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路+铁路 多式联运飞架贸易"快速路"

2018-05-11 06:4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新华社发 5月7日,在“中铁集青岛中心站”,值班站长指令“青岛号”中亚国际班列开行。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2014年12月,中铁集青岛中心站获海关总署正式批复建设为“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成为全国第二家、沿海第一家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多式联运中心成为青岛港的虚拟前沿,进出港货物由此踏上了一条国际物流的“快速路”。

  目前,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已经开行了中亚、中蒙、中欧(青岛)、“中韩快线”和“东盟专线”5条国际班列,畅通了青岛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等“上合朋友圈”贸易往来的“黄金通道”。

  5大国际班列

  畅通贸易“黄金通道”


  5月9日中午12时许,在位于胶州市胶北镇的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满载70个标准集装箱的“胶黄班列”缓缓驶入中铁集青岛中心站的货运装卸线,随后,一台45吨级轨道式集装箱龙门吊启动,开始装卸作业。

  这些集装箱里,是从日韩、东南亚海运至黄岛口岸的棕榈油、电子产品、日用品、汽车配件等货物,在青岛港下船后,搭乘“公交化”的“胶黄班列”运至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快速办理通关手续后,将直接搭乘“中亚班列”,一路向西出阿拉山口,7到10天后,抵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相当于把港口搬到了铁路中心站,实现了港站互联,本地企业出口货物全流程时间压缩三分之一以上。”黄岛海关物流监控处多式联运监管科副科长杜朝蓬介绍,所谓“多式联运”,就是海、陆、空、铁等多种货物运输方式的组合形式,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将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进行换装、仓储、中转、集拼、配送,通过整合监管资源,优化监管流程,实现运转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

  2014年12月27日,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运行。运行3年来,推动中铁集青岛中心站开通了中亚班列、中蒙班列、“中韩快线”、中欧(青岛)国际班列和“东盟专线”5条国际班列,加强了与西安、郑州、乌鲁木齐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海关的对接协作,简便联运监管手续,推动多式联运业务快速发展。

  记者从中铁集青岛中心站的“国际班列路线图”上看到,5大国际班列把港口功能向西延伸,打造内陆最便捷的东方“出海口”,把班列开到海边,畅通了青岛乃至山东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黄金通道”。其中,中亚班列从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发出,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中蒙班列从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发出,经二连浩特到蒙古国;“中韩快线”以胶州市为中心,内联广东石龙、外接韩国仁川,搭建了山东半岛、珠三角与韩国贸易往来的新通道;中欧(青岛)班列从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发出,途经济南、天津,在满洲里口岸出境至莫斯科;“东盟专线”以海铁联运形式,联接韩国、胶州、广西凭祥和越南。

  海运和“五大国际班列”的基础架构,让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承担起“东联日韩北美、西接中亚欧洲、北上蒙古俄罗斯、南下北非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枢纽重任,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沿线区域各类物流的自由集散中心。

  3年百万标箱

  “青岛制造”走上快速路


  千年古胶州,埠通板桥镇。

  青岛市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城市,而胶州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向延长交会点,因海陆空铁综合交通网络发达,为青岛市贯彻国家战略提供了强力支持。

  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落址胶州,有着得天独厚的物流环境。胶州市距青岛大港港区35公里,距前湾港区30公里,距董家口港区90公里。胶济铁路、胶黄铁路、胶新铁路、胶济客运专线和规划中的青连铁路5条铁路纵横交错、环绕周边,青银、沈海、青兰3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4F级胶东机场落户胶州,规划定位为东北亚区域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环渤海地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将于2019年正式转场运营。

  依托优越的物流环境,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进出港货物由此踏上了一条“快速路”,中心成为青岛港的虚拟前沿,可通过海运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往来。

  山东路桥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每个月都有700多个标准集装箱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轮胎的货物,通过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办理转关、过境等手续,搭乘中亚、中蒙班列发往中亚上合组织成员国、蒙古国,在该公司从事货运代理工作的曲强,差不多天天都要到来这儿办理多式联运业务。“海运货物从青岛入境,经过阿拉山口或者霍尔果斯,然后再到中亚,时间上要节省7天左右。”曲强告诉记者,海铁联运有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企业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和货源。

  自投运至今,经过3年建设与发展,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已形成庞大的海运、铁路货运网络,内接西安、郑州、武汉、成都等国内重要城市,以及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边境口岸,外联北美、南美、欧洲、东北亚、中亚、东南亚、蒙古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黄岛海关统计,2017年,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监管到发总运量突破42万标箱,同比增长18.3%,居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第四位。中心近3年监管到发总运量连续突破20万、35万和42万标箱,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合计到发总运量约100万标箱,带动青岛港海铁联运量连续两年跃居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首位。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青岛制造”源源不断地通过这一枢纽,被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据黄岛海关的分析,山东省乃至周边省市的货物可通过多式联运出口中亚和欧洲国家,沿黄地区货物通过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海运出口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送商品种类涵盖机械、电子、化工、纺织、汽车、家电、医疗、食品、建材、家具、服装、文具、玩具、化妆品和农产品等上千品种。

  时间快一倍费用降下来

  千余企业受益多式联运


  5月9日,记者在海关窗口遇到了正在办理通关手续的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海铁物流中心现场部主管陆书盛,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自1998年开始与中亚国家做贸易,即从东南亚、日韩进口茶叶、棕榈油、汽车配件等货物,在青岛转关至中亚国家。“在青岛开通中亚班列以前,我们要走15天左右的海运,而且要在郑州等地中途中转,现在中亚班列直达中亚口岸,不会产生二次运输,运输时间上缩短了一半,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到。”陆书盛深有体会地说,青岛有了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后,“货源和客源陡增,发车效率非常高。”

  “货物只要运抵中心,就视为运抵口岸了,企业可以直接办理报关、查验、放行和集港等手续,通关更为便捷。”杜朝蓬介绍,这种功能之下,外贸企业整体通关和物流费用平均降低30%以上。

  随着各班列的陆续开行,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已形成北达俄蒙、南连东盟、东至日韩、西到欧洲的“四大经济走廊”,极大方便了胶州市及周边地区1000多家外贸进出口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中心投运以来,最大受益者是沿黄九省一市及‘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而青岛本地的企业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的鲁经理算了一笔账,“利用海铁联运,仅仅从港口到多式联运中心,每运输一个集装箱就可节约300元,公司每年累计节约运输费用近百万元。”同样,货物搭载中欧(青岛)班列可直达莫斯科,全程7900公里,运行时间约22天,比海运节省30天左右。货物搭载“东盟专线”抵达越南河内、同登等地区,相对海运节省一半时间,相对陆运节省20%的物流费用。

  借助正在建设的胶东国际机场空运快捷优势,青岛海关还不断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邮递快件业务,探索建设日本、韩国和中亚货物的仓储、中转、分拨、展销基地,促进国际商贸物流东联西通。同时,结合“智慧海关”示范点建设,正为进出口贸易量身打造“港站一体、站站一体”。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多式联运 贸易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