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4月8日消息 记录家庭账本能够反映一个家庭的收支变化,同时能够帮助培养勤俭持家的好家风。你有记账的习惯么?你坚持记账了多久呢?在青岛市市北区合肥路街道,有这样一户家庭,户主叫马连发,一家人从1978年开始记家庭账本,一笔不落坚持了整整40年。一本本家庭账本忠实记录了一家人勤俭节约的好家风,更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1978年至今马家留存的14本账本
近日,笔者与马连发相约,一起去翻开尘封的笔触,寻找时代特有的印记。马连发大叔今年68岁,精神很好,现担任合肥路街道百姓宣讲团的团长,热心宣讲的同时还致力于为居民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利益。由于长辈的言传身教,马连发一家非常注重记录家庭账本,从老两口1978年组建家庭开始,就坚持记录存档。目前马连发留存了14本家庭账本,其中6本是家里长辈从76年记到85年的,还有8本是马连发一家从83年记录至今的。
马连发与妻子翻看老账本
一张张泛黄卷曲的纸张,一个个细致精确的数据,一笔一划都浮现出不同时代的变迁和记忆,例如“饭票”、“爱国奖券”、“国库券”等,都是特殊年代的独特印记。
马连发一家还悉心保留下当年购买自行车的发票。“这是1983年买的第一辆凤凰自行车,那时要花194.9元,可了不得了,工资才46.18元,买一辆车顶好几个月的工资,还需要凭票购买。这张是1986年买的第二辆自行车,那时候不要票了,但需要排队,排的上才能买的到。你看,到了90年就买上变速自行车了。到了08年换成夏普自行车,那时工资就有2000多,买车只要330元了,你看看变化有多大。”
马连发说,生活变化中印象最深的是之前都只能买生活必需品,而且很少买水果,都是计划供应,算计着一个礼拜就买一次肉,现在生活好了喜欢买什么都行,物资丰富,手头也宽裕。89年马连发大叔老伴的父亲病重,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个电冰箱。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马连发一家倾其所有,凑钱买了当时质量最好的3999元的德贝立式大冰柜,而他们那时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200元。
马连发的老伴在镜头前展示着账本
马连发说,他们家从来不乱花钱,发了工资都拿出一定的比例存上,零存整取慢慢积累。随着工资的增长和一家人的奋斗,生活越过越好,小日子也越来越幸福。78年刚结婚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家里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住的是职工宿舍,婚礼还是在办公室里举办的,到了95年左右房改,马连发一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加上平时注重节俭,马连发一家又买上了商品房还攒下了12多万元的积蓄。从头十个年头的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到后来的电冰箱、小汽车、商品房,一步一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底也越来越殷实,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保存完好的销售发票
传承好家风,拥抱新时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为生计发愁,退休了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去回报党、回报社会。”作为合肥路街道“星火”百姓宣讲团的团长,马连发已经把这个例子融入自己的“两会”精神宣讲稿,近期将到街道各个社区巡回宣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详实的记录去告诉人们,要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为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通讯员 韩晗 文 刘子琳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