实用,效果很显著。
据悉,2017年,市农机部门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发挥23处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的作用,办好农机培训“网上课堂”,开辟了“线上线下”农机培训新模式,农机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农机部门还开展了“十百千”农机化人才建设,首次尝试了“低碳、环保、节能、绿色”和“农机与农艺结合”等特色专题培训,举办基层管理人员、农机技术骨干带头人、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国三拖拉机大轮训等农机技术培训班120期,完成培训5500多人次。此外,联合河北农业大学设立专家工作站,累计进行技术指导30余人次,开展特色专题培训班2次,受惠农民1000余人次。
“外来凤”刘静:投身办民宿,要扎根青岛20年 乡村人才振兴需要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才,他们给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晓望社区,有一家客栈在周边、网络上都小有名气,它的名字叫“小隐民宿”,取自“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民宿的主人是刘静和周军勇这对来自南方的小情侣。
湖北姑娘刘静出生于1990年,在南方有着4年的民宿经营经验。“她应该属于中国搞民宿最早的一批人。”江西小伙周军勇这样介绍女友刘静。
小隐民宿总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紧靠着一片平坦广阔的农田,民宿主人花费数十万元,专门请中央美院的专家精心设计后打造而成。房屋建造遵循旧物利用、就地取材这一基本原则,注重细节,无论是门还是窗户,都结合外部的环境和风景来考量,实现“一步一景,一画一框”。
独特的设计,让小隐民宿彰显出经营者独特的用心,例如房间里没有电视机,目的是让住宿者在睡觉前可以安静地聊聊天。崂山风景区特有的景色、淳朴的民风,与民宿融为一体,因此收获众多好评。做到这些,都是基于刘静和周军勇对于民宿的独有理解。
“我们两个都是外地人,但不只是为在这里开店,而是要融入这里,我们也是这里的村民。”刘静说,办乡村民宿有很多其他类型农村产业所没有的优点。首先,民宿可以激活农村闲置的房子和土地。为了找到合适的地方,刘静用了两年时间,最终选中了风景优美的晓望社区。他们与房东签订的租赁合同长达20年,每年费用是11万元。
“我们想在这里生活20年,希望村民们能够接纳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我们当成来挣钱的外地人。”刘静说。为了给自己的民宿做推广,提升影响力,刘静和周军勇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通过一篇描写王哥庄大集的文章推送,一名在北京生活的读者看到后,专门乘高铁赶到青岛,在小隐民宿住了4天,目的就是去感受王哥庄大集。还有客人在住宿时拍了周边美丽的景色,被公众号推送后,竟然“激起”一名专业摄影师的兴趣,专程前来住宿、拍摄美景。
刘静认为,民宿还有一个作用是文化层面的保留和传播。小隐民宿尽量保留了房屋原本的特色,设计上追求复古,在进门处最显眼的摆设是一口农村家庭常见的水缸。“为了宣传民宿,肯定会深挖本地的文化故事,这样对于文化是一种好的保护和传播。”周军勇说。
实际上,小隐民宿也产生了较强的带动作用。自2017年5月开业以来,小隐民宿接待了很多同行,大家都是带着相机对这里一通拍照。刘静说,他们也会以住宿体验的方式外出参观学习。“去过日照、济南,看看当地民宿都是怎样搞的。”她说,南方也去过,住在店里,除了可以看装修特色,还能体会到民宿经营特点。
2017年,小隐民宿收入90多万元,但刘静和两名合伙人总投入200多万元。“我们觉得,民宿跟农家宴是不一样的,能起到的作用不一样,赚钱方式也不一样。”刘静说,民宿可以赚慢钱,想挣快钱就不要干这个。
“田秀才”张美祝:告别大货车,种出红心猕猴桃 靠地种地,如何种好地?还要靠农民兄弟不断自我觉醒,不断钻研,提高本领。
只有高中学历的大货车司机张美祝,放下方向盘后竟成长为果树专家。他用4年时间,将猕猴桃嫁接到崂山野生软枣猕猴桃上,种出了红心猕猴桃。这样的猕猴桃,30元一斤供不应求。
张美祝家住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浦里社区,2012年他和妻子去威海玩,当地朋友将自己种的猕猴桃送给他。回到青岛后,张美祝品尝发现,比以前吃过的猕猴桃都要甜。威海能种出这么好的猕猴桃,青岛为什么不行?张美祝就从网上买来猕猴桃苗试种,没想到,到了冬天,果苗全军覆没,都冻死了。
