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冥濛望石矶,浪涛高拍入云飞。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城市,青岛在国家战略布局中一直不负众望,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职责。
当前,青岛正努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而30多年前,青岛在争取成为国家计划单列市。经过多番上下求索,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对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的批复》:“决定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并同意在青岛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在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的时代,体制的变革决定着开放的延伸。实行计划单列之后,青岛拥有了更多开放发展的决断权,社会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步入快车道,随之而来的城市面貌改善,让市民直接感受到了它的“能量”。
日前,半岛记者采访多位亲历者,听他们讲述了青岛争取计划单列获批,那一波三折的过程。
回顾 ●1981年,青岛市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5月,青岛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6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向山东省委、省政府提交申请计划单列的报告。
●1986年夏,国务院领导视察青岛,听取建议,同意青岛作为特例实行计划单列。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对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的批复》。
●1994年2月,青岛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2016年初,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指出,青岛的城市定位由“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红梅
意外落选首批计划单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使中央得以顺利着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而选择了城市计划单列作为其突破口。
“计划单列市”的全称为“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即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8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在重庆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报告》,决定对重庆市实行计划单列。有学者认为,计划单列使重庆市成为了“行政上的省辖市,经济上的直辖市”。重庆计划单列,绝对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管理权限的扩大,更是对旧有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即按照经济功能考虑行政权限的设置。
“经济特权”的“下放”,点燃了包括青岛在内的部分经济中心城市的热情。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分别批准了武汉、沈阳与大连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请示报告,分别赋予三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此门一开,不少城市闻风而动,纷纷要求计划单列。1984年10月5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对一些城市要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处理意见的报告》,只同意报告提出的对“六十年代初期曾实行过计划单列的哈尔滨、广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恢复计划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同时同意报告中提出的“少数经济地位特别重要的大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对于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是有好处的,但计划单列的城市不宜太多……今后其他城市一律不再实行计划单列”。在其后的两年时间里,全国共有重庆、武汉、沈阳、大连、广州、哈尔滨、西安等7个计划单列市。
“为什么没有青岛呢?比起这些城市来,青岛的条件并不差,甚至可以说要好。”当时担任青岛市副市长的郭松年感到有些失落,“当时,青岛和大连情况差不多,比宁波、厦门等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对国家的贡献都要大。”
当时,青岛的城市综合实力是有目共睹的。1981年,青岛市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在中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决策的指引下,1984年5月,青岛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利用外资、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方面享有一系列政策优惠。此外,青岛还是17个年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的城市之一,工业基础较好,轻纺、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外贸港口、海洋科研、风景旅游等方面颇具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过,按照当时的经济体制,青岛城市发展受限,对国家难有更大贡献。郭松年回忆道,“当时,有的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不满意。但实际上,有些事情不是不想办,而是实在没钱办。时任青岛副市长施稼声想帮江苏路小学申请10万元搞个音乐教室,就因为资金问题,很长时间没有办成。”公开资料显示,1985年青岛市财政总收入31.7亿元,其中与地方财政挂钩的收入仅15.7亿元。
在郭松年的记忆中,1981年以后,国家大力推动沿海城市对外经济贸易工作,胡耀邦、杨尚昆、习仲勋、谷牧、万里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青岛视察,反复强调要充分发挥青岛沿海城市的作用,也曾属意计划单列可以考虑青岛。有了这么多的好兆头,青岛在争取计划单列上原本是信心十足的,但没料到落选了。
副市长带队北上“取经” 争取“计划单列”的念头,时时浮现在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脑海中。
1986年初,副市长郭松年带队去大连学习,主要目的是了解申报计划单列市的程序和过程,怎样一步步完成行政流程,时任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李颐年也参加了此次考察。
大连和青岛分别坐落于中国北方的两个半岛的边缘,除了地理环境、气候之外,两座城市还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经常被人拿出来一同比较。从历史上看,青岛与大连分别开埠于1891年和1899年,时间相近,当时的城市规模也相仿,两座城市的“历史背景”更是如出一辙,大连先后被俄、日侵占,青岛则遭受德、日轮番占领,两个城市被深深地打上了殖民地的烙印。
在大连能看到俄式、日式建筑错落于改革开放后兴建的新建筑之间,与青岛的欧陆风情有几分相似,不过,那些建筑所代表的不愉快的历史经历早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引领全国开放风气之先的勃勃生机。”80多岁的李颐年回忆起此次大连之行依然很振奋,“当时大连方面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种开放、包容的气氛让我们深受感染。”
“当时,大连市委给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建议,就是申报计划单列市要首先通过省里的认可,要由省里上报中央,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李颐年回忆说。辽宁省对大连市申报计划单列市非常支持,大连的申报、批复十分顺利。
从大连回青岛后,李颐年执笔起草了青岛市委、市政府向山东省委、省政府申请计划单列的报告,历数青岛成为计划单列市的条件。计划单列市一省只能有一个,当时青岛在省内唯一的竞争者是烟台市,但从各项指标看,青岛都比烟台高。最终,“山东省同意上报。”李颐年回忆说。
随后,负责经办计划单列市各项事宜的国家体改委在北京专门召开论证会,李颐年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全面阐述了青岛实行计划单列的条件。
抓住时机船上提出建议 1986年夏天,青岛迎来历史转机。当时,市里接省里通知,国务院主要领导一行要到青岛视察工作。已担任青岛市长的郭松年马上向时任青岛市委书记刘鹏汇报,沟通接待安排思路和工作汇报要点,议到要不要提青岛计划单列、怎么提、谁来提等问题。
