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民奋战3个月 篆刻300枚印章记录新时代

2018-04-25 07:1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李守敬制作的十九大长卷。



  

李守敬正在家中篆刻印章。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通讯员 冯浩

  天宫、蛟龙、天眼……这些被记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的新名词,不仅彰显了我国新时代的科技成就,也让全国人民体会到更多的民族自豪感。为了记录下我国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的历史脉搏,家住市北区水清沟街道的李守敬以自己的方式做了一件独特的事——刻制了300多枚印章,一笔一画地记录下“十九大”报告中提纲挈领的“关键词”。李守敬用书法和印章还制作了一幅30多米的十九大长卷,他打算把这幅长卷捐献出去,希望用自己的手艺记录时代的进步,让后代得以认知。

  近40年篆刻上万枚印章

  4月24日上午,半岛记者一走进李守敬的家,就立即感受到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在位于客厅的工作台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种形状的印章以及用来篆刻的石料和工具等。此时,李守敬正坐在工作台前,用放大镜仔细端详一枚刚刚出炉的印章,上面刻着“中国海军”四个字。而在工作台上,还放着一枚刻有“生日快乐”四个字的印章。“昨天是中国海军成立69周年,这两枚印章是昨晚连夜篆刻出来的,一共用了6个多小时吧。”李守敬说。

  李守敬今年58岁,20岁开始参加工作,那时就跟刻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李守敬在原圆珠笔厂工作,有别的单位组织大型会议活动,需要发放一些纪念钢笔等,上面需要有“某某会议留念”等字样,而李守敬跟着师傅学的就是在金属上篆刻这些字样,然后再通过烫金的方式印刻到笔上。“一开始我还不太想干,没想到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就爱上了这门手艺。”手艺娴熟之后,他开始跟着师傅学习在花瓶和瓷盘上雕刻,“那个时候外贸很流行,外国人又很喜欢中国的传统艺术,雕花的盘子和花瓶很受他们欢迎,订单很多。我当时一个月最多能雕刻9件工艺品,一下子能赚270块钱,一个月就能赚一年的工资。”

  收入虽然可观,但因为醉心于篆刻,近40年来,李守敬用来购买石料的花费也超乎想象。“这些年来,我陆陆续续刻了上万枚印章了,光买石料就花了几十万。”李守敬拿出一对红章石给记者看,“这是好的石料,现在估计在一万元左右,我买的时候也不便宜。这么多年来,不管是有没有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刻上两刀。”

  用刀法字体诠释内容含义

  在李守敬家中摆放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印章中,最让他珍惜的是近期刚刚制作完成的300多枚印章,分别使用了秦文、大篆、小篆等书法形式,印章的内容都来自于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李守敬说,看看现在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波澜,就想为国家做点什么,记录下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十九大闭幕后,李守敬取消了每年跟老伴外出旅游的计划,将6万元旅游基金全部拿出来买石料。他一边着手搜集刻章的石头,一边仔细研读报告,脑子里同步琢磨着创作一幅篆刻长卷作品。

  记者看到,仅放在李守敬的工作台上,就有《十九大报告关键词》等多本与十九大有关的书籍。“十九大报告32000多字,我读了七八遍。熟读后慢慢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只有理解得好,刻出来的字才能带着感情。后来出版社又出版了十九大单行本和十九大关键词解析,这下可把我高兴坏了,这两个素材更加精炼,为我的长卷计划添力不少。”记者翻开《十九大报告关键词》一书,里面许多重要的话都被李守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注了出来。之后,李守敬开始用刀法、字体来诠释内容的含义。他取出一枚刻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印章展示给记者看,“你看这六个字,细长硬朗,体现的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而另外一枚刻有“改革开放”的印章,李守敬在篆刻时则“一刀冲到底”,“体现一种大刀阔斧朝前走的气魄。”

  3个月完成300多枚印章

  边研究边篆刻,就这样奋战了100多天,每天篆刻20~40个字,李守敬终于完成了300多枚印章的刻制。记者取几枚印章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大部分印章宽4~6厘米,平均有半斤重,“不忘初心”的方章最重,约有两斤多重。李守敬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双手,只见骨节处有多处变形。“以前刻章是把章固定在桌上,低头刻,时间长了,颈椎变形严重,压迫神经,低头十来分钟就发晕。这一次干脆用手拿着刻,一个章一天拿在手里得十几个小时。刻到设计灵感来了,我就连夜干,生怕一睡下灵感没了。常常一抬头,天又蒙蒙亮了。”随着印章的完成,李守敬精心设计的气势磅礴的十九大长卷也大功告成。

  李守敬小心翼翼地打开这幅长卷,“不忘初心”——四个遒劲的毛笔字作为了长卷的开端。随着卷轴缓缓展开,一枚枚或墩重、或灵动的方印随即跳入眼帘,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字眼化为古朴雅拙的篆文,如同虬龙盘踞在一隅,走势现雄浑、弯折藏重锋。整个长卷30多米长,以书法和印章相互交映,整个布局布白匀称、虚实均衡,现出雄壮的气势。

  李守敬介绍,从传统上讲,篆刻最讲究“布局”二字,须疏密有致,字要“破边”“破残”,刻好线条要故意削去一点,使同一笔画出现几处“藕断丝连”,现出艺术质感。然而,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篆文本来就比较难认,假如笔画再断开,恐怕很多人就无法辨认刻的是什么了。“十九大长卷目的是要大家基本都能认识字形,因此就不能一味地沿袭传统章法,要兼顾艺术性和普读性。况且十九大报告讲究的是严谨、严肃,有震撼力。”

  历史变迁留下的轨迹,是靠着无数记录者让后代得以认知。李守敬认为,作为一名手艺人,“肩上有责任感歌颂这个伟大时代。”因此,他决定将这幅30多米的长卷捐献出去。如今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但李守敬却不断地给自己“加活”:“这个长卷是个探索,等退休了,我还要再设计新的形式,用我的手艺记录时代的进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