为了让猕猴桃适应青岛气候,张美祝琢磨了各种办法,最终确定,可以通过崂山野生软枣猕猴桃进行嫁接来保证存活。软枣猕猴桃别名软枣子、圆枣子、圆枣、奇异莓,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有“水果之王”的美称。我国东北南部山区较多见。张美祝就用这种软枣猕猴桃的枝条进行嫁接,起初还是失败了。为此,他赶赴临沂,向专门研究枝条嫁接的一名程姓老人请教。在耗费4年时间后,终于使猕猴桃在崂山的土地上生存下来。
“种猕猴桃挺好玩的,它的样子很像葡萄,很有‘个性’。”张美祝说,猕猴桃树有公母之分,要按照八棵母树、一棵公树的比例种植;猕猴桃种子是可以发芽成长的,因为种子小,长出来的苗和野草没区别,一不小心就会被拔掉了。
不久,张美祝在崂山本土软枣猕猴桃的基础上嫁接红心猕猴桃品种,种出了红心猕猴桃。2017年,张美祝在浦里社区的两亩猕猴桃结果成熟。“这种猕猴桃特别甜,比普通的猕猴桃甜得多。”他以每斤30元的价格,通过朋友圈这种方式销售一空。
种出红心猕猴桃的张美祝再也不用开大货车了。他一边做着水果、蔬菜和崂山茶的销售生意,一边研究着红心猕猴桃的种植。为了更深入地掌握、提高猕猴桃在青岛的生长,张美祝还专门赶到陕西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参观学习。
在不断努力之下,红心猕猴桃开始受到关注。“有周边的人来买了果苗,自己拿回去种。”张美祝说,销售苗木又给他带来了一块收入,加上卖猕猴桃果的收入,如今“成本已经收回来了”。
对于将来的发展,张美祝想搞猕猴桃采摘园,“崂山的水好、土好,种出来的猕猴桃是最好吃的。”他说,目前种植面积太小,周边土地都在种茶叶,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搞采摘园。此外,他还想发展猕猴桃盆栽,将让猕猴桃种进居民家中。在越来越多人知道红心猕猴桃后,张美祝准备将它打造成一个响当当的本土品牌。张美祝的创新思路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王哥庄街道农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此举将在本土软枣猕猴桃保护和研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土专家”李建仁:不干记者当老师,专教种地 一个真正的乡村人才,就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意,引导农民创富。
李建仁的身份是即墨区农广校的“土”老师。2004年,他由报社记者转岗到农广校工作,从门外汉开始,刻苦学习让他成为一名比农民更“土”的“土专家”。
农广校担负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要给种了那么多年地的农民讲课,你不比他们更“土”、不比他们更“能”,农民是不会买账的。而且,这些亟待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的种地人,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弱,既要把枯燥乏味的农业科技知识转化成拉家常式“土得掉渣”的话,还要讲深、讲透,让农民兄弟及时领会、善于运用,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转换成农民手中的财富。
刚到农广校,李建仁是个名副其实的门外汉,为了获得农民兄弟的认可,他下苦功学习。有位在农广校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高级农艺师,李建仁没事就带着问题去找他聊天,三聊两聊,老教师的“经验之谈”,全变成了他的知识储备。经过几年知识储备,李建仁不仅讲起农业科技知识来头头是道,还根据农民的需求,传授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食品安全等知识,他说:“咱要帮农民发家致富,也要引导农民会花钱,会吃喝,会过日子”。十几年的农业培训工作,使李建仁真正成为了农民的贴心朋友。
每到一处讲课,李建仁都会给农民兄弟留下自己的办公电话、手机号、QQ群号、微信号。李建仁的手机24小时待机,只要接到农民的求助电话,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白天还是黑夜,他都会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有些问题电话里说不明白,他会专程跑到农民的地头,钻进大棚里,详细察看,对症下药。
朴实的农民兄弟不会奉承人,但他们会说:“听李老师说话,就知道他是个热心肠。”
