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这是恩格斯对亲密战友马克思的评价。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重温恩格斯这句话,更觉意义非凡。特推出理论专题,以纪念马克思这位伟人。
今年5月5日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指引下,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迎接强起来。在这一形势下,纪念马克思,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一 “走进马克思”
“走进马克思”,总有一种强烈的感动——感动于他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奋斗。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位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时刻关注和思考全人类的解放。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为人类而工作的远大志向。之后不论是面临本国政府的迫害、外国政府的驱逐、秘密侦探的监视、高官厚禄的诱惑,还是遭遇敌人的污蔑、生活的艰辛、子女的夭折、疾病的折磨……他都矢志不渝,初心不改。他是永葆理想和不懈奋斗的光辉典范。他在伟大奋斗中成就了伟大功绩,也在伟大奋斗中浇筑了与燕妮的伟大爱情、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走进马克思”,总有一种强烈的激动——激动于他的累累硕果和天才发现。他奋勇攀登科学高峰,25岁写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26岁写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7岁写出《神圣家族》,28岁写出《德意志意识形态》,29岁写出《哲学的贫困》,30岁写出《共产党宣言》……用近40年时间写了皇皇巨著《资本论》。他翻越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两座思想高峰,批判总结“十九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的三种主要思潮”,用一支犀利的鹅毛笔批判旧世界、撬动新世界。他在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发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特殊运动规律的剩余价值学说则是其最伟大的“两大发现”。
“走进马克思”,总有一种强烈的震动——震动于他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姿态。无论是在“象牙塔”里还是“象牙塔”外,他都坚决与反动政府作斗争;在创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世界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推动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过程中,他又与魏特林、蒲鲁东作坚决斗争,与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等错误思想激烈交锋。批判是他的生存方式,斗争是他的生活常态,从革命的理论到革命的行动是他的人生道路,作为思想家的革命家和作为革命家的思想家是他的人格标签。
“走进马克思”,总有一种强烈的心动——心动于他的激扬文字和优美文风。阅读一部美而不艳、雅而不孤的《共产党宣言》,不仅会为其光辉思想所征服,而且可以学到优美文风,学会如何写文章。而这只是马恩浩瀚思想海洋中的一朵浪花!思想插上神采飞扬的语言翅膀,让马克思的学说飞跃英吉利海峡,飞跃阿尔卑斯山脉,在世界产生伟大交响。马恩经典著作是不可抗拒的思想之美和语言之美“美美与共”的典范。不读,不懂,才会轻易地否定它;读之,懂之,就会不由自主地惊叹它。
恩格斯说:“我们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归功于他。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走进马克思”,汲取他的真理智慧和精神营养,任何时候都应是人生必修课。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依然在场”
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和恩格斯一起,开创了一个根本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业——科学社会主义,并为这个伟大事业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石、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第一次指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一次揭示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它不只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更“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至今仍然闪耀着璀璨光芒。
真理的力量在于实践。在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学说层出不穷,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了科学“解释世界”与积极“改变世界”的统一。它激荡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一经久不息的世界大潮,仅用100年时间就武装起世界1/3的人口、几百个民族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使共产主义的“幽灵”发展为深刻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世界面貌的巨大力量。而人类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建立在笛卡尔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图思想武装起来的游击队,或者以黑格尔的理论为指导的工会组织。”
真理在斗争中前进。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就受到各种的挑战和攻击,但马克思始终坚定地站在真理一方,一如他在《资本论》序言结尾所表明的态度,“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后,美籍学者福山出版《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声称马克思主义已经终结。然而,现实无情地宣判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进入21世纪,一个坚决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却被资本主义媒体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一部有史以来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的理论著作——《资本论》,却长期在西方位列畅销书排行榜;像阿尔都塞、伊格尔顿、海尔布隆纳、霍布斯鲍姆这些马克思主义学派思想家,在西方主流思想界长期保持话语强势;像《保卫马克思》《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著作,德国、比利时、阿根廷等国拍摄的《马克思回来了》《年轻的卡尔·马克思》这些马克思题材电影也都圈粉无数。正如这些作品所指出,“人类社会至今依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不去阅读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是一个错误,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错误”。
从“历史的终结”到“马克思热”,再次表明,马克思主义如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迸发出的火花就越灿烂”。当人们说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生命力的时候,它反倒会一次又一次地被人反复拾起。当人们宣称它的时代已经远去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倒会一次次重装归来。因为,马克思既是人类解放这部“历史大剧”的伟大“剧作者”,又因其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继承者对其理论的坚持和发展而始终成为这部“历史大剧”的伟大“剧中人”。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花繁果硕
伟大的思想比天空更辽阔。马克思主义虽产生于西欧,并没有被地域所困;虽诞生于19世纪,并没有被时间所缚。马克思生前为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伸张正义,仅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中国专题文章就有十几篇。马克思逝世后,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长河一经流进中国,就与中国的长江黄河融为一体,合着民族复兴的进行曲,以浩荡之势奔涌向前,展现了强大真理力量。
这个强大力量体现在,党带领人民用近30年成功走出一条革命之路,又用近30年成功探索一条建设之路,再用40年成功开辟一条改革之路,还将用一个30年走一条强国之路。这四个历史阶段,如同一场接力赛,铺就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这一过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过程取得的根本成就。如果说,500多年前托马斯·莫尔在人类思想史上开辟了一片圣洁的土地,170年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种下第一颗种子,100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在这片土地上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70多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让社会主义花开东西半球,40年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启让世界最大人口的东方大国找到了通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德国诗人海涅曾对自己的模仿者说:“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马克思生前反复引用这句名言,以此告诫对他学说的教条主义理解和对待。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仰、强烈的担当、伟大的创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下深根、开出繁花、结出硕果,成为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龙的传人”。
四 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辉煌
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始终是科学理论的演进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以“真经论”“支柱论”“泉源论”“两个制高点论”“两个真正坚持论”“不可替代论”“不能动摇论”“看家本领论”“理论强党论”等一系列正本清源性的重要思想和观点,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表明了21世纪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和态度。其本质要求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不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知行合一”,践行“知行合一”。他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一系列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的重大思想观点创新,以系统完整精进的思想体系创新,全面坚持、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与强起来的伟大时代交相辉映的伟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标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典范,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事实表明,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能为中文版《共产党宣言》作序,但中国把《共产党宣言》的续篇写得最好。《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从马克思到习近平,从共产主义同盟的第一批党员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共产党宣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在欧洲徘徊不定的“幽灵”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实践,勾画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前进轨迹和现实图景。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就是要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真理道路继续奋勇前行,不断发展壮大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让真理火炬永放光芒,任何时候都是对马克思的最高致敬、最好纪念。
(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