8月30日,国务院主要领导及有关部委陪同人员从大连来到青岛视察。按照接待计划,当天上午,省市领导班子陪同国务院领导乘坐青岛港务局的“港燕”号去黄岛考察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往返的船上,郭松年争取机会向国务院主要领导汇报,“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发展很快,为国家也做了很大贡献,但是受到政策和体制方面的制约,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我们早就申请过计划单列,但迟迟没有获得批准,建议国务院认真考虑青岛的请求。”他还对比了青岛与其他几个已经实行计划单列城市的经济指标,当时,青岛和大连情况差不多,比宁波、厦门等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对国家的贡献都要大。国务院主要领导认真听完了汇报,但没有现场表态。
郭松年当晚回到家已是10点多,在考虑次日汇报问题时,他突然想起汇报提纲中有一个提法不妥,立即给市政府秘书长李延令打电话,让他组织印刷所同志将原稿中“或者参照江苏省南京的做法,在省内实行单列”字样去掉,直接挑明“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也就是‘大连模式’”。“全国计划单列市后来的发展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否则,真有可能留下一些不应有的尾巴。”执笔起草青岛市委、市政府向山东省委、省政府请求计划单列报告的李颐年说。
第二天上午,在八大关小礼堂,刘鹏书记正式向国务院领导全面汇报青岛市的工作,郭松年市长随后汇报青岛请求实行计划单列的事情。国务院领导听完后开口道:“原来有个意见,计划单列先搞那么多,各地都想搞,也不再增加了。但青岛确实有特殊情况,正像你们讲的,又是沿海城市,又是开放城市,又是比较大的城市,可以考虑。也就是说,你们有两个问题,我认为基本上都可以考虑。一个是赋予同大连相当的权限,向大连看齐,学大连嘛;第二个,计划单列问题,也可以考虑,回去商量一下。”
随后,国务院领导把目光投向在座的山东省两位主要领导:“你们省里什么意见?”时任山东省省长李昌安表态说:“省里没意见。”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接着补充说,“我们也打过几次报告。”
经过一番交流,国务院领导肯定道:“青岛和大连情况差不多,大连早已实行计划单列,青岛也应该实行单列。本来,中央决定以后不再对新的城市计划单列,但青岛情况特殊,算个特例。各部委回去后认真准备,山东省和青岛市要积极对接,争取把事情办好。从明年开始,就对青岛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批复下发财政最先落地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对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的批复》,充分肯定了青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为了加快青岛市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探索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子,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国务院决定对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并同意在青岛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至此,青岛成为我国第八个计划单列市。
“从8月31日到10月15日,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办完了这样一件牵涉到多个部委、且又比较复杂的大事,应当说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时任青岛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刘吉德也参加了八大关小礼堂的汇报会,见证了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的全过程。
不过,批复的下达,并不意味着终结。“实行计划单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意味着要与省财政‘分灶吃饭’,‘分家’的过程也没那么顺利。”刘吉德说,接下来,青岛市的计划、财政、金融、外贸等部门,分别与省里对口的厅、局商谈计划单列具体事宜。所有部门中,被大家一致认为最难商谈的财政部门,很快达成了协议。1987年6月,财政部下达《关于青岛市财政计划单列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自1987年1月1日起对青岛市实行财政计划单列,财政收支计划由财政部直接核定下达,赋予其省一级财政税收管理权限。
然而,在青岛市对外经济贸易计划单列问题上,有单位出现了顾虑。时任青岛市长郭松年在一次市委常委会上说:“外贸计划单列是国务院批准的青岛市计划单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害怕接过来后完不成出口收汇计划,就不实行计划单列是毫无道理的。就算接过来之后当年的计划降低到零,那就从零开始。”
郭松年的意见给了包括刘吉德在内的许多支持外贸单列的同志很大鼓励,刘吉德和时任市外经贸委对外联络处处长陈志信接到指示,两次进京寻求外经贸部、国家体改委等部门的支持。1987年9月,青岛市外贸计划单列实施方案终于获批,具备了自营进出口权。1988年起,青岛市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计划单列,享受相当于省一级权限。
“计划单列给青岛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对青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怎么估量都不为过。”
——郭松年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风劲正是扬帆时 “实行计划单列后,青岛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不再经由山东省下达,而是在国家计划中单独立户,其主要计划直接上报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信贷、物资、劳动工资、对外经济贸易、外汇和文化教育等计划指标直接下达到青岛市执行。”李颐年回忆说,计划单列解决了困扰青岛进一步发展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将青岛推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从此,青岛市吹响了进一步“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号角,迎来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间,更好地发挥了沿海开放城市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相关改革经验被推广到全国。
计划单列改变了过去那种分配留成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干部群众,特别是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对比主要经济指标,1990年出口创汇比1985年增长1倍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倍,全市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增长3倍多,青岛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
计划单列为青岛提供了更多的财政储备,可以更多地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1986年到1990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建成或基本建成了一大批关系青岛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如引黄济青工程、前湾港一期工程、黄岛发电厂二期工程、青岛民航机场、济青高速公路、胶州湾环海公路、胶济铁路复线、黄岛轮渡、流亭立交桥,等等。城市面貌的改善,让市民直接感受到了计划单列的“能量”:用水短缺难题解决了,市民用上了煤制气……
在以企业为主体、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横向经济联合中,计划单列市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减少省与计划单列市之间因权限划分不清引起的矛盾和推诿,1994年2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1号文件,将包括青岛在内的14个计划单列市与杭州、济南,共16个城市确定为副省级城市。由此,青岛的行政级别提高了,经济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
实行计划单列30多年来,青岛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龙头、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
2016年初,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指出,青岛的城市定位由“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2016年青岛市GDP达到10011.29亿元,成为中国第12个、北方第3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
今年2月发布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青岛在山东的核心地位:“将提升青岛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海洋名城,形成国家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的增长极。建设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青岛。”
目前,青岛是中国仅有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正在努力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肩负起重要的区域职责。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