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依海富民、以海强省、陆海统筹的宽阔大道

2018-05-11 10:05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左图:“大洋一号”科考船返回青岛。(□薄克国 报道) 中图:万只天鹅在威海越冬栖息。(□新华社发) 右图:烟台企业交付的“蓝鲸1号”海上钻井平台。(□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王川

  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我省吹响了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的号角。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应如何构建?如何将我省的海洋资源优势变成现实产业优势?如何让内陆城市也能享受到海洋经济发展的机会,积极参与到海洋强省建设中来?

  依靠科技创新,

  跨界融合或可“弯道超车”


  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说,海洋是现代科技的“新战场”,打造未来发展竞争新优势,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要加快突破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海洋科技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由技术支撑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带动其他领域科技进步,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周前,5月4日,受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委托,由中国海洋大学与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联合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制造的全潜式智能网箱“深蓝一号”在青岛下水,驶向黄海冷水团。在离岸130海里的地方,周长180米,高38米的大网箱放到海里规模化养殖三文鱼,这在国内的开放海域还是首次,在国际的温暖海域也是首创。据估算,黄海冷水团带来的综合养殖收益远期有望超过千亿元。

  在黄海冷水团养三文鱼,是我省将科技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生动案例。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告诉记者,这个创意是该校水产养殖学家董双林教授提出的,网箱的设计采用了中国海洋大学发明的浮箱捕捞、网箱附着生物清除、鱼鳔补气等最新专利技术,并将由中国海洋大学首创的波浪能发电半潜平台提供绿色能源。该项目创建了“山(沂蒙山区)海接力”的企业+农户养殖模式,创建了低温循环水养殖设施、养殖工船、越层式和可升降式养殖网箱等设施、装备。2017年,已完成了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技术路线验证。水产养殖、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学科跨界融合取得突破,发挥了我省海洋科技力量强、学科门类全的优势。

  海洋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我省海洋科技、人才等优势,找准海洋优势转化的科学路径,推动海洋经济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上世纪80年代研发出全国第一种海洋新药的管华诗团队,目前正在与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实验室合作,利用大数据和超算,对药物靶蛋白中的抗肿瘤靶点进行虚拟筛选。于志刚说,这是生物信息学,一个典型的跨界学科,其计算结果将有助于催生新药、功能食品、保健品等新产品面世。

  “有的产业在海里,如通讯,与在陆地上大不相同。陆地上很多产业海里没有,如果能在海洋里形成产业,将有望形成很大的产业空间。”于志刚说,这样的弯道超车机会,很可能出现在跨界融合的领域。

  陆海统筹,

  共享海洋强省发展机遇


  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必须从单一的陆域空间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单向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更多面向海洋、倚重海洋,科学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走依海富民、以海强省、陆海统筹的宽阔大道。

  “内陆需要港口,港口也需要腹地。实行陆海统筹,打破陆海分割,统筹配置陆海生产要素,是一个双赢举措。”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说,临沂将充分利用临近日照港、岚山港的优势,整合上中下游资源,拉长产业链。“比如物流方面,随着临沂商城国际化步伐加快、一带一路市场进一步拓展,货物要更多地走海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他同时建议我省出台政策,支持内陆地区建设无水港,同时降低港口的各项收费,吸引更多的内陆地区企业使用港口,优化我省的运输结构。同时加快补齐管道运输、疏港铁路等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带动更多内陆地区共享海洋经济发展的红利。

  把海洋和陆地作为整体谋划布局,就要进一步优化政策、金融等供给,实行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等。滨州市发改委主任吕迎春说,滨州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深化涉海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在深入研究省级各类财政激励政策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重点项目库,加大对接争取和企业扶持力度。

  着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理应推进港口发展一体化、港口装备智能化、港口业态高端化和港城发展协同化,日前已打响港口整合新一枪:整合滨州港、东营港和潍坊港,组建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滨州港务集团董事长胡云江说,应统筹考虑三港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力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具体到滨州港而言,就要打造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转运基地,大宗干散货、集装箱、粮食等货物的集散中心。

  像保护眼睛一样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建设海洋强省,海洋经济要蓝色崛起,生态文明更要上大台阶,发展海洋经济决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2017年,青岛在全国率先推行保护海湾的湾长制,全市49个海湾均纳入湾长制管理保护。压实保护主体的效果是明显的:当年,青岛近岸海域98.5%的海水达到优良标准,胶州湾优良水质面积比2010年上升近30个百分点。

  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制度是管理的基石和保障。“健全‘河长制’与‘湾长制’的衔接机制,推动形成‘海陆统筹、河海共治’的格局,山东确立了‘治湾先治河、治河先治污’的模式。”省海洋渔业厅环保处副处长吴泓洋说,山东已建立实施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全省共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224个,海洋生态红线已成为围填海管控的高压线,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生命线。同时,山东已发布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截至2017年底共征收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10.41亿元,全部投入到受损海洋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修复中,并将海洋环保重要指标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总分数为30分,压实压牢党委政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也要有以海定陆、陆海统筹的思维。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院教授梁生康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学院联合多家院所开展的“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正在申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就是“以海定陆、海陆统筹”的尝试。他们拟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减排方法,根据渤海不同海域的自净能力、环境容量,确定陆上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环渤海三省两市、300多个县将各有各的环境容量和减排指标,各有各的源头治理方法,精准减排。海渔、环保、水利等部门也将打通数据、联合治理陆海环境。梁生康说,如果这次课题能申报成功,渤海将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海定陆、陆海统筹治理海洋生态的海域。

   [编辑: 张珍珍]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