几年前,李建仁到移风店镇去讲课,有村民说,想多上几个蔬菜大棚,但缺资金,贷不到款。眼看着农民兄弟有了知识,有了生产动力,却让资金挡住了大展手脚的致富路,李建仁觉得应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李建仁回城后,立即电话联系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询问村民贷款事宜。李老师就像说媒的红娘,为了帮村民贷到款,他把蔬菜大棚的发展前景、菜农的难处一一道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农村合作银行的工作人员,给栾埠村17户村民,每个大棚争取到了2万元的低息贷款。后来,这些用银行贷款建起的蔬菜大棚,每年给菜农多增加收入三四万元。
在农业上投资往往不起眼,但开了头,就要不断坚持下去。为了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题,李建仁拿出自己的工资卡作抵押从银行贷款。据统计,他帮村民争取到的贷款已累计达102万元。
有人问他,这又不是你自己的活,不怕农民赔本,你跟着还债?李建仁听了哈哈大笑,“现在农民也都变得有文化了,人家事情考虑得很清楚,这就不可能是赔本的买卖!”他对这一判断很自信,“即使有什么问题,也有强大的政府做后援,怕什么!”
从记者岗位转行成为“土专家”,李建仁最让农民佩服的是他脑子活泛,点子多。移风店镇地平线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姜波曾对李建仁说,合作社成员种植的蔬菜,淡季销量小、利润低,根本回不了本,苦于没有冷库贮存,以至于大量的新鲜蔬菜被铲除倒进沟渠、烂在地里。姜波想建冷库,却没有资金。李建仁听说后,帮她联系到市里一家大型餐饮企业负责人,与这家企业商定:由企业出资帮农民建冷库,由农民提供有机新鲜蔬菜给企业,既能解决蔬菜贮存问题,又能帮助餐饮企业降低进货成本,实现共赢。
“咱们没花钱解决了问题,销路还打开了,这种好主意我怎么想不到!”姜波很佩服。
如今,各种类型的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这些农场最大的考验就是销路。2017年,李建仁做了一件“大事”:指导23名青年农场主成立合作联盟,名字就叫“青岛乐活村生态农业联盟”。目前,加盟农场已增加到32个,这个农场合作联盟共有种养殖面积8000余亩,产品种类涉及绿色菜品、生态大米、散养鸡、土鸡蛋、散养黑猪、本地产有机茶、本地产淡干海产品、名贵苗木等。
李建仁说,一个家庭农场的产品不会很丰富,也不能进行深加工,然而在合作联盟中,就能够取长补短。“联盟能够给家庭农场带来无限可能。将来,联盟还可以提升家庭农场的层次,由直供农副产品向深加工发展。”目前,这一生态农业联盟已吸纳会员2000余名,产品销售网络辐射北京、上海、安徽等全国各大省市。
推动青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一系列人才发展举措将陆续启动 市农委主任由翠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全市的农业主管部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后,感觉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下一步,全市农业主管部门将按照总书记“五个振兴”总要求,立足青岛市的农业农村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在青岛落地生根,推动青岛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由翠玉说,围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青岛将大力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青岛将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办好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市办实事,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建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一系列人才发展举措将陆续启动。比如,在第三轮市派“第一书记”村将建立75处农民田间学校,促进经济薄弱村劳动力技能和素质提升;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等“新农人”发展,发展创业创新经营主体1000个,扶持返乡下乡人员成功自主创业1万人,带动就业12万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推广,深入开展“四联四送”活动,组织农技人员1000人,深入农户,服务农时,通过送技术、送项目、送政策、送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咨询和指导示范等。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