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4月26日消息 “高科技通俗来讲就是,一种技术或产品,我有但你没有,你却很喜欢,所以其必定具有高附加值”“创新永远不是提前规划好的,而是通过事后归纳得来的”……4月25日上午,南开大学谊园的大合堂里,段文斌教授围绕中国的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学员与专家频频互动,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
这是山东胶州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组织的第二期企业家培训班。来自胶州的40余名本土企业家,将在这所全国知名学府接受为期5天的免费集中培训。
上午8点,课程还没开始,“90后”小伙子王超便早早来到教室坐好,摆好纸笔,阅读讲义。不经人介绍,大家还以为他是在校的大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课间他还忙不迭地向授课教授请教问题。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必须好好把握,把学到的先进理念带回去。”作为青岛品品好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超说,公司是一家集食用油、小麦粉、预拌粉和高端挂面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年销售额达15亿元,其中挂面产品广泛出口到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随着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资源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赵智文教授讲解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微观经营策略,其中人才储备方面的讲解,为我们拓展招聘渠道提供了新思路。”王超表示,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公司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只有超前考虑、预先谋划,解决好企业管理中最关键的人的因素,才能充分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的重重挑战,“教授讲的内容,正是我最想听的,政府将个性化培训定得这么准,服务确实做到家了。”
据了解,胶州市开展的企业家培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全市范围内的科技型、成长型和有产学研需求的企业,到国内“双一流”高校进行培训,加快与高校专家、教授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从而有效提高产学研对接效率和精准度。
李志敏是青岛凯普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前曾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从小喜欢跟机械打交道,自己也爱琢磨。凭着好学和刻苦钻研精神,在没有高学历,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发明了众多农用器械,机器远销海内外,他也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农民发明家”。
“出来这一趟,对自己的触动太大了,只有持续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李志敏课后表示,对于企业的发展,要结合专家的建议,在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上下大功夫,不断优化企业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同时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把产品每个细节做到极致,专注聚焦做好企业每个阶段。
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胶州市调研发现,辖区内不少企业有新技术、新项目需求,而这些需求也正是国内一些“双一流”高校、重点科研院所正在寻找的,企业家培训班为胶州与知名学府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渠道。
“胶州市通过前期调研,按照成熟一期办一期的原则,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全年计划举办6期企业家培训班,每期50人左右,争取用5年的时间组织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的负责人,到国内双一流高校全部轮训一遍,参训企业完全免费。”胶州市人才办负责人程焕振告诉记者。
“借助培训搞产学研合作,不求参训的每位企业家都能达成合作意向,但每次都能为企业寻求到专家教授,提高产学研对接的成功率。”程焕振认为,培训班的开设要本着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深入学习高校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挖掘观摩点的经验做法,力求学以致用。
据悉,本期培训,南开大学教授围绕企业投融资管理和策略、企业领导力与执行力塑造、“互联网+”与中国制造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期间举行了南开大学教授集中见面会、高效科研成果发布会,胶州市还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涉企政策解读,为参训企业准确找到了破解发展难题的路径。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刘伟
[编辑: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