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亩流转土地30台农机全搞定 年纯利润50万

2018-04-11 07:0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浇灌机正在为小麦浇水。 ▲王玉芹向半岛记者介绍编号为0001的粮食烘干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谷朝明

  “我的爱好就是种好地,我这辈子就干好这一样事,把地种好。”王玉芹笑着对记者说。这位50岁的农民,从2009年开始响应国家政策流转土地,目前,她已经是拥有30多台农机、2000亩土地的现代化农场,每年纯利润达50万元。她所在的平度南村镇桑园村,村民们因为有了这个农场,每户人家每年增加收入1万到5万元不等。

  在国家和当地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场蓬勃发展,春耕时节,农民不再弯腰种地,大农机正在广袤的农场里驰骋工作,成为当地现代化农业的“新常态”。

  流转撂荒地

  每家每年稳拿万元


  王玉芹经营家庭农场,源于她对土地深厚的感情,而办农场的决定,则关键在于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其中关于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引起了王玉芹的注意,“村里的青壮年都去城里打工了,村里不少耕地都已撂荒,即便是留守老人仍在坚持耕种的土地,也由于劳动能力有限而始终提不起产量来。”王玉芹说,眼见村里很多土地无人耕种被撂荒,她很心疼,她觉得有责任去扛起这个担子。

  “很难想象农民都不种粮了,大家伙儿吃啥?”王玉芹一边说一边拿出厚厚的一摞文件,上面写着“土地流转协议”,甲方是作为“转出户”的村民,乙方就是作为“转入户”的王玉芹,流转期限为5年。据王玉芹介绍,村里一户人家一般10多亩地,流转土地后每户每年可得固定收益1万元左右。

  据平度南村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桑园村以种植粮为主,但村里劳动力老龄化比较严重,有些农户只有老两口在家,他们劳动能力有限种不了地;有些农户即使全家三代人都靠在土地上,但传统的种植方式成本高、耗时长,一年算下来粮食的收成也就1万多元,平均到全家人身上也寥寥无几。“流转土地后,村里每户每年有了固定收益,省下多余的劳动力去打工,每人每年能挣5万元左右。这相当于每户收入每年增加1万到5万,生活质量明显都提高了。”

  据了解,2009年王玉芹通过土地流转最初只有400多亩地,到2013年达到高峰,流转到本村和周边村庄的3650多亩土地。如今为更有效地提高亩产,已优化到2000亩左右。通过发展土地集约化种植,王玉芹建起粮食生产基地,大规模种植小麦、玉米等良种作物,实现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2011年她承包的3000多亩土地,年产粮食达400万公斤左右,纯利润收入超百万元,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

  大农机上阵

  一年种出“一辈子的地”


  自古以来,种地都是个苦力活。那么如今耕种2000亩土地需要多少人?王玉芹给出了答案:6个固定工人。这些工人分别负责浇水、管理、驾驶大农机等。

  在王玉芹的新型农场里,共有30多台套现代化大农机,有玉米收割机、小麦收割机、深松机、烘干机等,总价超过200万元。说起这些“大家伙”,王玉芹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每当下来新机械后,心里特别地喜欢它们,如果我面前摆了一辆100万元的轿车,一台100万元的大农机,我肯定喜欢那个大农机。”

  “就像现在春耕浇水用的浇灌机,一天能浇40亩,完全不用人工。”春耕时节浇水是困扰农户多年的大问题。王玉芹的浇灌机这时就显出了特别的“神通”。

  抚摸着这些大农机,王玉芹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这是山东第一台烘干机,所以编号是0001。”王玉芹手指着一台10米多高的机器,上面印有“国家补贴机具0001”字样,“它一次进粮食15吨,烘干六七个小时就可以卖了。每天可烘干100亩地的收成。有了它,什么阴雨天、恶劣天气咱都不怕。联合收割机每天收下来的麦子,当天就可以烘干。”王玉芹笑着说,她的田地已经实现了从耕种、管理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在王玉芹眼中,这些机械帮了大忙,如果没有这些“大家伙”,一下子种几千亩地根本不可能。“打个比方说,我种一年的地,是普通的老百姓种一辈子的地,差别就在这里,我的土地是大面积机械作业,一天能收200亩,人工一天也就收20亩。”

  大农机作业效率高,规模种植带来的成本控制利润也很可观。近年来,王玉芹的农场始终保持着每年50万元左右的纯利润收入。

  补贴加“保底”

  种地没了后顾之忧


  王玉芹说起自己的致富经,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政策,“这还得感谢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对种粮食给予了方方面面的扶持,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以及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玉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种子国家给补贴,买农机国家给补贴,种粮食国家给补贴……现在光粮食补贴、抗旱补贴、化肥补贴等加起来,每亩地就有100多元钱,可抵消一部分投入成本。我这些地能享受国家各项补贴几十万呢!”

  在王玉芹耕种的2000亩地里,1800亩是小麦,150亩是土豆,还有蔬菜大棚。“今年从正月初二就开始播种土豆了,刚刚种完。”说起自己种植土豆的背景,王玉芹介绍,为防止蔬菜大量上市时出现“菜贱伤农”的现象,2016年青岛在农业大市平度率先试点土豆价格指数保险,政府出资承担80%的费用购买保险服务,保险公司确定当年的目标价格,当保险土豆的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则将对其进行理赔。

  “比如这几年每亩土豆种植地只需要拿36.8元的保费,便可获得每亩2300元的保险金额。不管今年价格高低,我心里都踏实了。”政府的“保底”政策,让王玉芹在种植经济作物上没有了后顾之忧,“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近几年利润越来越薄,通过经济作物、蔬菜大棚,还可以提高种植利润”。

  据平度南村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南村镇共有耕地面积29.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30万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等,其中小麦种植面积为14.3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6万亩。

  “很多农民都不愿种地,就是觉得小麦和玉米这样的传统种植作物利润低,近年来平度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给农民解决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合理规划种植品种,使这片土地重新焕发了活力。”这位负责人说。

  ■走出去 农机组“战团” 专攻农业大工程

  采访中记者获知,王玉芹还有一个身份是凯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同时她还联合周围几个农村合作社成立了华凯联合社。联合社为周边群众提供种子、农药、肥料、农机等服务,并以每斤高于市场价2角左右的价格联系到了销售渠道。如今,联合社成员千余户,农户每亩增产一二百斤。

  此外,作为凯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王玉芹把家有大农机的农户聚集起来,专门承揽农业大工程,目前农机合作社已有50多户。

  “深松整地是近年来唯一享受国家补贴的机械耕作方式,我们的深松机就有了大用场。不但在自己家的农场里干活,还承接了其他地区的深松整地工程。”王玉芹介绍说,山东省2017年安排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资金1.9亿元。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行定额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亩30元。凯玉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深松机50多台,免费为附近的村民深松土地,“干一亩地给深松机机主25元,剩下5元是农机合作社的管理费,用于统一购买柴油、雇用司机等费用支出。”

  据统计,2016年,凯玉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揽深松土地2万多亩,2017年深松土地1万多亩。两年时间里,合作社深松土地每年都有30万元到60万元的收入,平均每个农机农户每年能多赚近1万元。家有大农机的农户都是自愿加入这个合作社,深松整地在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农机的使用率。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