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造立新功!中车四方再获阿根廷动车组订单

2018-04-25 07:0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中车四方出口阿根廷的城际动车组。(中车四方供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 邓旺强 报道

  半岛都市报4月24日讯 半岛记者24日获悉,阿根廷当地时间4月23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阿根廷交通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了罗卡线200辆城际动车组及配件供货合同,总金额2.78亿美金。这是中车四方在阿根廷赢得的第三批城际动车组出口订单。据了解,近年来,包括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内的青岛制造业企业,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陆续在全球市场布局,擦亮了青岛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名片。

  据了解,2013年,为了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城铁网线进行现代化更新改造,阿根廷交通部先后两次向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采购总计709辆城际动车组,用以更换萨缅托、米特雷和罗卡三大城铁线路上的老旧车辆,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城际动车组订单。目前全部车辆都已投入运营,其中300辆用于罗卡线。

  此次签订的200辆城际动车组订单,属于罗卡线的增购项目,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综合客运铁路运输计划的一部分。本次增购后,罗卡线将完成所有老旧车辆的更换。据介绍,目前,罗卡线在线运营的城际动车组采用3辆和4辆编组,增购车辆投入使用后,将与前期提供的300辆进行混编,罗卡线城际动车组将扩编为8辆编组。增购扩编后,罗卡线的客运容量将提高20%,有效满足该线路的客运需求。按照计划,增购车辆将在2019年年中开始交付。

  作为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在主城周围建有20多个卫星城,卫星城和主城之间主要依靠城铁线路连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此前提供的709辆城际动车组,已全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上线运营,覆盖萨缅托、米特雷和罗卡三条主要城铁干线,每天服务着上百万阿根廷人。这些“中国造”列车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得到阿根廷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可,官方统计乘客满意度高达97%,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城铁出行。

  此次获得罗卡线的增购订单,标志着中车四方在阿根廷赢得了“回头客”,是在阿根廷市场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对于未来南美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获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高铁装备制造企业已经成为率先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合作的排头兵,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带一路”促成“高铁出海”,截至去年,中车四方在海外获得的出口订单累计已超过5000辆,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阿根廷、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合作项目已经陆续实施。

  链 接

  高铁“出海”,创下多个第一


  据了解,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作为中国中车旗下核心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速动车组、地铁车辆、城际动车组等七大产品系列,并实现了全谱系覆盖,目前是国内轨道客运领域供货数量最多、可靠性最强的企业,国内高速动车组市场占有率达到44%。凭借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具备的世界领先的综合优势,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近年来频频在海外市场斩获大批订单。

  在新加坡,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先后获得916辆地铁车辆订单,实现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高端地铁车辆的目标。2016年3月,在美国芝加哥地铁的国际竞标中成功胜出,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一举斩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铁车辆采购——846辆地铁车辆订单,创下我国一次出口发达国家地铁车辆数量最多的纪录。

  2017年,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主导下,作为承包商联合体成员的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确定为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提供11列8辆编组的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该项目全部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借鉴中国高铁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是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第一单,标志着中国高铁装备从“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进一步升级到“产品+技术+服务+标准”走出去。

  不仅仅是高端产品大规模走出去,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还将创新的触角迅速延伸到海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共同建立研发中心,相继成立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打造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

  在共建研发中心的同时,近年来,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还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瑞士洛桑理工大学等30余家知名科研院所开展了70余项合作。

  截至去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作为中国高铁装备制造的引领者,已经在13个领域搭建起“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技术平台,为中国高铁装备在海外不断强化品牌优势,提供日益强大的技术后盾。

  青岛造“走出去”逐步高端化 

  事实上,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仅仅是青岛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布局的一个代表。近年来,青岛制造逐步向“青岛智造”迈进,积极参与国际制造业分工并抢占发展先机。

  截至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5大研发中心,24个生产制造基地,海外本土化产销比例已达到55%,并根据本土化用户需求,企划和开发适应当地化需求的产品。海信发展海外市场也已有20多年历史,并在海外“扎下了根,长出了果”。目前,海信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地拥有研发中心,在南非、埃及、墨西哥、阿尔及利亚以及捷克建造了生产基地。中车四方公司还签约缅甸客车厂房及设备项目,合同金额约为3亿元。青岛海西重机自主研制的多功能自升式海工平台,主要用于辅助海上油气开采,近年来已经向中东等地区出口了数台……

  走出去的青岛制造业企业,正在从依靠资金和劳动力优势,向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转变。培育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还有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不仅让青岛制造的产品和技术走出去,还有中国标准走出去,为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业内人士称,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产品和制造业企业布局全球市场,并创下多个“第一”,说明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高端化的趋势明显。“一带一路”倡议给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窗口期,轨道交通本身的发展优势和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实力的提升,令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在海外的业务繁荣发展。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