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友玲拿出十年前获得的奥运志愿服务证书,和队员们分享美好回忆。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在北京朝阳区,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被网友称为“朝阳群众”。在咱岛城市北区台东商圈,也有一个群体,他们身穿红色志愿者服装,佩戴“治安巡逻”红袖章,手拿小铲子、抹布等,每天都穿梭在大街小巷,负责治安巡逻、文明劝导,风雨无阻,是不输“朝阳群众”的“台东群众”。
上街“管闲事”风雨无阻 这是一支由平均年龄60岁以上居民组成的“银龄”志愿劝导服务队,共有16人,年纪最大的已经81岁。
5月23日上午9时,81岁的刘福云身穿红色志愿者服装,佩戴着红袖章,准时来到市北区台东街道芙蓉路社区服务中心报到。在这里,其他15位志愿者已经到齐,领取了小铲子、抹布等小工具后,他们就开始了每天的治安巡逻。刘福云是这支“银龄”志愿劝导服务队中年龄最大的,但身体健硕,每天上下午各两小时的巡逻,她从不缺席,风雨无阻。用刘福云的话说,别看他们是志愿者,还都是老年人,但什么“闲事”都爱管,也能管得住。
这支服务队巡逻的区域处于台东商圈内,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巡逻的时候会遇到各种情况。在台东步行街上,看到有人吃了小吃后把包装等随地一扔,刘福云等人就赶紧上前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一般对方看到我们老年人帮他们捡起垃圾就会不好意思了,然后我们会趁热打铁,上前跟他们说说,一定要爱护环境,共同维护环境卫生。”刘福云说,“也会遇到态度不好或者不理解的,不愿意配合。我们也不急不恼,耐心给他们讲政策讲大环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确影响了市容市貌,影响了青岛的形象,最后也就配合我们工作了。”
啥也逃不过他们双眼 68岁的娄维兰此前是社区居委会主任,2011年从社区退下来后,立马加入了服务队。“别看我们都是老年人,也没有任何报酬,但是大家干得都非常有激情。”娄维兰说,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群,名字叫“浪花朵朵”,“谁在巡逻过程中看到有什么情况当场解决不了的,就发到群里。大家集思广益,如果解决不了就继续上报。”娄维兰说,为此,他们这些老年人专门跟年轻人请教学会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现在拍照、发语音、发定位都用得很溜”。
常年在大街小巷巡逻,这些老年志愿者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什么样的人行为异常,哪里出现问题,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有一年,娄维兰等人在巡逻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出现在一个居民楼楼道里。“我们过去一看,就确定他不是我们这个社区的居民。”娄维兰说,经过耐心询问,了解到这个小孩是外地的,从家里偷偷跑来了青岛。他们赶紧将孩子送到了派出所,最后由救助部门将其送回了家。
超半数当过奥帆赛志愿者 这支队伍中,有半数以上的成员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就担任过奥运志愿者。78岁的汪友玲家中还珍藏着十年前她获得的第29届奥帆赛志愿服务城市奖章和证书。“十年前奥帆赛在青岛举办,我们很骄傲,没想到十年后在家门口又将迎来上合峰会,我们就更要干劲十足地发挥余热,为城市做贡献了。”汪友玲感慨着十年间的变化,“我们老了,头发白了,但日子越过越好了,青岛也越来越美了。”
73岁的陈汝芳也当过奥运志愿者,在她看来,这十年青岛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就是市民的素质大大提高了。”陈汝芳记得,十年前她在路口当文明劝导员,经常看到公交车来了大家一窝蜂往上挤,横穿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也经常遇到。“你看现在,坐公交车大都能自觉排队,横穿马路的很少,车让行人的现象也成了常态。”陈汝芳笑着说,十年前在大街上巡逻,眼里经常能看到各种问题,现在一圈走下来,却发现不了几个问题,“干得比以前更轻快了”。
据市北区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市北区志愿者共有三大类,分别是35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1600名城市运行志愿者和500名交通志愿者。今年市北区还举办了首届志愿服务月,活动从4月22日持续到6月中旬,以此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
相约上合 风从海上来